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夏至三更入伏怎麼算的

夏至三更入伏怎麼算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2 17:42:21

導讀:夏至到了,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是啥意思?今年啥時候入伏?

一晃眼的功夫,2020年已經過去一半了,進入六月下旬以後,迎來了今年的第10個節氣——夏至。在古代有“四時八節”的說法,而夏至節氣就是其中的一個節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此外,民間還有夏至節氣時“消夏避伏”、“清補”等習俗。 今年的夏至節氣是在6月21日,那夏至節氣到了,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是什麼意思?今年是哪天“入伏”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夏至三更入伏怎麼算的(21日夏至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1

夏至在古代也叫“夏節”、“夏至節”,古代是當作一個重要的節日來過的。當太陽運行到了黃經90°時就迎來了夏至節氣,其時間在每年公曆的6月21-22日,而在僅能是6月21日。夏至節氣有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并且民間還有“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線”,說的是夏至節氣這天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同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的。

夏至三更入伏怎麼算的(21日夏至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2

對于農民來說,最為關注的就是夏至節氣以後,什麼時候入伏了,因為“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産物,農耕生産與大自然的節律又是息息相關的。而判斷何時入伏,民間一直有着“夏至三庚數頭伏”的說法。意思是說夏至節氣到了,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而夏至節氣以後第三個“庚日”就開始入伏了,這個時候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了,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夏至三更入伏怎麼算的(21日夏至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3

所謂“三庚”,就是古人天幹地支紀年法中所說到的“第三個庚日”,古人是用10天幹和12地支合并記錄時間的,其中“三庚”中的“庚”字便是天幹中的數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幹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的。因此根據“夏至三庚數頭伏”這個口訣,我們就可以計算出夏至節氣以後出現的第三個庚日,就是當年入伏的時間。因為一年是365天,不是10的倍數,所以庚日都是變化的,自然每年入伏的時間也不相同。

夏至三更入伏怎麼算的(21日夏至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4

今年的夏至是6月21日,而夏至節氣以後出現的第三個庚日是7月16日(農曆五月廿六),也就是這一天正式入伏了,第四個庚日至立秋後初庚的十天為中伏,立秋後初庚起的十天為末伏。而頭伏是10天,中伏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末伏也是10天。今年的中伏是20天,因此在8月24日就出伏了。

老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是中伏期間,也就是公曆7月26日(農曆六月初六)—8月14日(農曆六月廿五)這一段時間,将會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夏至三更入伏怎麼算的(21日夏至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5

其實,不隻是有冬九九歌,在我國民間也有夏九九歌,隻是不如冬九九出名而已。其中流傳較廣的是“夏至入頭九,洞扇握在手;二九一十/\,脫冠首羅紗;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四九三十六,渾身汗濕透;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涼進廟祠;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八九七十二,半夜尋被子;九九八十一,開櫃拿棉衣。”從這也看得出來,在三九和四九期間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在夏至節氣以後,氣溫越來越熱了,人也容易沒有食欲,所以古人也很注重養生,提倡要多吃生姜,比如“冬吃蘿蔔,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賽過喝參湯”等等俗語,都是對生姜所具有的營養價值和醫療作用所做的精辟的概括。夏至節氣到了,不要忘記多吃姜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