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國根 吳苡婷
1月27日,著名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 區域健康(西太平洋)》(《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在線發表了複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黃國英教授臨床研究團隊攜手上海市婦幼保健中心彭詠梅教授臨床研究團隊在先天性心髒病篩查方面的成果,該研究利用上海市2017-2021年5年真實數據,首次向世界詳細報告了上海市新生兒先心病篩查項目實施進展和成果,為新生兒先心病篩查工作提供了寶貴的循證數據和中國經驗。
黃國英說,先天性心髒病是最常見的出生缺陷,在我國活産新生兒中的發病率為8.98‰,是導緻嬰幼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有效減少心力衰竭、休克、酸中毒、缺氧性腦損傷和肺炎等并發症的發生風險,并降低患者家庭和社會經濟負擔。為此,黃國英教授臨床研究團隊開展了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創建了準确、簡便、無創傷、低成本的“新生兒先心病雙指标篩查方案”,即聯合應用經皮脈氧和心髒雜音兩項指标,在新生兒早期(出生後6~72小時)篩查急需幹預的危重症先心病;該團隊同時建立了篩查-幹預體系,實現了對威脅生命的先心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研究成果先後轉化為上海市(2016年)和國家(2018年)公共衛生政策,使先心病納入我國新生兒篩查疾病譜。
在此基礎上,黃國英、彭詠梅教授臨床研究團隊首次向世界報告,2017-2021年,上海市有801831名新生兒接受先天性心髒病篩查,篩查率高達99.48%, 3541人确診有先天性心髒病,其中752例危重症先心病患兒及時接受了手術或介入治療,成功率達95%。由于危重症先心病得到早期治療,上海市5歲以下兒童先心病死因占比從篩查前的25.93%下降至16.61%;嬰兒死亡率也從4.58‰下降至2.30‰。這表明開展新生兒先心病篩查工作可改善嬰兒健康結局,是一項成功的公共衛生政策。同時,該研究也在開展普篩的臨床實踐中再次證明了新生兒先心病雙指标篩查方案的準确性和可靠性。
據悉,複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醫師馬曉靜、新生兒先心病篩查國家級項目管理辦公室實習研究員田友平和上海市婦幼保健中心主治醫師馬腹婵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黃國英教授與彭詠梅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和上海市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等項目的資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