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餘海,33歲,出生在江蘇省鹽城市阜甯縣的一個小鎮,今年是他來上海的第十年。
這十年裡他見證了經濟發展、房價上漲、新冠疫情、職業教育興起,也做出了人生中幾個重要決策:在上海買房、組建家庭、成為一名職業教育的老師。
他曾懊惱自己不夠堅定錯失牛市,但也感恩順應天時生活幸福。他坦言,在認清時代必然變化這一客觀規律後,擁抱改變,才是唯一的不變。
十年前是學生,十年後是人民教師
以下是他的自述:
高中政治課講到“貨币”那章時我很疑惑,國家為什麼不給每個人多發點錢,這樣大家不就都富裕了麼?在對貨币制度及作用的好奇心驅使下,在填報高考志願時我選擇了金融學。
十年前我本科畢業,選擇來到金融中心——上海,繼續攻讀經濟學碩士。也正是從這時,我逐步建立起相對完整的經濟學框架并培養自己的學習和分析能力。讀研期間,我還做過考研輔導的兼職,主要工作是給考研學生講經濟學的基礎知識,這也是我接觸教育行業的萌芽。
2014年碩士畢業後,我選擇繼續留在上海,與身邊大多數同學一樣我也進入了金融公司從事投資相關工作。當時全球經濟都處于利好的時期。我至今仍懊惱當時沒有咬牙買一套房子,那時的房價也隻有現在的40%。盡管我在一年後牛市接近尾聲時,在上海買了房子,但之後的每一步财富積累、換房的成本都已經遠大于14年的時機。
2017年我與太太相識并走入婚姻殿堂,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組建家庭之後對我最大的改變在于,學着承擔新角色的責任,同時我的人生規劃也将家庭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近兩年在疫情暴發、國際關系多變的複雜環境下,經濟形勢、就業市場也發生了巨大轉變。十年前做考研輔導時期埋的下的對教師向往的種子又開始在我心裡蠢蠢欲動,于是,在2020年初我選擇去一所高職擔任老師。
做出這個選擇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當然是熱愛,我很熱愛将知識分享給更多人,也熱愛一直保持動态學習的狀态;其次,做考研輔導的經驗讓我認識到自己有能力将所學知識落實到教學中;從現實層面講,教師的工作比較穩定,工作時間彈性比較高,方便我照顧家庭。
我的太太是清華博士畢業,我們為了彼此的工作和方便孩子上學,曾在上海換過兩次房子,我現在能繼續教師這個職業的理想也多虧太太對家庭的經濟支持。
這裡的學生年齡主要在16-18周歲,孩子們除了學習基本的文化課程還會有學習相關的專業課,我教授的就是電子商務。
當下,職業教育的賽道可謂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為更好滿足就業市場需求,提高技能型人才比例,近幾年國家對職業教育非常重視,不斷提出更高的定位和要求,教師們也正緊鑼密鼓地融入職業教育最新的指導方針中去。
不過,這些聽起來容易,但在實踐上和普通高中的教育仍有一定的差别,甚至當前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可能還存在着一些誤解,中專學校的學生大多學習成績不是很理想,而且調皮的孩子很多。
為了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更好地規劃自己的人生和發展,我們做職業教育時更應尊重孩子們的個性,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有些學生可能學習成績不好,但在體育、動手能力、美術等方面更為擅長,我們也會帶着學生參加多種技能類的競賽,以後也可以憑此技能考入大學;但也有孩子可能短期内很難找到自己适合的領域,老師就是帶着學生更好的探索和認知自己的這個過程,與學生一起創造可能性。我作為班主任采取的态度是,張弛有度,既要立好規矩,也要情理相通。
除了教學難度大,職業教育的賽道上也正有越來越多的高學曆人士加入。當下就業市場形勢更為嚴峻,很多高校畢業生會選擇職業教育老師。這也給老師們帶來更多工作動力和挑戰,同時也能激發起鲶魚效應,拒絕躺平。
過去十年發生了很多改變:房價猛增、突發疫情、就業市場緊張……各行各業都發生變化,每次變化背後也一定會有獲益者和錯過的選擇。但隻有改變才是唯一的不變,所以我們要在認識到這個客觀規律後積極擁抱改變。
古人告訴我們的特别好——順應天時。在特定階段做特定的事情在經濟學上講性價比最高,同樣,如果每個家庭每個個體都有自己最優的選擇,那麼整個經濟社會一定會實現帕累托最優。
未來十年我最大的期望便是國泰民安。同時作為一名教師,我一直有種“自己淋過雨,便希望為更多的人撐傘”的情懷,所以也希望自己能夠在職業教育的事業上走的更遠,實現立德樹人的初衷和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