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左手工作右手家庭職場人的喜與憂

左手工作右手家庭職場人的喜與憂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6-26 13:46:09

左手工作右手家庭職場人的喜與憂(選擇動嘴)1

圖源視覺中國

今年的高考剛落下帷幕,在“準大學生”期待着何時能收到心儀院校入學通知書的同時,處于畢業季的大學生和未能進入大學校園的年輕人,正忙着定位自己的職場方向。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相比以前,近幾年進入職場的年輕求職者,尤其是95後,不再像父輩那樣傾向于“靠手”(進工廠)吃飯。出于追求自由、拼命賺錢、自由職業等方面的考慮,他們傾向于選擇“動嘴”“跑腿”“用腦”的崗位,作為開啟個人“職場副本”的技能試金石。在新的職場環境下,被人力資源行業稱為“小蜜蜂”的群體應運而生。

“‘小蜜蜂’大多活躍在第三産業相關的崗位上。這些崗位通常具有工作周期短、就業靈活、按時計薪等特點。”義烏人力資源資深人士介紹,随着暑假将要來臨,兼職學子也将成為“小蜜蜂”群體的其中一員。

追求自由:

憑“動嘴”解決生計問題

“我們公司本周六有一場招聘會,邀請你來參加……”

“請問本周六有空嗎?如果方便的話,想請你參加周六的招聘會……”

“你上次遞交的電子簡曆,人力資源部已查收。現在,通知你本周六來招聘會現場辦理招聘手續……”

……

昨天,在義烏一家人才中介機構,話務員鄭曉按照拿到的名單,逐個邀約對方前來參會。

一上午的時間,她打了40多個電話。打通電話的人裡面,有些非常明确地答應來參會;有些委婉地拒絕了邀請;有些在詳細詢問招聘會流程後,表示到時候再說。如果名單中的人有一大半能夠參會,她當天的工作可以拿到數十元獎金。

“公司給出的底薪是每天120元,工作時間是上午9點到下午5點半。”鄭曉說,電話邀約目标的到場參會率越高,公司另外給的獎金就越高。

老家在湖南嶽陽的鄭曉,是義烏一家金融公司雇用的臨時話務員中的一員。按照公司安排,她和另外兩個年輕人一起,被分配到與公司有合作關系的人才中介機構來執行話務工作。昨天是她來這裡上班的第五天。

2017年,鄭曉從湖南一所高職院校的電子商務專業畢業後,和同學一起來義烏求職。這裡數量衆多的電商公司,給了她很大的選擇空間。不過,在先後入職的三家公司,她最長的一次也隻待了不到四個月。

“主要是适應不了加班再加班、崗位職責也不明确的工作環境。”她坦言,或許是自己對義烏還不是很了解,再加上個人技能有所欠缺,所以沒能應聘到規模較大、制度較為健全的電商企業工作。但是,就她待過的幾家公司來說,連雙休日都要加班加點地上班,讓她身心俱疲。

去年下半年,鄭曉通過微信朋友圈,看到有人轉發話務員臨時崗位的招聘信息。她自認為聲線還算優美、普通話也挺标準,于是試着前去應聘。最終,她和另一個女孩在10多名應聘者中被“東家”選中。随後,她多次受雇于房産、商超、會展等公司,從事話務員工作。視“東家”具體要求不同,她有時候隻需要連續工作兩三天,有時候則要工作兩周。在薪酬方面,話務員的基本收入在每天110~150元不等,傭金提成和獎金就要看個人運氣了。

“一開始應聘話務員,主要是為了解決暫時的生計問題。後來做得多了,感覺這份工作還是挺自由的,每天的工作時間比較固定。做完一單以後可以選擇休息幾天,再自行選擇什麼時候接下一單,都不用考慮雙休日的問題。”鄭曉說,比較順利的時候,一個月的底薪加獎金有4000多元,養活自己不成問題。

按照她的計劃,接下去仍會關注義烏的電商行業,等機會合适重新進入這一行。“自己學的專業如果就這麼丢了,感覺很可惜。而且,這段時間也在不斷說服自己,想在自由和有上升空間的職業之間尋找一個相對較好的平衡點。‘小蜜蜂’式地打臨工,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她說。

義烏人力資源資深從業者黃強介紹,目前,可以憑借“動嘴”吃飯的工作不在少數。除了話務員以外,還有街頭促銷、傳單散發、兼職銷售、業務推廣等崗位。這些工作沒有過高的就業門檻,整體工作周期也比較短,适合追求工作自由度和鍛煉口才的年輕求職者。

拼命賺錢:

勤“跑腿”提升生活水平

早上6點起床,接單、送單。上午休息兩個小時,在10點到下午1點半之間再次接單、送單。下午休息三個小時,在4點半到7點半之間繼續接單、送單。休息三個小時後,在晚上10點半到第二天淩晨1點半之間,完成當天最後一個階段的送餐工作——這是張達明(化名)的美團“跑腿”工作時間表。與辛苦工作相對應的,是其平均接近8000元的月收入。

作為一名21歲的年輕人,張達明拼命賺錢的勁頭遠超大多數同齡人。來自貴州安順的他,是家裡的老二,上面有一個已經嫁人的姐姐,下面有一個讀高中的弟弟。

“出來打工,就為了多賺點錢,不拼命怎麼行?”在他看來,自己沒能考上大學,也沒有學到一技之長,隻能憑借年輕、體力好去賺點辛苦錢。按老家的生活水平,他每個月給家裡寄去一半的收入,就能很好地幫父母和小弟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困難。有時候,還會接濟一下家境同樣不太好的姐夫和姐姐,給今年四歲的外甥買些新衣服和好吃的。這是他現在最大的幸福。

在做“跑腿”工作之前,張達明曾和老鄉去過幾家工廠當普工,比如電器裝配員、配貨打包員等。一開始,廠家承諾一個月可以休息四天,每天工作不超過10個小時,但實際情況是,每天工作時間基本上在12小時左右,說好的休息日經常性要求加班。原因是流水線生産環節稍一拖延,就會放慢下一道工序的生産時長,工人們隻能通過加班來達到老闆預定的完工期。工作期間,他有時候上個廁所都要連奔帶跑。

“在工廠做普工也很辛苦,但拿到的月工資最多6000元左右。去年,在朋友的建議下,買了一輛電動機,轉行當起了美團騎手。”張達明說,摸索了幾天手機導航地圖的應用方法,以及區域内各家餐飲企業的大緻分布情況,他很快就适應了“跑腿”工作。

因為腿腳勤快、性格開朗、為人和善,張達明送單時很少遭遇差評和投訴。他說,做這一行之前,就有了受氣的準備。有時候商家生意比較好,不能及時交單,或者路上比較堵,甚至送錯單,難免會讓顧客不滿。遇到這種情況,多向顧客陪笑臉、解釋一下原因,大多數人會表示理解。

除了收入比較高,“跑腿”工作吸引張達明的另一個地方,是碎片化的自由時間比較多。心情不好的時候,他會給自己放一天假,或是在休息時間去看場電影,要麼抽空和父母打電話聊聊家常。

對于今後的生活,他打算先努力賺點錢,然後回老家和父母開一間小超市。假如一切順利,他還打算讓姐姐辭去在工廠的工作,來幫他一起做小生意。

據義烏人力資源從業人士介紹,受第三産業轉戰互聯網平台影響,近幾年活躍在義烏的年輕求職者,有不少人退出了普工崗位的求職序列,轉而在外賣、快遞等“跑腿”崗位就業。

年初,美團點評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外賣騎手群體研究報告》顯示:上班時間靈活、收入有保障、時間自由,是年輕人選擇做騎手的重要原因;75%的騎手來自農村地區;31%的騎手來自去産能行業的産業工人;自營騎手的收入較為可觀,收入大多在6000~8000元;從學曆來看,高中及以上學曆的比例為66%,其中大學生比例為16%。

自由職業:

靠“用腦”撐起悠閑生活

承接各類網店美工、圖片處理,兼職網店網絡技術服務和維護——在蔣小文的個人微信簽名欄和朋友圈裡,他不定期地刷新自己的業務範圍。

“相比朝九晚五的工作,更喜歡現在‘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工作狀态。”在蔣小文看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傳統漁民正确的漁業操作方式,隻不過後來被人們習慣性地帶入了貶義。

老家在鄭州、畢業于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95後蔣小文,沒有像同學一樣去應聘正兒八經的互聯網公司,而是選擇了做一名自由職業人。

“有的業務來自金華地區,有的來自杭州,還有部分來自上海、南京和蘇州等地。整體來說,接單範圍涵蓋了長三角區域。和網站美工、圖片處理有關的業務,多數可以通過網絡完成。”蔣小文介紹,他的同學圈、朋友圈人脈比較給力,經常會介紹業務給他。因為技術不錯,這兩年他的業務數量有明顯提升,平均每周可以接到一兩個單子。視難易度不同,每單收入在數百至數千元不等。

趕活的時候努力加班幾天,不趕活的時候外出旅遊,或是參加戶外活動,蔣小文很喜歡現在的工作狀态。“沒有老闆或上司在你身後盯着你,不停地追問工作進度,也不用和同事勾心鬥角,看人家臉色行事。隻要認真做好每一份業務訂單,靠自己的能力就有飯吃,這不是很好嗎?”

在他的同學中,不少人已經身處讓外人感到眼熱的崗位:收入高、待遇好,時不時公費出差兼旅遊。然而,他們經常向蔣小文“吐槽”,稱自己“表面風光,工作累如牛,沒時間顧及家庭”。

對此,蔣小文開啟了“群嘲”模式:“現在多數年輕人所在的家庭,已經基本告别了追求溫飽的階段,尤其是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從事自己喜歡并且張馳有度的工作。認同‘996’(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周工作6天)的人,要麼是既得利益群體,要麼就是老闆。如果有可能,相信大多數老闆更願意推廣‘247’(一天24小時,一周7天不間斷工作)制度。暫且不論它們是否違返勞動法,僅僅從個人的生活角度來看,這類工作制度就不可能廣而推之。”

目前,蔣小文的朋友圈中,有的是媒體自由撰稿人,給不同的“東家”寫各類推廣文章;有的是網絡自由翻譯,幫企業翻譯各種國外産品說明;有的是影視自由制作員,提供短視頻技術支持或制作服務……在他看來,作為依靠“用腦”謀生的自由職業者,需要關注的是不斷提升職業技能,才能讓自己的生活更悠閑。

業内分析:

第三産業結構多元化撬動多元就業

把時間退回20年前,“工作”的概念在多數人看來是這樣的:年輕人要麼頂父輩的崗位去上班,要麼找一家待遇比較穩定的國有企業去上班;打工族基本上前往各大沿海城市,去制造業工廠的流水線上打工,或是去各個工地幹體力活……如果挑剔工作環境、追求彈性工作制、不要加班、做自由職業者,那就是典型的不務正業。

在20年後的當下,互聯網平台及相關信息傳播帶來的沖擊,正影響着年輕求職者的擇業觀念:想要高收入,也要“高大上”的工作環境;想要高福利,也要彈性工作時間;想要帶薪假期,也要享受國家法定節假日……

“如果有‘魚與熊掌兼得’的崗位,請給我先來一打。”義烏搜才網客戶經理潘美珍表示,就近幾年高校畢業生及職場新人的擇業情況來看,想要就業不難,難的是部分年輕求職者對工作越來越挑剔。但整體來看,腳踏實地選擇力所能及工作的年輕人并不少,“小蜜蜂”群體的慢慢擴大,已經從側面說明了這一點。

潘美珍分析,互聯網的發展使第三産業的職業結構得到多元化發展,不論是“動嘴”“跑腿”的工作,還是“用腦”的自由職業,基本上是近20年逐漸發展起來的“新興”崗位,其招聘、就業的方式有明顯變化,比如話務員,用工方在微信朋友圈或微信群裡發一條信息,不用幾分鐘就能招到所需的短期雇員;求職者也一樣,今天刷新幾個微信群信息,就有很大概率找到明天想去工作的崗位。“工期短、結薪快、選擇廣”的服務型崗位,既滿足了“小蜜蜂”體驗不同行業的需求,也為他們解決短期生計問題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年輕求職者脫離‘靠手’吃飯,在未來或許會成為一種趨勢。”黃強認為,特别是95後大學生群體,他們的眼界、思維、技能超越父輩很多,看待工作的角度自然會有所不同。不過,不論從事何種職業,他們能夠在進入職場之初懂得“先就業,再擇業”,就應該給予鼓勵。

(原标題《短周期服務型崗位受部分年輕求職者追捧,“小蜜蜂”群體日漸擴大 選擇“靠手”吃飯的少了,選擇“動嘴”“跑腿”“用腦”的多了 95後:我的職場,我做主》,原作者周律江。編輯童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