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到底有多遠1?我理解的人生真谛:發揮自己的最大能力,快樂生活,通過感官感受世界,通過心靈的思考,引導靈魂中的”真善美“,反省”假惡醜“,形成新的認識,形成靈魂中自己的獨立部份,對人生形成正面的影響,并把這一切美好,在短短幾十年裡形成的龐大信息,通過靈魂(DNA裡的遺傳信息),一代代傳下去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每個人對世界的認識,構建了全新的世界我們每個人真正能留給世界的東西,不是什麼巨大成就,不是什麼巨額财産,真正能留下來的,隻有自己的龐大信息和别人信息裡記錄的你,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永遠到底有多遠1?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我理解的人生真谛:發揮自己的最大能力,快樂生活,通過感官感受世界,通過心靈的思考,引導靈魂中的”真善美“,反省”假惡醜“,形成新的認識,形成靈魂中自己的獨立部份,對人生形成正面的影響,并把這一切美好,在短短幾十年裡形成的龐大信息,通過靈魂(DNA裡的遺傳信息),一代代傳下去。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每個人對世界的認識,構建了全新的世界。我們每個人真正能留給世界的東西,不是什麼巨大成就,不是什麼巨額财産,真正能留下來的,隻有自己的龐大信息和别人信息裡記錄的你。
可以認為:高尚的靈魂會不朽,會重現;罪惡的靈魂會被塵封于潛意識裡,即便重現,面臨的也是心靈的審判。新的問題出現了,“物競天擇”,物競之前物在哪?天擇之後路在哪?
聽我說,我們的生命會永恒(1)
引言
兩周前的一天上午,和數位好友相約去看望好友重病的母親,在醫院等候人聚齊的時候,好友老汪談起了生死,談到了他一個朋友對生死的思考過程,并最終下結論,人生虛無,活好這輩子,在宗教中尋找寄托(因當時急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對他的講話内容的表述可能會有誤,三哥看到後如果有異議,可當面批評)。我當時提出過不同的見解,并表示應該用哲學來解決這種困惑,約定擇日和老汪探讨。
請注意我在回複中提到的潛意識和DNA,DNA中存儲的龐大信息,就是我認為的靈魂。感應、意識、前意識、潛意識和DNA,它們是人處理自身信息的方式。這并不難理解,我們可以通過CPU、内存及硬盤來對信息的處理來理解。
人的多種感官類似于傳感器,從外界獲得信息後,傳導到cpu,即人的意識,意識通過思考處理,類似于cpu通過計算處理,然後轉入到潛意識,即内存,最終保存到DNA,即硬盤。前意識類似于駐留在内存中,但暫時沒有被cpu處理的信息。硬盤中的各項文件,可以通過複制轉入到其它服務器,而DNA中的信息,則可以遺傳給子女。子女則通過同樣的方式處理信息,形成靈魂的發展和傳承。但靈魂的傳承不僅于些,社會中無形的關系網,相當于信息的無線傳輸通道,每個人都連接在無線網中,個體的人都在用同樣的方式在處理信息,所以靈魂還通過别的個體的人在傳承。
cpu、内存、和硬盤間的信息,可以通過系統自動傳導和處理,而人的潛意識和前意識、意識中的信息,傳導和轉換卻不是那麼容易。但靈魂是智慧的,有自我運轉的能力,當然,這需要長期的思考習慣來實現。
意識、前意識、潛意識、靈魂,構成了人的理性世界;外在的世界,即可通過感官感應到的世界,是感應世界。理性世界和感應世界有其聯系紐帶,也就是我們人類的各種感官功能,以及人的各種行為。理性世界通過感官從感應世界獲得信息,同時通過行為改變感應世界。而且這兩個世界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改變。錯誤的認識形成錯誤的理性世界,錯誤的理性世界,會對感應世界形成負面的影響,相反亦然。所以說,讓感應世界和理性世界趨向一緻,是人生的最高追求,這個追求,就是人生的巨大意義所在。
也就是說,DNA中繼承于先輩的部份不會被再發生變化,但個人自己形成的DNA部份,每時每刻都會被修改或者增加新的信息,而這部份信息又對人的一切行為産生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一般不被意識所察覺。可見這種影響如何巨大,對我們的人生來說,又是如何的重要。
我們的靈魂不斷傳承和發展,而且我們每個人都有獨立的靈魂,這恰恰說明每個人都應該有“自由意志”,獨立靈魂又對人生産生巨大 的影響。
基于以上認識,我所理解的人生真谛,通俗地表述:發揮自己的最大能力,快樂生活,通過感官感受世界,通過心靈的思考,引導靈魂中的”真善美“,反省”假惡醜“,形成新的認識,形成靈魂中自己的獨立部份,對人生形成正面的影響,并把這一切美好,在短短幾十年裡形成的龐大信息,通過靈魂(DNA裡的遺傳信息),一代代傳下去。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每個人對世界的認識,構建了全新的世界。我們每個人真正能留給世界的東西,不是什麼巨大成就,不是什麼巨額财産,真正能留下來的,隻有自己的龐大信息和别人信息裡記錄的你。
可以認為:高尚的靈魂會不朽,會重現;罪惡的靈魂會被塵封于潛意識裡,即便重現,面臨的也是心靈的審判。新的問題出現了。
我認為,按照這個真谛生活,人生的意義得到了體現,生活會充滿快樂。
那麼,這個觀點正确嗎?按我理解的人生真谛生活真的會幸福和快樂嗎?這個觀點能解決全部的問題嗎?當然不能,這個觀點引出了新的問題:
靈魂是原本就存在的嗎?亦或是由其它實體創造的?“物競天擇”,物競之前物在哪?天擇之後路在哪?
寫這些感悟不是為了告訴别人應該如何生活,而是想和諸多關心人生價值的朋友共同探讨人生的價值所在。
在讀柏拉圖之前,我不相信人有靈魂,當然我有我的理由,在與好友@私想者@橋 辯論中,我提出過我的反對理由:永恒的靈魂在哪裡?又有誰的靈魂永存了?但柏拉圖說服了我,讓我相信了人确實有靈魂存在,我不得不被他描述所打動(詳見《柏拉圖的靈魂說》)。
為了論證這個觀點,近期内看浏覽(隻能走馬觀花)了很多哲學典籍。這個過程讓我越來越體會到震憾,為了太多哲學家的人生曆程而震憾,為他們的高尚所感動,沒有他們,就沒有當今的科學,就沒有當今的世界;體會到可悲,可悲于我們這個民族的輪回,原來真有輪回這回事,就在我們的曆史中上演,就在我們的人生中上演;體會到憂患,憂患這個民族的未來,憂患我們自己的未來;體會到快樂,原來我真的是哲學家了,原來,憑常識就可以識别太多的智慧,原來我們的前人,在我們的來路上,留下了一座座燈塔,讓我們能回首來路,讓我們能識清未來。
本來是想先通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為《快樂法則之:關于愛情》添加更多的證據,但現在要放下那篇文章了,因為,人生的意義更重要,為了這個意義,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理解更多前人關于倫理的理念,以便充分論證我自己的哲學體系。感謝笛卡兒,感謝休姆,更感謝某位神秘人物,為了你們,我願意窮盡此生去思考。
以後每篇,都會改寫,分成四個部份。前人的理論、常理的理解、哲學的思辨、科學的證明。常理的理解,我會用自己的理智做到按事實描述,絕不誇大,以顯示自己過人的思考能力,面對曆史和未來,我們所知的太少了。
無論你是誰,無論你是什麼學曆,隻要尊重自己的内心,都會從常理的理解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引導出新的疑問。
“我思故我在”(笛卡爾),人之所有為人,就是因為我們具備其它任何生物都不具備的思考能力。放棄思考,人生意義失去大半,當然,這句話已經有了巨大的保留。
“我思故我在!”
(文:大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