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為什麼?我們的六根有一個習性,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學佛為什麼?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我們的六根有一個習性
好像總是處在饑餓狀态
總想看點什麼、聽點什麼
吃點什麼、摸點什麼、想點什麼
它好像永遠不能滿足
你要不斷地給它喂
這是學佛人所面臨的一大考驗
你經受住了嗎?
枯淡處,是現代修行人很難通過的一個考驗。
處在信息化的時代,每天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都要面對太多的信息,根塵相接,令我們在六根門頭,産生很熾盛的分别,白天黑夜念念不間斷在進行。
如果在以前,我們的眼根也許隻是看到山河大地和身邊的景象,但現在我們的眼睛有了很大的延伸, 可以通過攝像、照片、望遠鏡、網絡,看到時間空間跨度更廣闊的景象。
我們的六根有一個習性,就是它好像總是在饑餓狀态,總想看點什麼,聽點什麼,吃點什麼,摸點什麼,想點什麼。
六根的這種狀态,就像饑餓時見到食物一樣。我們的六根需要接觸外面的信息來讓它得到滿足,我們的分别心也需要法塵的信息,這些信息就像食物一樣讓它滿足。
但是它好像永遠不能滿足,你要不斷地給它喂,給它提供新的信息來刺激它。這就是我們在念念之間,根塵交接的時候,向外去馳求六塵信息,在上面起各種分别。
我們觀察這個社會有一種現象,好像很少有一首歌曲一直流行,我們唱一段時間就覺得沒味了,要換;好像也很少有明星一直都紅,他紅過了,會有後面的人把他取代。
總是不斷地在換,人們視覺疲勞、審美疲勞的頻率越來越快。這就是我們現在的衆生在根塵交接這一點上的饑餓感。
現在,如果我們把手機丢了,就好像丢掉了身體的一個器官一樣,坐卧不甯,因為手機是我們跟外部世界進行根塵連接的一個中轉。
枯淡是什麼,枯淡是讓向外追求根塵信息的習性歇下來。每天你到大殿裡面念一樣的經,但是你并不乏味,不覺得枯燥,還能夠津津有味、法喜充滿,這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就信息本身來說,雖然經文的内涵很深邃,但是從文字、聲音上講,那個經其實是比較單一的,但你能适應,每天堅持念,同時津津有味、法喜充滿,這就是枯淡處煉心。
在枯淡處,你的心能夠自己相對地獨立,能夠與經文的内涵相應,并從自己的信仰中生發出一種喜悅,那你就不會說今天念一種,明天換一種。可能有很多道友,都有這種經驗,在某個時間段,下決心每天要念《地藏經》,過了一段時間又想再換一下,念《金剛經》,再過一段時間再換一下……其實也是你的心疲勞了。
在一個同樣的重複的經文上,你的内心能夠深入,能有法喜,這就是在枯淡處我們的心經受了考驗。
在叢林生活方面,我們每天吃的其實也很枯淡,菜根嘛。但是心定菜根香,如果心有定力,我們的注意力是收攝的,菜根也咬得有滋有味。如果你在吃的時候有心事,想别的事,即使山珍海味,也味同嚼蠟,所以心是如此地重要。
因此我們出家師父要耐得住這個枯淡,耐得住這個寂寞。
在這個枯淡、寂寞, 在這個信息很簡單的環境裡面,我們的心能安定,其實就是信仰的力量。
這個力量不是來自于名利的懸賞,不是來自于輿論的贊譽,而是來自于信仰。
内容來源:微信公衆号“廣州光孝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