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黑熊科學研究

黑熊科學研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08:08:39

陳文姿 環保信息中心

花費六年時間拍攝,紀錄片《黑熊森林》9日終在院在線映,傳說中的台灣黑熊躍上大屏幕。

黑熊是故事核心,但《黑熊森林》并非生态紀錄片,貫串影片的靈魂,是黑熊生态研究學者黃美秀,與她的研究夥伴——布農族巡山員林淵源,落地走入林間,在中央山脈裡的「尋熊記」。兩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教育訓練、個性截然不同的人,在尋熊過程中,所經曆的合作、沖突甚至生死與共。

黑熊科學研究(當原民智慧遇上科學研究黑熊森林六年記一段尋熊情)1

黑熊森林紀錄片,正在全台院在線映中。圖片來源:黑熊森林制作團隊

傳統與科學交織的火光——黃美秀與林淵源的尋熊記

故事源自1997年至2000年,黃美秀首度進入中央山脈的大分地區,進行台灣黑熊野外研究期間寫下的手劄。這些紀錄先以《黑熊手記》之名出版,後來再版為《尋熊記》。

2006年,導演李香秀聽聞黃美秀的事迹,也首次意識到「台灣有黑熊」。2010年,從未拍過生态片的李香秀決定拍攝山林紀錄片,并展開田野調查。2011年底,正式展開漫長的拍攝。

布農族巡山員林淵源(左)與黑熊研究學者黃美秀(右)是尋熊記的好搭擋。圖片來源:黑熊森林制作團隊

黃美秀曾這麼寫道:「自己的邏輯跟這近十年來所受的科學訓練,在這片依自然法則運作下的叢林,以及非科學、非主流範疇的大哥面前,正受着嚴苛的挑戰與考驗。」當時她初識林淵源,大概無法想象這考驗,日後将讓她經曆生死一線間。

兩人後來多次合作,困頓環境中有不少磨合,但以發生在土葛崩壁的事件,最是驚心。當時,林淵源原以傳統習俗為由,反對延後行程,但他依舊陪着一心尋熊的黃美秀留下來,途經崩壁時,黃美秀被石頭砸到,險些跌落山谷,林淵源始終不離不棄,試圖将黃美秀拉回。

這段駭人的經曆,李香秀以動畫重現屏幕,黃美秀回顧當時,「你說沒有影響是騙人的,對我自己也有啟發,就是,人不可以太...在山上要低調,不可以太自負。」

「我認定這個人救過我,他将會是我一輩子的大哥」,這件事發生在2000年冬季,至今,大分的研究環境已有改善,人事已非,但生死與共的情義仍留存在黑熊森林中。

不入深山,焉能尋熊——李香秀的尋熊記

《黑熊森林》圍繞在尋熊,即便故事以人物為主軸,但沒有熊的「黑熊森林」将是何等遺憾。然黑熊數量非常稀少,山林遼闊,想拍到黑熊是可遇不可求。「從來沒有人預期我會拍到熊,從來沒有。」李香秀說。

随着台灣黑熊在水中打滾的彩色畫面出現在大屏幕,李香秀證明她做到了。六年守候,她捕捉到許多黑熊的精彩畫面。

黑熊科學研究(當原民智慧遇上科學研究黑熊森林六年記一段尋熊情)2

制作團隊2011年年底在大分地區與台灣黑熊的奇遇。圖片來源:黑熊森林制作團隊

無論怎麼以文字形容黑熊爬上樹梢吃果子,都比不上一個真實畫面。例如一不小心從樹梢滾下的可愛模樣、對着自動攝影器材充滿好奇與不爽的黑熊,最終成功扯下器材,或是看着綽号「米奇」的黑熊,用牠兩隻米老鼠般的熊大耳對準屏幕,觀衆的嘴角就都不自覺地上揚。

黑熊科學研究(當原民智慧遇上科學研究黑熊森林六年記一段尋熊情)3

(畫面取自黑熊森林影片) 樹上的果實是黑熊很重要的食物來源,失去了爬樹的利爪, 黑熊隻能無奈地仰望樹冠, 悲傷離去。圖片來源:黑熊森林制作團隊

這些畫面得來不易。回想2010年,沒有山野經驗的李香秀初次跟黃美秀研究團隊進去大分時的狀況,她形容自己「很狼狽、慘不忍睹!喘得跟偵測犬一樣。」

「也有人勸我走到瓦拉米就好,那我還拍什麼?」在接下來的六年,李香秀進入大分27趟,三趟與黃美秀研究團隊同行,其餘雖然也有志工、攝影師随行,但更多時候,都是她親自去綁自動攝影機,一次次的調整角度,并堅持等待動物入鏡。

「我花很長時間,一次次去克服恐懼感、陌生感。」鏡頭背後,未嘗不是另一場屬于導演的尋熊記。

黑熊科學研究(當原民智慧遇上科學研究黑熊森林六年記一段尋熊情)4

黑熊森林導演李香秀花費六年時間,深入山區拍熊。圖片來源:黑熊森林制作團隊

用生命與故事記錄土地

《黑熊森林》是李香秀的第三部紀錄片,從描述在地曆史的《消失的王國——拱樂社》到海洋故事《南方澳海洋紀事》,到《黑熊森林》。李香秀戲稱,這是包山包海,拍完海,就來拍山。

但不經意間,她也流露感慨,「我們對自己踩踏的土地太不了解」,選擇拍《黑熊森林》是有使命感的,甚至越拍感覺越強烈,「連生命都可以不要的感覺」。

至于這使命是什麼?她笑笑,未說明白。或許,看完紀錄片的你能找出答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