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ī mèi wǎng liǎng
詞語釋義:原為古代傳說中的鬼怪,現在指各種各樣的壞人。
詞語性質:貶義詞
典故出自:《左傳-宣公三年》:“螭(魑)魅罔兩,莫能逢之”
《文選-張衡》:“魑魅魍魉,莫能逢旃(zhān)”
近義詞:妖魔鬼怪,牛鬼蛇神
反義詞:志士仁人,正人君子
成語故事:魑魅魍魉最早發生于炎黃二帝争天下的故事中,炎帝部落蚩尤(chī yóu)發動他的81兄弟人,召集了部落民衆和山林沼澤間的魑魅魍魉妖怪,攻打皇帝。
那麼魑魅魍魉到底是幾種妖怪?
一般來說,魑魅魍魉指的是木,石,禽,獸煉化而成的妖怪。
魑:《辭海》中解釋,魑,是一種無角的龍,《說文》中又說,“魑,若龍而黃”。若龍那就不是龍了。《法華經》中對“魑”的描述就更為具體:“魑,山神獸形。”理解就是,“魑”是山裡的一種神怪,但是外貌卻醜陋無比,和兇猛的野獸形象差不多的山怪。
魅:魅,同鬽(mèi)。《說文》中記載到,“鬽,老物精也”。《周禮》又說,“以夏日至,緻地示鬽”,鄭玄注:“百物之神曰鬽。”也就是說,“鬽”,是百物之精靈。唐代大詩人李商隐曾在《神弦曲》有過具體的描述:“百年老鸮成木魅,笑聲碧火巢中起。”這一句話的意思是說:百年的老鸮鳥成為了精怪,就會焚燒掉自己的巢穴。其中的鸮,在古代是一種不太吉祥的鳥類,它年老成精之後,會化身為一種木精,所以“魅”指的是樹精一類的怪物。
魍魉:在晉代文學家幹寶的《搜神記》一書中可以找到答案,裡面這樣記載說:“昔颛項氏有三子,死而為疫鬼。一居江水為虐鬼,一居若水為魍魉鬼,一居人宮室,善驚人小兒,為小鬼。”不難看出,魍魉是一種水中的怪物。
而另一說法為四種妖怪
魍:指的是水流中虛無缥缈的水怪。
魉:指的是山川木石變化的妖怪。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具體是幾種隻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一個典故一段故事,每天三分鐘,帶你了解一個典故背後的曆史,帶你領略華夏五千年曆史的源遠流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