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國始建于商朝,為伊姓封國,伊姓源于伊祁氏,系黃帝部落後裔所建小國,在今北京市區西南一帶,據說薊國是今天北京地區最早形成的一個古方國。北京地區在三千年前其實有兩個小國,另一個是古燕國,古薊國與古燕國相鄰,皆為當時臣屬商朝諸侯國。這兩個國家在商朝的曆史已不可考,目前隻知周朝建立後,薊國和燕國在原故地上重封,前者仍為伊姓之國,後者成為姬姓(召公)之國。
《禮記·樂記》記載:“武王克殷返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後于薊”。說明武王克商後第一件大事就是迫不及待封黃帝後裔于薊,也許薊國是周武王第一個分封的諸侯國,甚至國家都尚未安定。武王為什麼“未及下車(正式即位)”急不可待的分封薊國?《史記·周本紀》道明了原因:“武王追思先聖王,乃褒封……帝堯之後于薊。”原來,周武王推翻商朝後,因感念于當年堯舜禹的豐功偉績,同時也為順利安撫天下民心,故做出了這個“高大上”的舉動。所以武王封薊跟後來所分封的一系列同姓或異姓諸侯國政治目的有所不同。
薊國故址
關于“薊”的由來,“薊”帶草字頭,為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春生秋收,藥食兩用,現在的路邊田頭到處都是,其狀類似蒲公英。《說文解字》:“薊,芺也。”因為“薊”的葉子邊緣帶有鋸狀,類似魚刺,再加一把刀,故以此形像造字為“薊”。遠古時期此地多“薊”,族人們不但以此解決溫飽,久而久之,還發現它有清涼解毒之功效,可去火治病,延年益壽,被捧為仙草,“薊”因此得名。
薊國是如何滅亡的,包括具體時間史書并沒有記載。但薊國與燕國相鄰,薊國的生死存亡務必跟燕國緊密相連。薊燕兩國的地緣鬥争肯定很精彩,隻是沒能被史書記載下來罷了。商末到西周之初,古燕國的都城在今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一帶。因為這個地方,曾發現了一處規模較大的商周遺址,專家就此推測此地即是古燕國故址,周朝燕國就在古燕國故地重建,那麼周朝燕國也務必在這個位置。而古薊國的都城就在薊城(今北京市西南廣安門一帶)。大約到了春秋中期,薊國被燕國所滅,之後有了“燕都薊城”一說。薊城作為燕國國都,一直到戰國末年秦滅六國。
薊國亡國後,國人以薊為氏,形成薊姓,但薊姓人比較少見,東晉人葛洪寫過一本志怪書《神仙傳》,記載了92位神人,其中就有一位叫薊子訓,說他是東漢人。
文/堰風
更多方國曆史
三監之一——邶國,邶字由來,武庚曾帶着邶國殷民向北遷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