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爬最危險的山

爬最危險的山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5 12:21:47
雪不污人,與雪搏鬥,其樂無窮(祁連山5024雪峰攀登之三)

攝影/文字 陽光腳步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1

拍完照片,剛到八點,大家就紛紛出發了

仔細地檢查了整個營地,未發現任何遺留垃圾

感謝大家的環保意識和自覺遵守

除了照片什麼都不帶走

除了腳印什麼都不留下

這是我們戶外人的理念,更是我們的底線和堅守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2

清晨的雪山,空氣帶着微微涼意

周圍的一切都空曠,明淨,甯和

手機沒有信号,除了前後隊友的身影

感覺不到任何活動或嘈雜的迹象

沒有人打擾,連同内心,一切都是靜谧的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3

山坡上,一朵兔耳草花透着蠟質,晶瑩剔透

它們是自然中的強者,需要忍受夜晚零度以下的寒冷

以及白天二十度以上的陽光炙烤

真不知他們是怎樣适應這樣大的溫差生長、開花和結果的

為這些堅強和偉大的生命緻敬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4

此刻,海拔接近四千,感覺不到缺氧的急促

但是,卻明顯的感覺到行走跋涉的艱難

幾乎走上三五步就需要停下來休息一兩分鐘

爬坡逐漸加大,有時不免腳底打滑

但每個人都努力堅持着,堅守着

向着垭口目标沖刺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5

接近垭口,已經能看到5024雪峰所在的山脈了

垭口海拔4164米,貼近垭口的積雪尚未融化

前隊已經有人到達垭口,我們是中隊

正在一步步努力的向上攀登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6

因為是清晨,垭口周圍的積雪尚未融化和松軟

走在上面尚不至于掉進雪窩

這給行走帶來很大的便利

這也告訴我們一條經驗

在雪山有雪的地方行走,要盡可能早出發

在積雪曬化前踏雪行走,舒适而又便利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7

垭口上有兩座瑪尼堆,其中一座瑪尼堆上挂着長長的風馬旗

這是當地牧民們夏季放牧時堆積的

在每一個能夠到達的山尖、垭口堆積瑪尼堆,設置風馬旗

似乎成了蒙、藏等少數民族的習慣和風俗

在他們的心中,那些石頭都是有靈性的,都是可以與上天對話的

是可以寄托和傳遞他們心願和祈福的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8

雪潔白,清涼,雪不污人污物

到達垭口,大家就那樣随意的把包扔在雪地裡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攀爬,加上太陽漸高,熱的人渾身冒氣

有些人已經脫掉了外衣,穿着短袖也絲毫不覺冷

遠看過去,各色裝束:羽絨服、沖鋒衣、抓絨衣、汗衫、短袖

各色服飾都有,這是雪山攀登中真實的寫照

雪山,在陽光下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樣寒冷

然而,一旦沒有了陽光的照射,也絕沒有想象中的暖和

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狀況和感覺着裝和增減衣物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9

已經能清晰的看見5024雪峰了

在這短暫的休息時刻

很多人以雪峰為背景,留下自己的影子

更多的人用手機記錄着這經曆艱難跋涉後終于出現的目标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10

夾牆垭口也為山河的分水嶺,以垭口為界

垭口東面為甯纏河谷,水流彙集為甯纏河

垭口西面為水管河谷,水流彙集為水管河

經過在垭口觀察,确認看見的主峰下部前方那一片已經融化了

像小葫蘆樣的斜坡周圍就是我們今天的營地

它距離主峰相對較近,可為明天的攀登節省時間和精力

從垭口看,營地似乎也不算太遠,海拔高度比垭口略低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11

到目标營地有兩種走法:一是沿着北側無雪的山坡下水管河谷

到計劃營地的底部,然後再向上攀登,到達營地

好處是雪面行走少,距離稍短,難點是到溝底後還需要拔高

二是沿着南側雪坡斜切,向營地方向平行切線繞道抵達

好處是拔高少,但前景不明,雪坡溝壑是否好過不可預見

經過仔細觀察和商議,大家還是确定切線繞向營地

目标确認後,招呼大家全部穿戴好冰爪

由體能姣好的大君、沙塵暴、水牛探路前行

他們三個都是老驢,經驗豐富,處事缜密

由他們互相商量着探路前行,讓人放心而又省心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12

蘭山背着他的佳能5D3及70-200長焦鏡頭

這是号稱“色驢”的戶外攝影愛好者的武器

在很多人盡可能減輕一切不必要的負重的情況下

色驢們甯可少背點吃喝衣物,也要帶上自己的相機甚至三腳架

隻為記錄美景,為更多的人留下難得的雪山記憶

也正是有了這些戶外攝影愛好者的存在

才使得很多自然秘境為人們所看到所認識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13

飄雪,算得上陽光戶外群友中最勤奮的攝影師了

每周的賀蘭山登山活動中,始終帶着他的大部頭相機

總是不停的拍攝着,捕捉着驢友們的每一個精彩瞬間

此刻也不例外,第一次走進雪山

臨行前曾疑慮重重,擔心高反,擔心體能,但依然沒有減掉相機

事實上,他的體能在銀川戶外圈是比較出名

平時爬賀蘭山幾乎不戴帽子,屬于不怕曬型

雪山之行戴了帽子和眼鏡,其他方面幾乎沒有防護

這最終造成他回到銀川後面部嚴重曬傷、蛻皮,口鼻潰爛,這是後話

在此也提醒所有走進雪山的驢友們,千萬不能因為感覺不到陽光照射而不做面部防護

即使是陰天,雪面反射的紫外線也足以使暴露的皮膚受傷脫皮

俺曾經就深受其害

本次也因登頂時露出口鼻呼吸,導緻面部局部脫皮

不過,為了登頂的快樂和榮光,一切都值得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14

大元兒,把每個雪多的地方都變成她的遊樂場

别人恨不得前面是柏油馬路,直接輕松通過

她卻總是别出心裁,離開前隊探出的正常路線,從積雪中走上幾步

這也讓她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往往一陷進雪窩,就要折騰好半天才能爬出來

以至于最後到營地前五十米累的走不過去

很多雪窩下是積水,爬雪窩的結果就是鞋襪灌水,褲子衣服濕透

導緻第二天無法穿着去登頂,留下了此行最大的遺憾

不過,此行也是她玩雪最酣暢淋漓,最記憶深刻的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15

陽光戶外組織出向前,要求盡可能人手一部手台

便于互相聯系,給自己一份安全保障

因此,在行走途中,雖然戰線拉的相對較長

一是天氣晴好,視野良好,前後都能看見

二是大家都可以通過手台随時反饋自己遇到的情況,收聽前隊的提示

所以整體隊伍行進順暢

後來到營地才知道,同行的吳忠隊伍由于出現輕微高反及體力不支情況

先後有四人到達垭口休息後原路返回停車點

戶外,這種理智和下撤,應該是支持和贊賞的

與生命的安全相比,其他一切都是不重要的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16

随着時間的推移,天氣逐漸炎熱

積雪表面融化,水分很大

盡管有前隊開出的路迹

但行進中,不時還會踏穿雪層,掉進腰深的雪窩中

每當此時,就需要擴展雪窩,手腳并用,甚至卸下背包,爬出雪窩

然後再繼續小心的前行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17

到達雪坡邊緣,向左無法繼續切線行進

隻能沿着中間山梁下溝,然後再尋路向營地爬升

此刻,已經能夠清晰的看到5024山峰所在的整個地域狀況

5024三兄弟手拉手,分别站在三個方向

老大5024在最西邊,雄渾沉靜

老二居中間,棱角分明,巍峨聳立

老三像是芊芊少女,收斂起棱角,圓潤自然

三座山峰形成一個大大的扇形空域,那是它們的庭院

其間溝壑縱橫,雪域茫茫,其中不乏冰川及冰漬湖

看似平坦甯靜,卻是處處風險叢生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18

鏡頭拉近,仔細地觀察我們将要攀登的5024峰

5024似乎不勝陽光的照射,脫下層層白衣

整座山峰顯得冷傲剛硬,無言自威

心中一遍遍的審視着傳統的登山路線

自右側大斜坡沿着冰雪混合山梁爬到大雪平台

翻過中間山梁,到達主峰腳下雪平台

跨過主峰,自主峰左側積雪山坡向上攀登

到達垭口後沿左側山梁頂部登上主峰……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19

順着山梁而下,是整個水管河谷

積雪融水順流而下形成水管河

這一年四季化不完的冰雪就是它的源頭

前隊已經下到坡底,進一步向營地方向尋路前行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20

随着逐漸向下,身後的垭口雪峰顯得高大起來

心中思襯:這個坡下來容易,返程上去要費一番功夫了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21

坡底,一塊看似不寬,平整,似乎積雪也不多的地方

卻是一片雪窩遍布,難倒無數英雄漢的險地

前隊幾位驢友正在雪中掙紮着向前爬,半天沒有挪動地方

旁邊幾位在觀望着,尋找着能夠順利跨過去的地方和方法

但是似乎沒用,這兒是跨向對面石頭灘的最短路線

也隻能沿着前隊已經爬過的痕迹連爬帶滾

于是,出現了各種冰雪前行的姿勢、視頻和笑料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22

每個人都成了匍匐前進高手

還需要用登山杖橫過來做前部支撐

否則,練手臂也會掉進雪裡

那樣的話雙手雙腳插雪裡身體就無法向前爬行

還有人把背包卸下,一為減輕自身重量

二也可以用背包作為支撐體向前爬行

總之,各顯其能,各呈英姿

十八般武藝過雪窩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23

說說雪窩

所謂雪窩就是堆滿積雪的深坑,一般達三至五米深不等

由于天氣炎熱,積雪融化,表面松軟,底部積水

一腳踩下去,積雪直到腰部才能把人托住

運氣好的話,積雪在坡面,底部沒有融水

運氣不好,碰上平地或積雪坑,底部全是水

即使帶着雪套,也會被水淹過灌進鞋裡

經過這一番折騰,大部分人的鞋裡都或多或少都進了水

一旦掉進雪窩,則要使勁擴大腿部周圍雪坑

一點點拔出腳,并将周圍的積雪向底部填踩

直到能夠站住,然後再拔另一隻腳

最佳的方法是擴大與雪的接觸面積,盡可能的不讓掉進雪窩

因而,跪行、爬行、匍匐前行都是過雪窩的有效姿勢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24

蘭山在這兒折騰了好久

由于體重重,背的東西又多,每一步都陷進雪窩

我們雖然就在幾米外的對面,也無法施救

因為,即使輕身走進去,依然會陷進去折騰半天

看着他的大部頭相機在雪窩裡起起伏伏

在笑的前仰後合的同時,也為相機心疼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25

跨過這片雪窩,坐在石頭上休息

回首,垭口下的山頭還有人影

真為他們發愁:天越來越熱,雪融化的越來越多,怎樣過這些雪窩……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26

5024三峰山梁,那些看似光滑坡面其實全是厚厚的亮冰

隻是在表面被積雪所覆蓋

待表面積雪化去,那就完全是座冰山,是無法攀登的

曾經在夏季見識過那些瓷實锃亮的冰峰,為之震撼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27

時間已經正午,太陽曬得人頭皮發麻

可是,即使是這樣,依然是滿眼的冰雪

這就是雪山,冰與水并存,雪與火同舞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28

繼續尋找着亂石山梁,向着營地的方向蜿蜒前行

前方,隻要跨過最後一道看似不大的溝壑即可沿着山坡爬上營地平台

水牛憑借豐富的經驗和體能優勢爬雪過水,尋路前行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29

但是,當到達這看似不大的一條小溝,前後折騰了一個多小時,就是過不去

放下背包,上下多處試探,怎麼也跨不過去

往往一腳踩下去,水深過膝,加上表面積雪,整體過腰

從一處稍窄處已經跨過了小河,小河對面是個大雪坡

一腳踩進雪坡,腳下全是水,驚詫于雪坡上也有這麼深的水

底部雪水冰寒,水流喘急,鞋子也被灌進了水,趕緊退了回來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30

如果能過去,沿着對面無雪的斜坡,到達頂部即為營地平台

折騰了半天,看看實在無法過去,隻好背起背包,沿着腳下所在的山梁向上尋路

期望從頂部溝壑結合部狹小的地方過去,再右切到營地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31

水管河谷,露出雪面的水,很大很清澈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32

天空飄來一朵濃雲,仿佛雪山放出的探哨

就那樣緩緩的漂浮在三峰山梁頂端,神秘而奇特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33

看似清晰很近的一段斜坡,爬上去就到達營地

可是山溝阻隔,卻怎麼也過不去,讓人無可奈何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34

沿着山梁上行到頂部,依然沒有搜尋到過河的路

天氣越來越熱,雪面融化越來越多,積水越來越多

大家通過探路、觀察和判斷,确定無法通過眼前的小河

時間已經三點,最後商定,不再過河,就在這個山梁尋平地紮營

待半夜天冷雪凍,表面硬化後,清晨過河會更加方便

這也許是冥冥之中老天對我們的眷顧和暗示

是我們此行做出的最重要最關鍵的一個決定

由此避免了一場有可能帶來傷亡的雪崩之災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35

在布滿亂石的山梁上,大家各自尋找相對平整的地方紮營

俺的帳篷正對着5024主峰,這樣躺在帳篷裡就可以看到它的英姿

煮雪烹茶,兩兩相對,心中默念着:老朋友,請喝茶,請多多關照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36

紮好營,時間還早,陽光正烈

大家紛紛曬鞋襪,曬裝備,欣賞四周的雪景

俺則煮了一鍋八寶茶,坐在帳中

面對5024,心中把它當長者般敬着品着

煮雪烹茶,别有滋味

伴着雪山,更有情緻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37

正坐間,忽聽轟隆隆極大的聲響從左上方由遠及近

隻聽帳外的人呼喊着:雪崩了,雪崩了

趕緊抓起相機,探首帳外,拍了一張

巨大的轟隆聲伴着積雪和水流

從我們帳前剛才過不去的溝中呼嘯而過

将溝中的積雪和積水攜裹而下

兩側激起高高的水流雪浪冰茬

直看的人驚心動魄,目瞪口呆,心有餘悸

心中陣陣後怕,後背發涼,很多人都不再吱聲

試想,如果剛才能夠探路過去的話,有些人可能正在陸續過河

此時遇到這樣的洪水與雪崩,非死即亡,那将是無法挽回的損失

感謝上蒼眷顧,感謝5024庇佑,感謝團隊英明的決策

看到這次雪崩,營地的很多人心底已經打起了退堂鼓

深怕在後面的行程中再遇到類似的情形

後來,吳忠全部,陽光戶外部分驢友都選擇了第二天一早

乘冰雪表面尚未融化,趕緊原路返回

以至于半夜出發登頂人員不足一半,隻有十二人……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38

當然,分析這次雪崩的情況,俺也看到了有利的一面

面前的溝中被沖刷得見底,露出了底部的石頭

并且,經過雪崩水流的沖刷,溝底幾乎光秃,不再積水

這給夜來過溝會帶來極大的方便

經過給大家分析鼓勁打氣,約定半夜三點準時出發登頂

準備好登頂的裝備和物資,然後早早躺下,養精蓄銳

等待着出發的那一刻

心中默念着:期望老天給臉,明天是個好天氣……

爬最危險的山(雪不污人與雪搏鬥)39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