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周率這個數字出現後,從古至今,數不盡的數學家開始對它進行計算,想要看看這個數字的極限在哪裡,那麼這真的有必要嗎?
小科曾經看過一個外國文獻,印象比較深刻,大概是說其實人類文明算出和畫出的圓不是圓,隻是無限接近圓的線段組合而成。當算出的圓越接近真正的圓,科技就越發達。如果有天算出真正的圓的話,人類科技會進行超緯度的發展。或許人類文明真如那篇文章所說,不過我們畫的圓其實不算圓,這個數學概念的圓真理解不了。
圓周率大事記
中國古籍中一直都有一個關于圓周率的說法:“圓徑一而周三”,差不多也就表示了這個意思,将圓周率取值為3,在當時算法很簡單,暴力而又直接,但這也能湊合着用。
公元前三世紀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計算到了96邊形,他計算的圓周率精度在3.140 845-3.142 857之間,這已經是一個相當精确的數字。
中國古代數學家劉徽也給出了相同的算法,将其稱之為割圓術,因為木工操作割圓就是用N變形來代替的,切割下來之後再修正成圓,而南北朝數學家祖沖之則用劉徽的割圓術将圓周率逼近到了3.1415926-3.1415927之間。
1882年德國數學家林德曼證明了圓周率Π是一個超越數(超越數就是不能作為有理系數多項式根的實數)。
天才的數學家拉馬努金則給出另一個計算圓周率的公式,不知道無所不能濕婆神是哪個晚上進入了夢想給他的靈感,反正他就拿出了這個公式!
1948年英國弗格森和美國的倫奇将圓周率計算到了小數點後808位,這是手工計算圓周率值的最高紀錄。
此後計算機的出現一騎絕塵:
1949年:2037位
1958年:10000位
1981年:200萬位
1999年:687億位
2019年:31.4萬億位
圓周率日常使用取值2位即可,也就是3.14,登陸火星也不過十多位,放眼可觀測宇宙,也隻要40位即可計算将誤差消除在一個氫原子的直徑之内!算那麼多位真是吃飽了撐着沒事幹,超級計算機也将浪費大量的電能!
從應用層面來看,這個龐大的數值确實沒任何意義,但圓周率從3開始到越來越接近我們現代數學計算的圓周率數值的過程,就是數學工具不斷的進步,從早期的周長/直徑到割圓術,再到無窮級數,再到拉馬努金的計算公式,各位會發現圓周率計算的收斂速度越來越快,當然還有更快的叠代算法,這表示什麼?
我們發現這個世界的工具:數學一直在進步!當然到了1949年之後這個任務從手工轉換到了計算機手中,圓桌率的存在為我們的計算機算法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促使着計算機技術不斷進步!
2019年3月14日谷歌通過超級計算機将圓周率計算到了小數點後31.4萬億位,并不是說谷歌的超級計算機隻能将其計算到31.4萬位,而這一個宣傳與紀念計劃的結果:總共25台“谷歌雲”虛拟計算機,耗費大約4個月才将圓周率增加了十萬億位左右,四個月的時間,也許數十萬美元的資金,但這個新聞本身就自帶流量,因為這表示了谷歌雲計算強大的實力,這點資金做一次全球性宣傳毫無疑問是非常劃算的!
科學就是将很多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圓周率是無限不循環小數,似乎是真理,可是科學家認為,浩瀚的宇宙中,很難存在永恒的東西,圓周率是否有極限,是否能夠被算盡,一直以來都是科學界讨論的一個話題。有些科學家認為,圓周率有可能也是有終點,也是能夠被算盡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