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是南北朝時期,鮮卑族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他們的文化和信仰也與中原不同,北魏在建國之前,鮮卑族王位的繼承實行的是軍事部落聯盟推舉制度,尚未建立血緣繼承制度。
北魏的宮廷制度和以往漢族朝代裡的宮廷制度有所不同,以往宮廷裡凡是為皇帝生育了皇子的後妃,都應該是“母以子貴”從而平步青雲,一路高升達到權利巅峰。她們從後宮走向前朝,從而進一步控制權利,對皇帝的權利形成了巨大的威脅。
“主少母壯”的局面也使得皇帝的生母從中脫穎而出,從而成就了一大批有權有勢的皇太後,太皇太後的外戚勢力造成了皇權旁落,各種不同的外戚幹政從而使王朝走向衰落滅亡。
北魏在建國以來,就吸取了這一曆史教訓。直接規定了:子為貴,母當死的野蠻制度,并且作為一項宮廷制度嚴格執行。從根源上杜絕了皇權旁落,外戚幹政母後臨朝,控制小皇帝的局面。
“子立母死制”這項制度的産生也直接造成了無數的母子分離,人倫慘劇,既違背人倫,也有違孝道,一直影響了北魏的幾代皇帝乃至到最後影響了皇家血脈的延續。
北魏政權的建立
鮮卑族是繼匈奴之後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遊牧民族,屬蒙古語族。鮮卑族為魏晉南北朝對中國影響最大的遊牧民族,北魏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由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權,也是北朝的第一個王朝。
公元386年,拓跋珪在牛川稱王,建代國,定都盛樂(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同年改國号為“魏”,史稱“北魏”或者“後魏”。孝文帝改漢姓後也稱“元魏”。
北魏的曆史淵源
北魏國号本是“魏”,在“魏”字前加方位“北”字,稱呼“北魏”。意思是指北部的“中國”,同時也區别于三國時期的曹魏政權。北魏後來分裂為東魏與西魏,分别被北齊與北周取代。
公元550年,北齊皇帝高洋廢掉東魏皇帝,自己做了皇帝,正式建立了北齊政權。
公元557年,北周皇帝宇文覺廢掉西魏皇帝,自己做了皇帝,正式建立了北周政權。
東魏和西魏滅亡後,鮮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權正式滅亡。北魏從公元386年建立到公元557年正式滅亡,一共存在171年。
北魏一朝最為奇葩的就是北魏那殘忍的皇位繼承制度“子貴母死制”,從北魏道武帝開始“子貴母死”制度開始實行,一共經曆七代,一共103年之久。北魏将此制度發展到了鼎盛時期。
北魏王朝是曆史上,将“子貴母死”形成制度并世代沿襲的朝代。但首開“立子殺母”先河的,卻是漢武帝劉徹。
“去母留子”——賜死鈎弋夫人
鈎弋夫人
漢武帝劉徹晚年的時候,想立隻有7歲的劉弗陵為太子,但又擔心呂後稱制的事件在漢朝再次重演,于是忍痛割愛下令賜死劉弗陵的生母,年僅26歲的鈎戈夫人。
漢武帝對于立子殺母的解釋原因是,往古國家所以亂,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汝不聞呂後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從古到今國家起内亂的原因,是因為幼主年小,而其母親年壯。女主人獨斷驕橫,淫蕩放肆,沒有人能阻止她。你們沒聽說過呂後的故事嗎?所以不得不先除去她。
鈎弋夫人
“去母留子”在漢朝也僅此一例,漢武帝之後便廢除了,再沒實施過。而且漢武帝賜死鈎戈夫人的時候,自己已經六十九歲高齡了,本來就是時日無多。幼子劉弗陵隻有七歲,而鈎戈夫人二十六歲,正值盛年,也确實是主少母壯,以後也很有可能惑亂朝綱,後患無窮。
子立母死制的創立者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拓跋珪畫像
道武帝拓跋珪熟讀史書,看到了漢武帝賜死太子生母鈎弋夫人的故事,他仿照漢武帝“去母留子”的故事,嚴格規定:子為儲君,母當賜死。
從而正式創立了:“子貴母死”的這一殘忍制度,并且規定為祖制執行。拓跋嗣的母親劉貴人被賜死,道武帝告訴兒子說:過去漢武帝準備立其子劉弗陵而殺死其母鈎弋夫人,為的是不讓婦人以後參與國家大事,緻使外戚亂政。
今日你理當繼承皇統,所以我效法漢武帝殺鈎弋夫人的故事,為你作長久的考慮。
拓跋珪創立“子貴母死”制有兩點原因
拓跋珪
一、客觀原因
皇室宮廷的女性在君王在世時,都會想方設法的赢取君主丈夫的寵愛,另一方面會千方百計的讓君主冊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太子,以期日後兒子登基為帝,自己可以“母以子貴”被尊為皇太後,以期日後可以獨當一面擅權攬政。
北魏的宮廷皇室卻偏偏要反其道而行,立下了“子貴母死”殘忍祖制,在确立太子之前,會先賜死其生母。在根源上杜絕了後妃幹政。
二、主觀原因
北魏在建國之初,部落的勢力依然很強大,而道武帝拓跋珪的妻子們也都來自各強大部落。
無論冊立哪位皇子為皇太子,其母族的部落勢力必然會因皇太後的身份而大為增長,進而打破各部落之間的權力平衡,長此以往還會影響到北魏的穩定以及皇權的統治和傳承。
為了建立皇位的血緣繼承制,鞏固封建中央專制集權,削弱部落的勢力,防止外戚幹政,道武帝拓跋珪制定了“子貴母死”的殘忍制度。
道武帝拓跋珪想立長子拓跋嗣為太子繼承皇位,為了消除拓跋嗣生母的部族将來可能帶來的威脅,先行處死了拓跋嗣的生母劉貴人。最終使“子貴母死”制度成為北魏皇權易代的祖制。
北魏“子貴母死制”成為祖制
拓跋珪雕像
北魏的宮廷為了避免外戚幹政,從道武帝拓跋珪開始實施殘酷的子貴母死制度。 之後後宮後妃們隻要生下男孩,孩子被立為太子的就得被賜死,去母留子。以避免母以子貴的情況發生。
生母被賜死後,留下的幼子還是需要人照顧,因此就有所謂的保太後,保姆照顧太子,直到新君繼位後就會被封為皇太後。
北魏有三種皇太後,一種是皇帝的生母,另一種是皇帝的保姆,還有一種是前任皇帝裡運氣好沒生兒子而活下來的皇後。
子為儲君,母當賜死
“子貴母死制”被賜死的皇後
1、北魏宣穆皇後劉氏
劉氏是前秦人,匈奴首領的女兒。北魏登國元年,劉氏被選入道武帝拓跋珪的後宮裡,起初立為劉貴人。
後來二人感情很好,共生有女兒華陰公主和兒子拓跋嗣。拓跋矽攻取後燕後,将慕容寶的女兒帶入宮中。
天興三年,朝臣提議立後,拓跋矽猶豫不決,最後決定鑄起金人者得後位。于是,慕容氏得位。
天賜六年十月,拓跋嗣被立為皇太子,随即生母劉氏被賜死。劉貴人被賜死的時候,道武帝拓跋珪三十九歲正值壯年,而太子拓跋嗣也已經十六歲了。
劉氏死後一個月,太子拓跋嗣即位,尊封生母劉氏為宣穆皇後。
2、北魏明元密皇後杜氏
杜氏是魏郡邺縣人,她是平陽威王杜超的妹妹,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妃嫔,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生母。
最初以良家子身份選入東宮,侍奉太子,得到太子拓跋嗣寵幸,生下兒子拓跋焘。拓跋嗣即位後,她封為杜貴嫔。
泰常五年公元420年賜死,谥号為密,葬于雲中金陵。拓跋焘即位後,追谥杜氏為密皇後,因拓跋嗣谥号為明元,故稱明元密皇後,配祭太廟。
3、敬哀皇後賀氏
賀氏是代郡山西省代縣人,嫁給太武帝拓跋焘為夫人。
神䴥元年公元428年生下景穆太子拓跋晃。在冊立她的兒子為太子後,賀氏随即在同年被賜死,追贈貴嫔位号,葬在雲中金陵。
延和元年公元432年三月丁未,太武帝追贈賀氏為皇後。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後,追谥賀氏為:敬哀皇後,葬于雲中金陵,配飨太廟。
4、北魏元皇後李氏
李氏是梁國蒙縣人,她是南朝宋文帝時期的濟陰太守李方叔的女兒。據說,李氏出生時,李家紅光四射,屋内如同白晝。李方叔對妻子說:此女将會勝過兒子,日後必定大貴!
天平真君十一年,拓跋仁娶了李氏。不久之後,拓跋仁企圖造反,因消息走漏而被殺,李氏作為戰利品被俘虜。
李氏被送進平城皇宮,被文成帝看中,後在興安三年七月生下皇子拓跋弘。因生子有功,李氏被封為貴人。
太安二年公元456年二月,冊立李氏所生的兒子拓跋弘立為皇太子,在文成帝立拓跋弘為太子的前幾天,生母李貴人就按子貴母死制度被賜死。
李氏死後葬在金陵。和平六年拓跋弘即位為帝後,追封生母李氏為元皇後。
5、景穆恭皇後郁久闾氏
郁久闾氏,是河東王郁久闾毗的妹妹,景穆太子拓跋晃的太子妃,文成帝拓跋浚的母親。
她年少選入東宮成為太子拓跋晃的太子妃。深得太子拓跋晃的寵愛,太平真君元年公元公元440年,生下文成帝拓拔浚。
太武帝拓跋焘去世後,拓拔浚即位,追封生父景穆太子拓跋晃為景穆皇帝,追封生母郁久闾氏為景穆恭皇後,谥号為:恭。與景穆皇帝一起葬在雲中金陵。
6、北魏獻文思皇後李氏
李皇後,是中山安喜今河北定州人。父親是官拜南郡王李惠。母親是襄城王韓頹的女兒。
李氏生得姿德婉淑,是遠近聞名的美女。許多人想要俜她為妻,直到她年滿十八時,選入太子拓跋弘的東宮,開始侍奉太子拓跋弘。
拓跋弘即位為帝,封李氏為夫人,皇興三年公元469年六月,生下了拓跋宏。後拓跋宏被議立為太子,按“子立母死”祖制。拓跋宏的生母李夫人被賜死。承明元年追封李氏為思皇後,配飨太廟,死後葬在金陵。
7、北魏孝文貞皇後林氏
林氏又稱林廢後,她是孝文帝拓跋宏少年時候的妃子,她是廢太子拓跋恂的親生母親。
林氏比拓跋宏年長很多,她的叔叔本來是保太後常氏的大太監,官至尚書,她的父親林勝也因此做了太守。在常太後死後,乙渾殺死了林家兩兄弟,将林勝的兩個女兒沒進宮裡做婢女。
林氏生得容色美麗,被孝文帝拓跋宏納入後宮為妃,公元482年林氏給拓跋宏生下了長子拓跋恂。在冊立拓跋恂為太子後,按照“死貴母死制”生母也要被賜死。
孝文帝拓跋宏性情仁厚,懇求嫡祖母文明馮太後留林氏一命,文明太後不肯, 公元483年林氏也被按照殺母立子的制度處死,死後追封貞皇後。
公元498年,太子拓跋恂被廢,不久又被拓跋宏賜死。次年十月,拓跋宏将已經死了多年的林氏追廢為庶人。可憐林氏白白搭上性命,到頭來卻是一場空。
道武宣穆皇後劉氏是明元帝拓跋嗣的生母。
明元密皇後杜氏是太武帝拓跋焘的生母。
太武敬哀皇後賀氏是恭宗拓跋晃的生母。
景穆恭皇後郁久闾氏是文成帝拓跋浚的生母。
文成元皇後李氏是獻文帝拓跋弘的生母
獻文思皇後李氏是孝文帝拓跋宏的生母
孝文貞皇後林氏是廢太子拓跋恂的生母
“子貴母死制”的弊端
北魏的“子貴母死”制度的規定是,立太子之前就賜死太子的生母,而無論太子最終是否能夠即位。
比如:景穆太子拓跋晃五歲就被冊封太子,二十四歲憂郁過度而死,沒有等到繼承皇位就英年早逝了。
拓跋恂十歲被冊封為太子,十五歲因為誣陷謀反而被孝文帝賜死。拓跋恂的母親林氏,在元恂出生的當年就被賜死了。此後整整十年之後,拓跋恂又被廢除太子之位,後來賜死,結局實在令人唏噓。
這兩位太子最終沒有機會登基皇位,而他們的母親均依據“子貴母死”的祖制早早被賜死,白白搭上一條性命,到頭來卻也沒有如願以償讓兒子當上皇帝。
“子貴母死”這個制度也直接導緻北魏的後宮嫔妃都不願意再生皇子,嚴重地影響了北魏皇位繼承和國祚延續。
“子貴母死制”的終結者——北魏宣武帝
正式廢除“子貴母死”的制度
宣武帝畫像
拓跋恪,北魏宣武帝。他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的第八位皇帝,孝文帝拓跋宏的次子。
太和七年公元483年,宣武帝出生于平城宮。拓跋恪的出生,讓父親孝文帝拓跋宏非常高興,于是下令大赦天下。
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拓跋恪被立為皇太子。
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三月二十四日,孝文帝病重。三月二十八日,孝文帝命司徒元勰派人前往洛陽,請皇太子拓跋恪到魯陽登基即位,孝文帝去世,拓跋恪即位。
宣武帝繼位後正式廢除了“子貴母死”的制度,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他廢除子貴母死制的原因有三點。
一、宣武帝拓跋恪本人非常喜好佛法,每年都在宮中,親自講論佛經,廣召僧衆,辯明義旨。僧人将這些活動記載在冊,撰寫了《内起居》。
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宣武帝如此的崇拜佛教,使得下面的官員、百姓也都更加笃信佛教。因為宣武帝拓跋恪笃信佛教,不願意殺生,正式取消子貴母死的制度,讓宣武靈皇後活着。
二、北魏傳承到宣武帝拓跋恪時期由于前朝宣武帝拓跋恪的父親孝文帝拓跋宏進行了政治改革,學習漢文化,鮮卑族也漸漸漢化,開始接受儒家思想。開始反對“子貴母死制”。
三、在“子貴母死”的祖制的威脅下,拓跋恪的後宮嫔妃們都祈禱不要懷孕。若不幸懷孕了也希望生下的是公主,若再不幸誕下男嬰,那隻能自求多福祈禱這個男嬰不要被立為太子了。
“椒掖之中,以國舊制,相與祈祝,皆願生諸王、公主,都不願生太子”。
于是宮中堕胎流産的現象經常發生,直接導緻拓跋恪面臨着絕後的政治危機,之後還是胡氏冒着将來可能被賜死的危險,為拓跋恪生下了獨苗拓跋元诩。
宣武帝拓跋恪經過此事件深深體會到長此以往北魏王朝可能真的會絕後,最終決定違背祖制,廢除了“子貴母死”的制度。
延昌四年公元515年,宣武帝拓跋恪崩逝在式乾殿,終年三十三歲,廟号世宗,谥号宣武皇帝,葬在景陵。
“子貴母死”制度開始于北魏天賜六年公元409年一直持續到北魏延昌元年公元512年廢除為止,在北魏時期共沿襲七代皇帝,前後一共曆經103年。
奇怪的是北魏在實行“子貴母死”制度的一百多年的時間内,一直國力強盛,政權穩固,然而巧合的是該制度一經廢除,北魏的國力便由盛轉衰,最終因叛亂分裂成東魏,西魏,最後竟至滅國。
宣武帝拓跋恪廢除“子貴母死”制度後,胡氏作為該制度的第一位幸存者,在拓跋元诩繼位成為孝明帝後,胡氏便成為北魏曆史上第一個以生母身份臨朝稱制的太後。大權在握的胡太後是擅權亂政,淫亂後宮。
北魏曆代皇帝的乳母保太後是怎麼産生的?
“保太後”的來曆
太武帝畫像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是北魏的第三位皇帝,他發明了一個封号,就是“保太後”。保太後,是北魏時期特有的政治現象。
保太後,就是保姆太後。太武帝拓跋焘首次封自己的保姆(乳母)窦氏為皇太後,保太後就是一個封号。
冊封保姆為皇太後,在曆史也隻有北魏王朝才有把自己的奶媽乳母封為皇太後的先例。
特殊的曆史背景
北魏所有的皇後都是皇太子的繼母,他們并不是親生母子關系,所以皇後和太子的關系一般很不好。皇太子的生母早已經按照“立子殺母”的制度在冊立自己兒子為太子的同時就已經被賜死了。
由于有的太子年齡還小,就失去了親生母親,需要有奶媽照顧生活起居。所以太子更喜歡和自己的奶媽乳母親近,一旦太子繼位成為皇帝後,奶媽的身份就尊貴起來了,也就出現了尊封乳母為皇太後的事情。
北魏時期一共有兩位保太後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乳母:惠太後窦氏,尊封皇太後。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乳母:昭太後常氏,尊封皇太後。
曆史上第一位保太後
惠太後窦氏
中國古代曆史第一個以保姆身份當上皇太後的女人就是窦氏,她還擁有前所未有的稱号“保太後”。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乳母
惠太後窦氏,她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乳母。
窦氏,最初是以罪犯的身份,與兩個女兒一同入宮為奴婢。由于她品行良好又知進退,得到了北魏太祖的賞識,命令她為庶出長子拓跋焘的乳母,撫恤照顧小皇子的生活日常起居。
窦氏性情仁慈,對拓跋焘視如己出、善加教養,使得拓跋焘對其奉養至孝猶如親生母子。
到太武帝拓跋焘即位後,封他的乳母窦氏為保太後。保姆當太後,就是保太後,這個名稱很合适。
尊封乳母窦氏為皇太後
延和元年正月公元432年,太武帝加封已經是保太後的窦氏為皇太後,并封窦氏的弟弟窦漏頭為遼東王。從保太後到皇太後,窦氏算是轉正了。
按理說,地位低下的人一旦有了權勢就會張揚起來,可是窦氏并沒有。窦氏當上皇太後之後,依然保持她以前的仁慈善良,一點都不驕縱自傲。
窦太後性情恬靜,為人樸素,治理後宮很好,揚人之善,隐人之過,因此她在後宮很有美譽。窦氏不但仁慈,而且還有才能。
延和五年公元436年六月,太武帝禦駕親征讨北涼。同年九月,柔然可汗吳提趁虛而入,進犯北魏邊境,太後窦氏命令衆将領率兵将敵人擊退。
窦氏去世
太平真君元年公元440年七月,窦太後在行宮病逝,享年63歲,能活到這個壽命在古代已經算是長壽了。拓跋焘親賜谥号:惠,史稱為惠太後,死後安葬在崞山。
惠太後窦氏崞山陵
窦太後的葬地是奉窦氏生前的旨意所決定的。窦太後曾登上崞山,向近侍說道:我養育世祖,敬神而愛人,若死後靈魂尚存,應當不會淪為鬼怪。
但先朝體制中本來就沒有我的位子,因此在我死後更不可以違背禮制地建造園陵。至于這座山,則能夠用以葬我。
因此窦太後葬于崞山,并立寝廟于崞山,建碑頌德。
窦太後的崞山陵位于山西省朔州西南境的梵王寺漢墓群,具體方位為山西省渾源縣麻莊村。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乳母
北魏文成帝
昭太後常氏,她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乳母。
常氏,是遼西人,太延公元435年到公元440年中期常氏在宮裡做仆人。
昭太後常氏
真君元年公元440年,景穆恭太子妃郁久間氏在太子宮中生下了拓跋濬。世祖太武帝從宮中衆多的女仆人中選中了常氏為皇孫做乳母。
常氏是一位非常慈祥、守規矩的女人,她照顧高宗很盡心,在複雜的宮中生活與政治鬥争中,她很好地保護了拓跋濬。
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後,追封已逝的生母為恭皇後,尊封乳母常氏為保太後。
尊封乳母常氏為皇太後
常氏性仁善,對于高宗拓跋濬有養育之恩,因而高宗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後,先尊常氏為保太後,後又改封為皇太後。
常氏去世
和平元年公元460年,常太後在壽安宮中逝世,常氏死後,文成帝拓跋濬诏令天下哭吊三日,并親自為乳母常氏上谥号為“昭”,史稱為:昭太後,死後安葬在廣甯廣甯鳴雞山,陵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宣化縣西北的山區。
昭太後常氏鳴雞山
依照常太後生前遺願,将她安葬在廣甯磨笄山,并遵行前朝惠太後的形式而設寝廟,又置守陵人二百戶,樹立石碑頌揚功德。
常氏出身平民,進而入宮淪為奴婢,偶然的機遇扭轉了她的人生軌迹,從一個保姆一躍成為了皇太後,她達到了乳母這一職業的輝煌頂峰。
“子貴母死”制度在北魏沿襲七代皇帝,曆經103年,見證了拓跋鮮卑的興衰。北魏遊牧民族的女強人一直層出不窮,為了避免朝政被禍亂,北魏朝延之上出現這樣的規定也是曆史發展的必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