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着王菲的《但願人長久》,空靈的嗓音滌蕩出豁達與思念,再過兩三天就是中秋,适逢佳節,在衆多文人騷客以中秋月亮為題材的詩作裡,其中最負盛名的是蘇轼的《水調歌頭》,今天帶領學生進行了學習。
一、文學常識,梳理文意
1、 蘇轼(1037-1101)字子瞻,号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是宋代最傑出的作家,涉獵甚廣。其文汪洋悠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詞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詞開豪放一派,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
2、本篇長調詞,作于宋神宗熙甯九年即丙辰年的中秋,蘇轼正任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從題序來看,這首詞為醉後抒情,懷念兄弟(子由)所作。
3、采用多種形式,反複朗讀,把握文意。
二、細讀品味,體會深意
1、小序的作用?
(交代作詞的時間及緣由。“兼”說明這首詞表達了對弟弟蘇轍的懷念,但并不限于此。)
2、上、下阕各寫了什麼内容?
上阕:把酒問天(寫景)
下阕:望月懷人(抒情)
3、上阕寫了哪些景物?作者怎樣的心情?
明月、青天、酒、“我”、風、清影(實寫);
宮阙、瓊樓玉宇(虛寫)。
月圓中秋之時,作者把酒臨風,形單影隻,想到月亮上嫦娥居住的宮阙、瓊樓玉宇,雖高雖豪華,卻同樣是孤身一人,獨怆然而涕下,與自己何等相似啊!可以看出作者的孤寂、苦悶,與“高處不勝寒”的嫦娥同是天涯淪落人。
整個上阕,作者沒有隻字片語涉及到孤寂,卻時時處處讓我們感覺到孤寂。這就是所謂的“一切景語皆情語”。
4、下阕中表現出作者什麼樣的心情?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連用三個動詞,來描述月亮:月亮升起來,轉過朱閣,慢慢降落,月光延伸進窗戶,照到床上無眠的人。詞人在這裡把月亮拟人化了,仿佛月亮也是一個與他“心有靈犀”的朋友。表現了作者曠達樂觀的心情。
下阕有兩個句子要重點學習:
哲理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是自然規律,沒有離别的悲傷,哪來相逢的喜悅?
千古名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隻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長壽,雖然相隔千裡,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亮。“婵娟”是美好的樣子,這裡指嫦娥,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謝莊的《月賦》:“隔千裡兮共明月。”
5、句子賞析:
①“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用問句開篇,表現作者在困頓之下依然熱愛生活。月亮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原型之一。據典籍記載,東坡喜歡與人一起飲酒,喜看人飲酒,他心胸豁達,氣質清明,在如夢浮生裡,他處在醉與醒之間,沒有比他自己更接近于自己的了。正因如此,他潇灑的“把酒問青天”。
②“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在古代,有"天上一日,人間一年"之說,人間的光陰如白駒之過隙,而天上的則是緩慢的,這裡暗寓一種對時間催人老這一自然現象的無可奈何的悲哀。
③“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欲”和“恐” 之間的矛盾心裡,“歸”字很有深意,作者以“滴仙人”自居。“我欲乘風歸去”到天上,又漸漸産生了新的憂慮。“高處不勝寒”是擔心自己再也忍受不了那種純淨的寒冷。(他的天堂在人間,在這裡,可聯系蘇轼的宦海浮沉進行點播理解)
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與自己的清影為伴舞蹈嬉戲,表現蘇轼在孤寂中依然熱愛人間的生活的樂觀心态。
⑤“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明月你總不該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老是在人們離别的時候才圓呢?看似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卻又含蓄地表示了對于不幸的離人們的同情。仿佛是與明月對話,将明月拟人化,在對話中探讨着人生的意義。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尋味。
可以說這首詞是蘇轼在中秋之夜,對一切經受着離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願,也表達了千古的離人之願。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有對明月的向往之情,更有對人間的眷戀之意。
最後我們讓幾位同學演唱歌曲《但願人長久》,在全班哼鳴中結束了本次的學習,學生參與度較高。學習本詞,要像蘇轼學習:人生在世,不可能總在順境中,在無力改變所處環境的情況下,盡量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态,在心中保住那一份美好,必然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