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李子柒品牌卷入食品安全風波。據媒體報道,有消費者稱,其購買的李子柒牌螺蛳粉中,赫然發現了一個煙頭。
新聞一出,便引發廣泛讨論。有人認為是惡意抹黑,“樹大招風”罷了;也有人認為,李子柒旗下很多産品都是“代工”,出問題是早晚的事。
事實究竟如何,目前不好妄下論斷。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不是李子柒旗下産品第一次曝出“質量問題”,但此前幾次在買賣雙方争吵過後都未有結論。這一次,期待相關方面跟進調查,以正視聽,給消費者一個交代。畢竟,李子柒品牌産品銷量不低,不管孰是孰非,不能再稀裡糊塗了事。
再進一步看,這一事件之所以廣受關注,除了品牌名頭較響,也是因為大夥被網紅食品坑怕了。一段時間以來,不管是帶貨的人紅,還是貨本身紅,很多人買東西都喜歡沖着熱度去。“網紅風”吹動着飲食新時尚,但“蘿蔔快了不洗泥”,質量跟不上流量導緻亂象叢生——有的鉚足勁賣情懷、搞營銷,卻對食材新鮮與否、質量過硬與否不甚關注;有的遊離于監管體系之外,借助網絡平台隐蔽兜售“三無産品”……放眼望去,因黴菌超标、添加劑超标等而倒下的網紅食品,可謂數不勝數。
産品紅出圈本是好事,但紅的方向不能跑偏。尤其是,食品安全無小事,從采購到上桌,每個環節都馬虎不得。這是底線,也是食品行業準入的最低門檻,不能因為“紅”就降低要求。必須明确,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網紅”不是搖錢樹更不是擋箭牌,開店賣貨歸根結底要拿質量說話。倘若質量不過關,就必須嚴查狠打,不能姑息。
“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北京同仁堂門上的這副對聯時時提醒世人。不是所有商家都能做成百年老店,但隻要開門做生意,總要守規矩,總要有良心。一味想着“賺快錢”“做爆款”,到頭來舍本逐末,難逃“過把瘾就死”。
互聯網傳播所帶來的巨大營銷能力,并不是忽視産品質量的理由,相反,風頭越勁腦子越要清醒、腳底越要站穩。如今,越來越多的老牌餐飲企業正在學着用互聯網營銷包裝自己,而深谙營銷之道的“網紅”是不是也該在“産品”二字上多下點功夫?東西真好,才能“身正不怕影子斜”,紅得長長久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