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新版微博新功能

新版微博新功能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3 11:19:20

新版微博新功能?近日新浪微博上線新功能,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新版微博新功能?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新版微博新功能(微博有了新功能)1

新版微博新功能

近日

新浪微博上線新功能

↓↓

可以公開顯示用戶的IP屬地

國内可精确到省份/地區

用戶的IP屬地。圖源@微博管理員。

有網友質疑此舉涉嫌侵犯用戶隐私,截至3月26日16時,“建議取消微博IP地址”的話題的閱讀次數累計已超過2080萬。

記者注意到,“顯示用戶IP屬地”已在國家網信辦的部門規章(尚處于征求意見階段)中有所體現。其中要求,互聯網用戶賬号服務平台應當以顯著方式,在互聯網用戶賬号信息頁面展示賬号IP地址屬地信息,境内用戶需标注到省(區、市)。

有專家分析,微博上線該功能或許與國家網信辦的上述此規定相關。對于公開IP屬地是否侵犯隐私,他表示,這種做法并不屬于侵犯隐私,隻涉及個人信息範疇。同時,他認為,微博在公開用戶信息的過程中,應告知用戶何時公開IP地址、公開到何種程度以及公開後出現問題時可采取哪些救濟措施等。

微博個人資料頁新增“IP屬地”

近日,微博用戶的“個人資料頁面-個人信息”一欄新增“IP屬地”信息,顯示北京、上海、XX省等内容,并注明“IP屬地以運營商信息為準,如有問題可咨詢客服”。

記者了解到,微博早在一周前就發布了關于公開展示用戶IP屬地的公告。公告提到,該功能是為了保證熱點事件中相關信息的真實性。

3月17日,微博社區管理官方微博@微博管理員發帖稱:

近期,熱點事件頻發,引發網友高度關注讨論。站方在加強違規信息排查處置的同時,發現仍存在個别冒充當地網友發布和傳播不實信息的行為,為更好維護傳播秩序,站方在前期功能基礎上,将于未來一周上線“用戶個人資料頁展示近期發帖所在地”的功能。

具體而言,上述功能将在“個人主頁-個人資料”中展示用戶最近一個月内最後一次發布博文或評論的IP歸屬地。IP歸屬地顯示規則為:國内顯示到省份/地區,國外顯示到國家。“此功能在測試階段,僅對部分用戶開啟測試,主動開啟/關閉功能目前暫不開放。”

3月22日17時許,微博管理員發帖稱:

為了在東航事件中保證信息真實透明,從3月21日起平台對部分涉及東航事件的微博内容,開啟了展示發博IP歸屬地的相關功能。

22日19時許,微博再次發文稱:

國内:今日将測試開放部分用戶的IP歸屬地展示,測試正常後,陸續對其他用戶開放相關功能;國外:平台目前已支持15個海外國家的IP歸屬地展示為‘國家名稱’,未支持的國家暫時展示為‘海外’。今日将繼續增加24個國家,并在未來逐步進行擴充。

圖源@微博管理員

此功能推出後引發網友熱議——截至3月26日16時,“建議取消微博IP地址”的話題的閱讀次數累計已超過2080萬。

支持者認為,此舉“很有必要”。

反對者則認為,微博上線此功能侵犯用戶隐私權,用戶無法選擇是否公開自己的IP地址。另外,許多網友反映,部分大V的IP屬地未被公開,而自己的IP屬地卻被公開,因而質疑新浪微博将人群分類。不過,根據微博的最新公告,該功能尚未對所有用戶開放。

3月25日下午,記者打開新浪微博測試發現,如果自行查看本人的資料頁面則看不到IP屬地,也無法更改。但如果使用他人賬号來查看本人的微博資料,則可以看到IP屬地。同時,關閉新浪微博訪問位置權限後,依然顯示IP屬地。

(左)使用他人賬号來查看本人的微博資料頁面。(右)自行查看本人的資料頁面則看不到IP屬地。

為何用戶關閉位置權限後

微博依然可以獲取到IP屬地?

“無論用戶是否關閉位置權限,包括微博在内的軟件提供商都可以知道用戶的IP地址,IP地址就像是‘家庭住址’一樣,如果不知道IP地址,相當于不知道家裡的門牌号,他們就沒辦法把數據送到我們的電腦上去,也就沒辦法提供網絡服務。”北京漢華飛天信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彭根說道。

他進一步解釋,所有的上網設備都會被分配一個IP地址,每個IP地址都有一個歸屬地,即IP屬地。平台是知道用戶IP地址的,而通過IP地址一定可以查詢到IP屬地。因此,即便用戶關閉位置權限,微博依然能夠獲取到用戶的IP屬地。

此外,記者查詢發現,網絡上流傳着一種使用“代理”技術來隐藏真實IP地址的方法。彭根提醒,雖然這種形式能夠改變用戶的IP屬地,但存在很大的信息安全風險。“這相當于用戶信息經過了一個‘中轉站’,從用戶浏覽過的網站到聊天記錄,都有可能被‘中轉站’所獲取。”

國家網信辦拟規定

平台展示賬号IP屬地

記者梳理發現,“顯示用戶的IP屬地”已在國家網信辦曾征求意見的部門規章中有所體現。去年10月26日,國家網信辦發布《互聯網用戶賬号名稱信息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對2015年施行的版本進行修訂。

國家網信辦官網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的版本首次提出“網絡實名制”,即要求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按照“後台實名、前台自願”的原則,要求互聯網信息服務使用者通過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後注冊賬号。

相較于2015年的版本,去年10月的《征求意見稿》新增有關IP屬地的相關規定:“互聯網用戶賬号服務平台應當以顯著方式,在互聯網用戶賬号信息頁面展示賬号IP地址屬地信息。境内互聯網用戶賬号IP地址屬地信息需标注到省(區、市),境外賬号IP地址屬地信息需标注到國家(地區)。”

在目前《征求意見稿》尚未正式施行的前提下,微博上線此功能是否與其有關?3月26日上午,記者聯系了新浪微博方面。截至發稿,暫未收到回複。

在對外經貿大學數字經濟與法律創新研究中心主任許可看來,如果《征求意見稿》已經生效,微博為了履行國家網信辦的規定而不征求用戶同意公開用戶個人信息可能是為了“履行法定義務”,但目前《征求意見稿》尚未生效,“這就很難說微博以履行法定義務為主要理由而公開IP地址,但也不排除監管部門已下達明确指令的可能性,現在還不清楚。”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左曉棟則認為,“微博大概率是為了落實《征求意見稿》做準備。但這個文件畢竟沒有正式實施,最終的情況需要觀察。”他提到,在履行個人同意環節,個人信息保護法賦予了個人選擇權,“但原則上,為了公共利益,可以對同意例外,即不經用戶同意而處理個人信息,且不得選擇。”

具體來說,根據個人信息保護法,處理個人信息應當取得個人同意,但是為履行法定職責或法定義務所必需、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等情形,不需要取得個人同意。

“如果沒有文件規定,确實應該給用戶自主選擇是否公開IP屬地的權利。但如果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則從其規定。如《征求意見稿》生效,公開IP屬地是強制要求,那用戶的确也沒有選擇權。”左曉棟說道。

IP屬地有必要精确到省嗎?

針對網友質疑的核心問題——公開IP屬地是否侵犯隐私,首先要厘清IP屬地是否屬于個人信息或隐私。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标準《信息安全技術 個人信息安全規範》将IP地址認定為個人信息,但具有更高法律效力的法律法規暫并無直接定義。而IP屬地比IP地址覆蓋的地理範圍更廣。

“對于IP地址是否屬于個人信息,這個問題一開始是有争議的,因為IP地址可以假冒,而且那一串數字未必有清晰含義。普通人看到了IP地址信息,可能無所謂。但在電信運營商那裡,由于其擁有技術條件,IP地址便與個人實際所處的物理位置沒有本質區别,那當然是很敏感的個人信息。” 左曉棟說道。

他認為,IP地址是敏感個人信息,肯定不能直接公開,但在此事中,微博公開的是IP屬地,并沒有IP地址那麼詳細,“在肯定其公共利益和風控取向的前提下,這種處理也是适當的,而且《征求意見稿》的确也規定的是省一級。”

個人信息保護法規定,處理個人信息應當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應當與處理目的直接相關,采取對個人權益影響最小的方式。

在許可看來,無論是否為了履行法定義務而公開IP屬地,都沒有必要詳細到省一級,隻顯示國内或國外就足以實現公共監管的目标,“這個已經超過了我們必要的處理範圍。”

“發布人位于國内和國外是有管轄意義的,至于你是在北京還是上海,其實在法律上沒有差異。”他指出,由于我國實行網絡實名制,每位網民都可能被精确追溯——這也意味着,倘若出現問題,可通過事後行政層面的監管手段來采取措施,而無需事前公開地理位置。

但左曉棟認為,公布IP屬地實際上還要考慮是否為了用戶自身之外其他主體的利益以及是何種利益。

“即使公布IP屬地有合理性,那麼是否最大程度的保護了用戶的個人信息?說到底,這是個平衡的問題,并不是非黑即白。從微博這件事來看,公布IP屬地有防範詐騙(例如境外犯罪分子僞裝公檢法機關與用戶聯絡)、便于用戶識别虛假信息(例如境内用戶僞裝在境外人士發表言論)等合理需求,可以說有公共利益的考量,也有企業的風控考量,這是合理的。當然,即使合理也必須征得用戶同意,除非是履行法定義務。”

至于微博公開用戶IP屬地的做法究竟侵犯了 用戶隐私,許可認為,這種做法并不侵犯隐私,隻涉及個人信息範疇。同時,如果是為了履行法定義務而公開用戶的IP地址,其必須受到相應限制。

他還指出,微博在公開用戶信息的過程中,應建立完整、系統的告知程序和救濟程序,包括告知用戶何時公開IP屬地、公開到何種程度以及公開後出現問題時可采取哪些救濟措施等。

新晚報綜合南方都市報(nddaily)、N視頻報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