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的原型是唐玄奘,那“毛臉雷公嘴”的孫悟空呢?萬萬沒想到,唐代曆史上竟真的有名叫“悟空”,前去印度取經的和尚。
《西遊記》這部經典小說,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雖然是虛構的古代神話小說,但是作者也是從現實生活中提取的素材。
故事的主線是根據唐代玄奘法師西行取經的故事,作者根據真實的曆史故事塑造了唐僧堅守道心、不畏艱險的形象。
其中,大師兄孫悟空也是多數人兒時心中的偶像。他出身與衆不同,生而不凡。一隻吸收了日月精華的石猴,習得七十二變化和法術,桀骜不馴,大鬧天宮後被如來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後,幸得師傅唐僧相救,與其他幾位師弟,一路護送唐僧,終于到達西天取得經書,功德圓滿。
孫悟空古靈精怪、神通廣大,在現實中同樣也有原型。在唐朝曆史上,有一位和“悟空”同名的法師。
他名叫車奉朝,是鮮卑族人。從小天資聰明,文武雙全,自幼刻苦習武,尤其擅長使用鐵棍。長大後去軍隊當兵,正好被安排随使團出使西域。但在和使團一起回程時,沒想到感染重病,一時無法回去,就留在了西域養病。
他在養病期間,受到佛法的影響,許願若他日痊愈後,便皈依佛門、落發為僧。病好後,他果然加入了舍利越魔的門中,并潛心鑽研佛法,四處遊學。
多年後,他終于學有所成,也忍受不了思鄉之苦,向師傅請辭回到故土。
曆經艱辛,在貞元六年,車奉朝回到了長安。此時,據他離開長安已經40年了,家中所有的親人都已離世,獨留他一人在這人世間。
唐太宗憐他孤身一人,将他安置在長安章敬寺,并賜法号“悟空”。
貞元十六年,圓照高僧拜訪悟空法師,将他在西域和印度的所見所聞整理後,編纂成《悟空入竺記》。從此以後,悟空法師的故事就流傳下來了。
《西遊記》和孫悟空,之所以能在中華文明中流芳百世、曆久不衰,深得廣大人民群衆的喜愛,這無疑是因為作者的匠心獨運,但同時也更離不開我們上下五千年的曆史文化。
小說中曲折的情節和飽滿的人物,正是從一個個各色各樣的真實案例中孕育而來。所以說,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老祖宗給我們留傳下來的每一本經典,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去鑽研,去傳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