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論提出
1968年,麥克姆斯和唐納德·肖對總統大選進行了調查,看媒介議程對公衆議程有多大的影響。1972年在《大衆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一書中提出了議程設置理論。
2、理論内容
★1)大衆媒介往往不能決定人們對某一事件或意見的具體看法,但是可以通過提供信息和安排相關的議題來有效地左右人們關注某些事實和意見,以及他們對議論的先後順序,新聞媒介提供給公衆的是他們的議程。
★2)大衆傳媒對事物和意見的強調程度與受衆的重視程度成正比,該理論強調:受衆會因媒介提供議題而改變對事物重要性的認識,對媒介認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動。
★3)媒介議程與公衆議程對問題重要性的認識不是簡單的吻合,這與其接觸傳媒的多少有關,常接觸大衆傳媒的人的個人議程和大衆媒介的議程具有更多的一緻性。
★4)不僅關注媒介強調哪些議題,而且關注這些議題是如何表達的,對受衆的影響因素除了媒介所強調的議題外,還包括其他因素,這些影響包括對态度和行為的兩種影響。
3、理論特點
①着眼點于傳播效果過程中的最初階段,也就是認知層面的效果。
②理論所考察的,是作為整體的大衆傳播具有較長時間跨度的一系列報道活動所産生的中長期,綜合的,宏觀的社會效果。
③暗示了一種媒介觀,也就是傳播媒介是從事環境再構成作業的機構。
4、理論評價
(1)意義
①從考察大衆傳播在人們的環境認知過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揭示了大衆傳媒的有力影響,為效果研究擺脫有限論的束縛起了重要的作用。
②理論中的傳播媒介是從事環境再構成作業的機構的觀點,把西方主流傳播學長期以來回避的問題,大衆傳播過程背後的控制問題重新擺在了人們面前。
③議程設置功能理論對我們詳細考察傳媒的輿論導向過程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2)缺陷
隻強調了傳播媒介設置或形成社會議題的一面,沒有涉及反映社會議題的一面;
盡管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是強大的,但也不能把它的效果絕對化。
5、議程設置理論在網絡時代的面臨挑戰
觀點:斷定效果衰退還為時尚早。與其說議程設置功能減弱或者消失,不如說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的互動正在成為新時代媒介議程設置的新特點和新趨勢。
理由:1.從信息社會的知識溝或者數字鴻溝的現狀來看,還有很多人不能利用網絡媒體;2.就能夠上網的網民而言,還沒有形成定期閱讀的習慣;3.網絡媒體的議題雖然是多元化的,但是單個渠道的訪問用戶并不多;4傳統媒體在網絡傳播中也是主流,新聞網站的内容與傳統媒體也有相當高的雷同性。
網絡中的議程設置:網絡中必然存在議程設置,且網絡在影響公衆議程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視。
(1)網絡中議程設置的表現形式:完全由網絡發起的議程設置;網絡對傳統媒體議程設置的放大或者削減。
(2)網絡中議程設置的特點:①議程設置主體多元化與受衆地位上升;②網絡對傳統媒體議程設置的能動作用;③網絡中縱橫議程的交織;④網絡議程設置作用範圍的有限性;⑤全球化趨勢
(3)基礎作用機制:①議題的形成——基點;②信息與意見的傳播——實施;③議程融合——網絡議程設置發揮作用的内在動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