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李白最有意義的十首詩

李白最有意義的十首詩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5 20:08:54

縱觀我國古代詩歌史,抒情詩向來是一大主流。所謂抒情詩,即以表現主觀感情、抒懷詠志為主。而因為抒情詩,主要是通過抒發作者的主觀思想感情,來反映社會生活。所以此類詩,往往更具藝術感染力,也更能引發不同年代人的共鳴。如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成了無數中華兒女每逢佳節必誦的千古名句。

李白最有意義的十首詩(李白很感人的一首詩)1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便是古代詩歌裡比較經典的一首抒情詩。它出自唐代大詩人李白之手,是李白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一般來說,聽笛彈琴是文人墨客間的一大雅事。但李白這首詩中的笛聲,卻絲毫沒有管弦之樂。反而在短短4句詩中,借景抒情,從笛聲中為讀者展現出了一派蒼涼景象,使人讀後倍感凄涼。

李白最有意義的十首詩(李白很感人的一首詩)2

究其原因,主要是這首詩寫于李白晚年,且是李白因永王事件受到牽連,流放夜郎期間。因此李白在黃鶴樓聽笛的經曆,實際上就是抒發了自己滿腔的遷谪之感和去國之情。另外,古人常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李白這首詩就是其中一個典範。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李白的這首《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最有意義的十首詩(李白很感人的一首詩)3

首先,詩的前兩句“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即沒想到我竟然成了被貶谪之人遠去長沙,我西望長安,隻見群山阻隔,雲霧迷茫,再也看不到家鄉。我們都知道李白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牽連,被加以“附逆”的罪名貶谪的地點是夜郎(今貴州桐梓)。所以這裡的長沙是借指,引用的是漢代賈誼被貶長沙的典故。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載:“賈誼因受權臣讒毀,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所以李白用賈誼的不幸,借指自身的遭遇,就是為了表明自己無辜受害的憤懑之情,同時也不乏自我辯白之意。然而别說夜郎,就說黃鶴樓所在的江夏(今湖北武漢武昌),離長安都有近千裡之遠,自然是“西望長安不見家”了。當然,這裡也蘊含了李白對往事和家鄉的回憶與思念。

李白最有意義的十首詩(李白很感人的一首詩)4

然後,詩的後兩句“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則是此詩的名句。它的意思是說,我在黃鶴樓中,聽到了陣陣《梅花落》笛聲,它如怨如訴,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滿了梅花,令人頓生寒意、倍感凄涼。《梅花落》,本是古代笛曲名。在這裡則是具有弦外之音,畢竟江城五月,正當初夏,自然是沒有梅花的。

李白最有意義的十首詩(李白很感人的一首詩)5

所以便是由于《梅花落》這個笛曲吹得非常動聽,使李白仿佛看到了梅花滿天飄落的景象。而梅花固然美麗,但是它淩寒而開,就不免給人以凄涼的環境氛圍。恰恰此時的李白蒙冤被貶,因此這種凄涼剛好就是他心情的寫照。同時,它也不禁讓人想起了古代“六月飛雪”的傳說。總的來說,李白巧借笛聲來渲染凄涼的心情是高妙的。

縱觀李白的這首詩,先是西望長安,表露出“望”而“不見”的愁苦。後是從笛聲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凄涼景象,借景抒情,抒發了滿腔的遷谪之感和去國之情。其實對于此詩的感受,我們隻要用今天的電影鏡頭代入想象一下,便會發現它感人至深,一曲《梅花落》勢必會令人倍感凄涼。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