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建築垃圾處理設施布局規劃(2021-2035)》(草案)在廣州市城管綜合執法局網站上公布,建議逐步完成源頭分類、區域部署、再生、無害化處置可持續建築垃圾處理設施系統,長期基本達到建築垃圾排放處置平衡。
建築垃圾是工程垃圾、工程泥漿、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裝修垃圾的總稱。近年來,廣州建築垃圾産量快速增長。據統計,僅“十二五”在此期間,建築垃圾産量幾乎翻了一番;“十三五”期間,全市建築垃圾産量從2016年的4113萬立方米增加到2019年的8505萬立方米,增加了2016年的4113萬立方米.1倍。
規劃指出,相比之下,廣州建築垃圾年綜合利用處理能力較低。2019年,廣州的處理能力僅為2913年.7萬立方米。目前,廣州的建築垃圾處理方法仍以傳統的終端處理方式為主,即擴大綜合利用廠和新消費場,滿足新建建築垃圾的排放需求。此外,目前的分揀和綜合利用處理方法相對簡單,分揀和利用過程相對簡單。
建築垃圾的産量與城市建設密切相關。近年來,金融城、琶洲國際會展商務區、黃埔二商務區等區域建設如火如荼。可以預見,随着廣州建設活動的不斷推進,高密度超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已經轉變為土地空間資源複合利用模式,建築垃圾産量将在現有基礎上有新的增長,這也對城市建築垃圾處理設施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率應超過百分之九十五:
《規劃》提出,要以建築垃圾綜合利用理念為指導,科學規劃廣州市建築垃圾處置體系,合理、an全、環保地解決排放處置矛盾,逐步完成源頭分類、區域配置、再生利用、無害化處置的可持續建築垃圾處置設施體系,實現排放與消費的整體平衡,促進廣州市資源節約型、環保型社會建設。
減少來源将是廣州未來處置建築垃圾的主要思路。《規劃》提到,通過資源利用、工程回填、場地平整、綠化種植等方式,力争建設工程來源建築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百分之十。2025年,新建施工現場建築垃圾(不含工程渣土、工程泥漿)排放量不超過300噸/立方米,預制建築垃圾(不含工程渣土、工程泥漿)排放量不超過200噸/萬平方米。
在終端處置目标方面,規劃建築垃圾處理設施的處理能力應與源頭減少和區域土方平衡後的剩餘建築垃圾量相匹配或過剩;在再生産品利用方面,政府和國有企業投資項目中建築垃圾資源化再生産品的不得低于同類建築材料的總比例,其中改擴建項目的比例不得低于百分之三十,新建項目的比例不得低于百分之十。
根據規劃,截至規劃期末,廣州建築垃圾回收率應超過百分之95,綜合利用率應超過百分之80。除越秀、荔灣、天河、海珠等主要城區外,其他區原則上應配備足夠的綜合利用設施,滿足建築垃圾處理需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