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二、象辭破解”)
三、卦辭破解
卦辭曰:觀,盥而不薦,有孚颙若。
釋字(詞)
盥
甲骨文為“ ”。讀作guàn。《說文》:“澡手也。從臼水臨皿也。凡灑手曰澡、曰盥; 灑面曰頮、曰靧;濯發曰沐;灑身曰浴;灑足曰洗”。
“盥”的本義就是澆水洗手。
薦
本義:草墊子。這裡通“獻”,指進獻,祭獻。這裡的“不薦”就是指未獻祭品。
顒
讀作yóng,從頁禺聲。本義:大頭。當形容詞有如下字義:①形容大的樣子;②溫和肅敬的樣子;③景仰的樣子,仰慕的樣子。
釋象
《觀卦》六爻是按2倍比例放大的艮體。“艮為門阙”,引申取象為宗廟或道觀。2倍放大的艮體如廟觀高聳,門有雙阙,故卦名曰“觀”。廟觀是莊嚴肅穆的祭祀場所。又“艮為手”,2倍放大的艮體又如重疊着的雙手;《觀卦》上卦為巽體,“巽為進退”;又《觀卦》下卦為坤體,“坤為釜”,這裡引申凡指容器,即“皿”;《觀卦》卦變有三種形式,無論哪種形式,動爻為陽爻,隻要動就會成為坎體主爻,“坎為水”。衆象相合,《觀卦》有雙手進退相搓,手動而有水,下有皿之象,這是澡手之象,故曰“盥”。《觀卦》陽爻在上,有艮體而無震體,“震為蕃鮮”,“蕃鮮”即是指豐盛的祭品。《觀卦》有艮體而無震體,為有廟觀而無祭品之象,故曰“不薦”。另外,《觀卦》是消息卦,根據消息卦特點可知,《觀卦》下面待息的為兩個陰爻和一個陽爻,這三個爻組成一個震體,“震為蕃鮮”。由于這個震體還沒有出現,說明祭品還沒有進獻上來,故曰“不薦”。“盥而不薦”的意思就是指祭祀時,隻淨手,而未進獻祭品。
《觀卦》六爻是按2倍比例放大的艮體,“艮為手”。《觀卦》整體是兩個艮體重疊在一起,為雙手合十狀。雙手合十是許願、祈求的動作。人在做這個動作時,内心是虔誠的、仰慕的、恭敬的,故曰“有孚颙若”。
《觀卦》之象,在莊嚴肅穆的廟觀中,祭祀者淨手完畢,還未進獻祭品之前,廟堂中已充滿了祈願和敬仰的氣氛,故曰:“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四、彖傳破解
彖傳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釋字(詞)
巽
“巽”代表多種意義。《說卦傳》雲:“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又雲:“巽,入也”。又雲:“巽為木,為風,為長女,為繩直,為工,為白,為長,為高,為進退,為不果,為臭。……”“巽”在這裡有多種意義,不能一言以蓋之,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故以“巽”言之,以盡其意。
神道
“神道”實際就是指自然規律。掌握了自然規律,則可為神矣,辦事遵循自然規律,謂之“神道”。
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可概括為三句話: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變化的;物質的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易經》的觀點,完全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易·系辭傳》雲:“《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易經》認為,精氣是物質的,精氣的運動變化就是遊魂,精氣的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故可知,由此,鬼神之情狀可知也。“神”就是從精氣(物質)運動變化(遊魂)中抽象出來的客觀規律,所以“無方”,因為抽象出來的東西沒有具體形态,是非物質的。“神”雖然是抽象的,卻能主宰天地萬物,“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易·系辭傳》又雲:“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又曰:“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鹹用之謂之神”。“陰陽不測之謂神”說明規律是抽象的,卻是客觀存在的;“利用出入,民鹹用之”說明人們經常利用所掌握的自然規律進行生産、生活。
“鬼”是人類難以認識和把握的東西,故稱“鬼怪”。“鬼”就是難以捉摸和把握的意思;“怪”者,怪也,沒有掌握和認識之,故稱怪。“怪”字從心從聖,聖心難測也。“神”是人類已經掌握并可利用的自然規律,所謂“利用出入,民鹹用之謂之神”。遵循規律辦事,往往事半功倍,故稱“神奇”,“神”就是奇妙的意思。“奇”字從大從可,大者可也。總之,未知之時稱“鬼怪”,知而用之則“神奇”。
忒
《說文》:“更也。從心弋聲”。《廣雅》:“差也”。
“忒”在這裡是差錯的意思,“不忒”指不會發生差錯。
釋義
《象傳》共分三句話來解釋卦辭。
第一句“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這一句解釋了卦辭中的卦名——觀。《觀卦》整體是一個放大或重疊的艮體,“艮為門阙”,這裡引申取象為廟觀。廟觀高聳,故曰:“大觀在上”。《觀卦》上巽下坤,“坤為順”,故曰“順而巽”。《觀卦》主爻是九五,九五居位中正,下視萬民,故曰“中正以觀天下”。“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這就是為什麼卦名曰“觀”的解釋。
第二句“‘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這一句解釋了卦辭“盥而不薦,有孚顒若”。《觀卦》上巽下坤,“巽為風”,代表天命,教令;“坤為衆”指民衆。民衆在下,仰聽教命,故曰“下觀”。又“坤為順”,順則服也,化也,故曰“化也”。“化”在這裡指接受教命,順服于統治。“盥而不薦,有孚顒若”,體現了在下者對在上者的恭順和敬仰,是一種接受教命,順服統治的态度,故釋之曰“下觀而化也”。
第三句“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這一句是作者的發揮引申。“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是說觀乎天體運行的規律,四時的變化更替從來都不會發生差錯。這是多麼神奇的天道啊,故謂之“神道”。“神道”就是順應自然、規律之道,也就是指自然規律。“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是說聖人依據自然規律來統治教化萬民,則天下萬民沒有不順服的。具體講,《觀卦》上巽下坤,“坤為地”,承載萬物。《說卦傳》雲:“坤也者,地也,萬物皆緻養焉。”巽為風,風乃天之氣,所謂天氣,寒暖燥濕,好生肅殺的信息皆在其中矣,故代表天命,萬物皆緻養于大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皆取決于四時之天氣,無有差錯,這就是天之神道。又“坤為衆”換言曰“天下萬民”,簡稱“天下”。又“坤為順”,換言曰“服”。故言“天下服矣”。“巽為繩直,為工”,“繩直”指木工用的墨線或建築用的鉛垂線,“工”指木工用的角尺等,凡指規矩。故巽可取象為衡量事物的标準和尺度,即規矩。古代聖人效法天之神道,制定用于統治人民的法則、規矩,這樣,有了既定的法則和規矩,天下萬民就會順服并遵照執行,故曰“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義理
廟觀莊嚴,故使人頓生恭敬之心;法則,規矩嚴肅,才能教化萬民。君子之德風,小民之德草,草随于風,風下之草必偃。古代是農業社會,農業與天時密不可分,故統治者根據曆法和四時氣候特點,制定和安排不同節令的政事、農事等,以順天而應人,使萬民遵從而行,這就是所謂“以神道設教”。這是古代統治的顯著特點,《洪範》、《禮記·月令》等文獻中所反映的就是這些内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