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堅持動态清零無疑是一個正确而負責的決策。未來再根據世界疫情的變化,實事求是,基于科學,謹慎評估,繼續調整。
1、
現在繼續堅持動态清零,無疑是一個艱難而痛苦的決策。在Omicron新變異株的傳染性遠遠勝過原始株的情況下,堅持動态清零無疑比去年遇到了更大的挑戰,更多的困難。這兩年,特别是今年,很多行業因為疫情損失慘重。這個無法否認,也不需否認。
如果是一個九寨溝旅遊業從業者,郁悶罵娘很正常,做出境遊的更慘。如果是一個家人在境外,或者工作要出境的人,每年被隔離好幾次,肯定難以忍受。
那些受到損失的人,有怨氣完全可以理解。然而,這些損失的首要原因是因為疫情。放開後,也同樣回不到疫情前,放開同樣有的行業會損失慘重。
我寫文章的目的是分析決策背後的一些邏輯和思考,希望讀者能不要完全被情緒支配。
2、
政府想不想搞好經濟?肯定想,比誰都想。财政花這麼多錢在免費核酸上,這筆錢政府想不想省,肯定想省。說句老實話,3元錢一次的核酸,利潤率已經很低了。根本沒有什麼強大的核酸利益集團。九安向美國市場賣國産抗原檢測試劑盒,一個季度賺了接近170億利潤,這說不定比國内所有核酸公司加起來做核酸的利潤都多。
對中國政府來說,選放開是選擇了容易,選動态清零是選擇了艱難。政府選了一條對自己來說更難的路。世界各國都已經放棄了,隻有我們還在堅持。
為什麼選擇更難的路,是因為中國政府更負責,更結果導向,承擔了遠遠超過西方政府的責任。
現在難不難?非常難。現在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疫情、中美關系、全球經濟衰退、房地産業調整,俄烏戰争,多重壓力疊加,很多事情都趕在一起了。
但放開并不能改變太多。放開後,疫情不會消失,另外的壓力也不會消失。放開能給經濟帶來的好處,就算有,也非常有限。
難不難?建國到現在73年,改革開放到現在43年,無數挑戰,無數溝坎,不也一步步走過來了?
另外,今天這個世界,誰不難?美國歐洲的通貨膨脹還沒控制住,又面臨經濟衰退。更别提俄羅斯烏克蘭烽火連天的那場戰争。
3、
放開的代價是什麼。我之前寫過很多篇文章。這裡再重複一次。
從死亡的角度,即使隻看2022年之後,Omicron病毒導緻的總人口死亡率:中國香港最高:萬分之十三;美國和意大利都是萬分之七;法國萬分之五;英國,韓國,中國台灣萬分之四;日本萬分之二;新加坡萬分之一點四。但很多國家/地區,比如日本、新加坡的超額死亡人數,明顯大于統計的新冠死亡人數。
2022年的超額死亡數據:韓國:萬分之六到七(截止到七月底),新加坡:萬分之三(6月底),日本:萬分之三(5月底),中國台灣,萬分之五到六(8月底)。考慮到東亞的本次疫情還沒有完結,後續超額死亡率應該會繼續上升,以及中國平均醫療水平低于上述國家/地區,中國放開後,萬分之五的超額死亡應該是下限。萬分之五,就是70萬超額死亡。
醫療資源無疑是不足的。雖然醫院病床數可能還夠,ICU病床數遠遠無法滿足需求。Omicron疫情中ICU住院人數峰值,最高的美國:十萬分之八,比較低的日本:十萬分之二。中國14億人,按十萬分之二到八,高峰ICU住院人數2.8萬到11.2萬。目前的ICU資源無疑不夠。這将增加病死率。如果完全沒有ICU床位,病死率可能增加一倍。
放開後普惠醫療服務水平大概率會下降 – 在英國,病人的手術等待時間,急診的等待時間,都大幅上升。英國有30-40萬人,因為醫療資源緊張,等待擇期手術超過一年。接近30%的進展病人,在急診室需要等待超過4個小時。
我還沒有寫新冠後遺症,因為這個争議很大,也缺乏準确的定量研究。但美國勞動參與率,到現在還沒恢複到疫情前的水準,這是事實。
放開是有代價的。這個代價多大可以商榷。說沒代價的人,放開就能回到疫情前,就是胡說八道。
微信群裡也有社會達爾文主義的信徒,說死的都是老人,養老金壓力還小了,老齡化問題還減輕了。
用冰冷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的視角看,說的也許是對的。但在中國,尊老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優秀傳統。每個人都有老去的一天,你我都不例外。社會達爾文主義的信徒今天能抛棄老人,明天也能抛棄你我。
4、
動态清零,很多人發牢騷,是因為不确定性。不知道啥時候就出疫情,影響出行。不知道啥時候出個疫情,好好的店面就得關門。
經濟表現也不穩定,這是事實。
疫情前,中國每個季度的環比GDP增長非常穩定,疫情後,增長率上蹿下跳。(GDP增速數據來源:OECD數據庫)
每個人都厭惡不确定性,喜歡穩定的預期。但是,選擇“放開了”的其他國家也一樣呀。
下圖是早就對疫情“放開”的印度:
下圖是美國:
最大的發達國家美國,中國之外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印度,疫情期間GDP增長,同樣上蹿下跳。不是說他們都走出疫情了嗎?
和疫情前相比,各國經濟增長率都大幅下降。無論是和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還是和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大國相比,中國在經濟方面,仍是一枝獨秀的佼佼者。
疫情後,世界的不确定性大幅增加,每個人都忐忑不安,不知道明天會如何。
但這是因為疫情,不是因為“動态清零”政策。也不僅僅是中國,選擇了“放開”的世界各國都是一樣。
說放開經濟就會好,拿出證據呀。
5、
疫情對旅遊、電影、餐飲、航空等行業打擊沉重,但對不同行業影響不同:
制造業,軟件IT産業,建築業的增長速度明顯高于GDP增長率。住宿餐飲,房地産,租賃與商務服務業受到的負面影響更大。第三産業受損,消費受損,制造業卻繼續高速增長。(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上圖是制造業增加值的變化,數據來源是世界銀行。
中國的制造業增加值在2021年突破瓶頸,實現飛躍。2021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按彙率折合美元,達到4.8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6%。
這個增長非常驚人。中國制造業增加值接近全球30%。這個數字接近了美國和歐盟制造業增加值的總和(約為5.04萬億美元),也接近G7的總額。(約為5.30萬億美元)
制造業和第三産業哪個更重要,供給和需求哪個更重要?
承平盛世,也許消費重要。中國目前供給過剩,需求不足。
但如果亂世來臨,供給就更重要。手中有糧,心裡不慌。糧食、能源、工業品的生産能保證,中國經濟和社會就不會出大問題。
6、
有人說 動态清零看不到盡頭。我同意,沒法給一個準确的放開時間,因為有很大不确定性。
但動态清零給了我們一個選擇權。在動态清零狀态下可以調整政策,但一旦放開,就基本沒有可能回到動态清零的狀态。
這個選擇權,讓我們可以更從容的應對不确定性。
其他國家放開,不是他們不想動态清零,每個國家都嘗試過,但他們做不到。
最大的不确定性是病毒的變種。病毒還在變異,免疫逃逸能力越來越強。病毒的緻命性變強變弱還不知道。delta變強了,omicron變弱了。
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高峰期,之前的疫情波峰也是冬季。在部分國家,新的一波疫情正在到來。
上圖是德國法國因為新冠新住院人數的數據,很明顯德法兩國新的一波疫情正在到來。
如果今年冬季出現了緻病性更強的變種,Delta這樣的傳染性緻命性雙重加強的病毒再現,那麼堅持動态清零肯定沒有錯。
如果沒出現緻病性更強的變種,反而變弱了。那麼多堅持一段時間有錯嗎?
毋庸置疑,如果去年10月,在Delta變種引發疫情的高峰期我們放開,損失會遠遠大于現在放開。從去年堅持到今年,我們已經避免了百萬級别的生命損失,獲益巨大。
如果病毒減弱了,我們多堅持了一段時間,不也是減少了損失嗎?
無論是加強還是減弱,多堅持一段時間,觀察病毒的變異趨勢,沒啥錯。避開呼吸道疾病高發,死亡率本來就高的冬季,更是非常必要的。
7、
傻瓜才會在寒冷的冬天到來之際選擇放開。如果今年冬天沒有更強力的新變種,全球疫情進一步消退,我相信國家會進一步評估那時的情況,繼續調整方針,做新的決策。
第九版防疫政策和第八版比,有明顯的優化和調整。我們一直在往前進。
美國有句俗語:“鄰居家的草坪總是更綠”。距離産生美。我們身在動态清零的環境中,不免會放大“動态清零”環境下的缺點,放大“放開”環境的優點。這是人之常情。
我一直認為,我們國家的防疫政策還是基于科學的,以人民健康為第一優先級。
真正把新冠疫情政治化的不是我國,而是大洋彼岸,互聯網有記憶,20年那個“民主國家就不會有疫情”的笑話,不會被忘記。疫苗,防疫,都成了大洋彼岸黨派之間互相攻擊的手段。
我們有些朋友,也給防疫政策賦予了太多的東西。把經濟不好,個人不順的種種情緒,都灌輸到了防疫政策中。“動态清零”這個政策取舍,變成了稱量政治理念的天平,變成了負面情緒的垃圾桶。他們覺得,隻要“放開”一切都會好。正如二十多年前,很多人認為,照搬美國制度就能解決中國的一切問題一樣。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判斷問題要基于科學和數據。放開後,有哪個主要國家真正恢複到了疫情前的經濟增長趨勢線了嗎?沒有。
何時放開,要基于科學的分析和判斷。要充分考慮風險。在不确定性巨大,難以估量風險時,穩字當頭沒有錯。
同時,要持續糾正過度防疫的現象,提高政府管理能力。要仔細思考如何更好的支持在動态清零中受損的人,如何更精準的防控,如何針對不同情況設置不同的防控方法。
比如說,盡快實施全國統一的健康碼?比如說,針對某些需要經常跨省出差的人群,能不能有一個提前申報/過程監控機制,可以嚴格防控的同時,減少因防控無法回家的幾率。
此外,堅持動态清零的同時,其他一些非關鍵領域的政策能否适度放寬,給經濟多一點信心和推力。
無論如何,在寒冷的冬季即将到來的今天,堅持動态清零無疑是一個正确的決策。今年冬天,世界其他國家大概率會有一個新的疫情高峰,也會有新的變種。我相信國家會在未來根據世界疫情的變化,實事求是,基于科學,謹慎評估,繼續調整防疫政策。
耐心一點,再堅持一下。團結就是力量,堅持就是勝利。(來源:“西西弗評論”微信公衆号 文/老C)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