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朝
古代的知識分子,也就是那些文人們,除有“名”有“字”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别名,那就是“号”。在内容上,号和名之間不需要有什麼某種聯系。“号“就是文人在人生經曆豐富之後,為了表顯自己的内心,以自況的形式設計出的文化符号,散發的多是人生的雅韻,或者還有别的什麼味道。本文專門說說蘇東坡。
一、蘇東坡的雅号在古文人中“鶴立雞群”
大多古代文人用的是一個“号”。有随意為之的,也有用心良苦才自以為“号”的。而宋代大文人蘇東坡的名号,就特别多,似乎有點“鶴立雞群“之感,讓讀者目不暇接。
這裡先介紹一下本人的男主吧!蘇東坡,本名蘇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北宋仁宗時期出生,徽宗的時候去世。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年),蘇東坡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
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颍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谥号“文忠”。
再說男主那麼多“号”。據我查找到的就有:大蘇、小蘇、蘇子、蘇長公、眉山先生,眉山學士、眉山公、長帽公、峨眉先生、東坡居士、雪浪翁、狂副使、蘇賢良、蘇使君、蘇學士、蘇端明、大坡、秃鬓翁、西湖長、白發兄、老泉山人、笑履翁、王局翁、毗陵先生、坡仙、東坡道人、妙善道人、文星、奎宿、蘇文公等等,大概近30個之多。有我們熟悉的,也有不怎麼熟悉的。仔細品味,其中有莊有諧,有喜有愁,或幽默,或端肅,人生百味,盡在其中,實為一道五光十色的人文風景啊!
那麼,蘇東坡先生為什麼有如此多的“号”呢?我想,除他自己喜歡或者說是特别喜歡雅号外,還要根據他的人生際遇、處世心态、情感表達等多方面因素來尋找答案。
二、著名的别号“東坡居士”之由來
蘇東坡人生最大的變故是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
蘇東坡與王安石同為文人,要麼惺惺相惜,自然走到一起;要麼文人相輕,互相為敵。蘇東坡似乎選擇了後者。王安石變法的本意是好的,具有曆史積極意義的,那就是想富國強兵。可是變法操之過急,有些問題欠考慮,就産生了一些弊端;加之文人辦事不可避免的浪漫情懷,結果事情朝相反的方向發展了。這是事實,客觀存在的。
這時蘇東坡匆忙站出來了,反對新法。可他位不在頂層,結果自然不會怎麼樣。于是就遭到多次貶谪。兩次被貶杭州,他也不以為意,而是認真地做起了小官,令人在西湖築堤,最後大功告成,這就是有名的“蘇堤”。一個說,這份人文景觀,是蘇東坡留給我們的物質财富。從杭州他又到過密州、徐州、湖州。也就是在湖州,發生了曆史上著名的“烏台詩案”。
這個案子簡單說,就是一些反對蘇東坡的人,在他的詩文裡斷章取義,取一些句子,對其設計陷害。結果呢,蘇東坡被捉拿到禦史台審問。
大牢之中的蘇東坡十分沮喪,心想這次
自己必死無疑。好在王安石王大人最後說了句十分關鍵的話:“安有盛世而殺才士乎?”也就是說蘇東坡這才保住了小命,得以出獄。
出獄以後,蘇東坡被降職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團練副使(相當于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低微,并無實權。實際上處于地方官的監管之下,言論行為都受到束縛。而此時蘇東坡經此一役已變得心灰意冷,蘇東坡到任後,心情郁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托他谪居時的思想感情。于公餘便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著名的别号“東坡居士”,便是他在這時起的。
三、一代文豪命運凄慘但不乏潇灑從容
後來,哲宗即位,太後聽政,司馬光掌權,蘇東坡被召回朝廷。重臣司馬光全盤否定王安石的變法,掀起了另外一場政治運動。這時,蘇東坡又站出來了,認為變法中有些内容還是可取的,值得考慮的。結果是,他又走到了司馬光集團的對立面。又被下放。七年後,太後死,哲宗親政。宰相是從前主張變法的章敦,于是,又打擊司馬光那一派的人。蘇東坡因為在司馬光時代被召回朝廷做過翰林,因此又被當作了打擊的對象,被貶到惠州。因為看到蘇東坡字子瞻,緊接着又被貶到了儋州(現海南)。一直到六十六歲才遇到大赦天下才被調回。但是還沒有走到朝廷就死在江蘇常州。
真是一波三折啊,蘇東坡是不是有點運氣不好啊,每次都撞到黴點上。
兩個月後,蘇東坡北歸途中,途經鎮江,看到李龍眠為他畫的像,dangling賦詩一首:“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以被貶的三個主要地方的地名來作為自己平生功業的總結,其中的悲苦是難以言傳的,同時也顯得是那麼的潇灑、從容、寡淡、曠達、幽默。
這就是蘇東坡,曆經艱難而始終不失真率之心,始終向權貴高昂不屈的頭顱。我想這可能就是蘇東坡以及作品千古不朽的原因。在蘇東坡的作品始終存在着一種永恒的東西。他總是能讓人們從個體與時代的局限中跳出來,從而沉入廣袤無垠的宇宙和曆史大背景之中。從而在真的、善的、美的詩意中痛快地活着。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