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東北大學去沈陽讀書那年,90後雲南小夥鄒洪钫第一次走出了家鄉的大山。
鄒洪钫的家鄉,在雲南省昭通市鹽津縣興隆鄉大田村的大坪上社,周邊隻有幾十戶人家。
鄒洪钫的家
鹽津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多數村民掙紮在溫飽邊緣。當地被重重大山包圍着,為防止河水滲入侵蝕,房屋底部用鋼筋支撐,房屋主體被高高吊起。
鄒洪钫記得,有一年,村裡有人安了一台電話座機,成了全村的稀罕物。“要是有電話打給村裡其他人,座機主人就會讓他半小時之後再打來,他先去村裡叫人來等電話。”
學生時代,鄒洪钫經常覺得餓。為了買食堂5毛錢一個的肉包子,鄒洪钫得攢一禮拜的錢。
當時吃不飽的鄒洪钫,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後來有機會跳出大山,拿着十幾萬年薪時,居然會重回村裡,并且還成了年銷上千萬的企業家。
跳出大山
幾十年來,昭通大田村的村民們,靠着砍伐樹木,種植水稻、玉米為生。
鄒洪钫家有7個兄弟姐妹,家裡的條件并不寬裕。鄒洪钫的父母養了幾隻豬,農閑時,靠着販賣豬肉維持生活。一到暑假,鄒洪钫就會到伐木場做小工。早出晚歸,一個月能有幾百元的收入。
鹽津縣
貧困家庭長大,鄒洪钫深知,唯有讀書,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2008年,成績優異的鄒洪钫考上了東北大學,學習軟件工程。大田村裡沒有通行的車子,村民出村全靠腳力。開學前幾天,鄒洪钫帶着行李,“頭一天,一大早出發,第三天才能到沈陽。”
在大城市,鄒洪钫感到了自己的渺小。“以前覺得自己成績好,但學校裡成績比你好的,有很多。連普通話,都是上大學才學的,以前老師都是方言授課。”
鄒洪钫像海綿一樣,吸收着新鮮的資訊。大學四年,他隻在過年時,回了兩趟老家。
為了賺到生活費、學費,鄒洪钫尋找一切機會。大一大二,他靠着兼職做家教,賺了五六萬。
大三時,鄒洪钫買了一台打印機,在宿舍搞起了打印生意,因為定價低,傳課件方便,很多同學都在鄒洪钫宿舍打印。
鄒洪钫
另一方面,他又聯系了大學外面的眼鏡店、外賣餐館、賣電腦的檔口,“我就把這些店鋪信息,打印在學生要打印的課件上,收商家的廣告費。”
因為生意火爆,鄒洪钫還找到隔壁幾個宿舍,鼓動他們一起做打印生意。“打印用的A4紙,我們都是一下拉回100包,比學校裡的其他打印點都多。”
大四那年,他和同學搗鼓了一個網站,開始賣匡威鞋子。“大學四年賺了十來萬。”
從東北大學畢業,頭腦靈活的鄒洪钫,被深圳華為公司收入麾下,成為一名電子商務運營營銷,負責品牌的全網營銷。
全村的希望變成全村的笑柄
在華為,鄒洪钫一個月能拿到8000元上下的工資,加上出差補助,年終獎等等,他一年能賺10多萬元。而他在雲南老家的父母,一年總收入不過幾千元。
鄒洪钫,成為村裡人教育後輩的“榜樣”。
鄒洪钫從小在大山和田野裡長大,一年四季家裡新鮮蔬果不斷,雞血李、人參果、軟籽石榴等水果都是雲南的特産,價格也十分便宜。
在深圳工作時,鄒洪钫曾去過一個生鮮店,他看到店裡有賣昭通蘋果,标價10元一斤。看到價格表,鄒洪钫愣住了,在雲南當地農戶那兒,昭通蘋果隻賣1.5元一斤上下。“溢價好多倍,太誇張了。”
長期從事運營營銷工作,鄒洪钫對于市場供需十分敏銳。“城市蔬果帶來的舌尖味覺跟原汁原味的迥然不同,賣得還貴。”他惦念老家的蔬果味道,但大城市吃不到,小鄉村受困于交通物流,也賣不出去。
華為工作一年後,在所有人的驚詫中,他跟一個同事,一起辭了職,打算一起創業。
他們走訪了深圳、廈門、泉州、成都以及杭州等電商做得好的城市。同事的老家在杭州。結果,兩人到杭州考察時,“他父母把他攔下了,不讓他出來創業了。”
鄒洪钫成了“光杆司令”。
回到昭通,鄒洪钫開了一家淘寶店,卻成了村裡人茶餘飯後的笑柄。“這孩子是不是讀書讀傻了?那麼高的工資,那麼好的城市不待,回來山疙瘩裡搞什麼創業?”
更有人将鄒洪钫和村裡小學畢業的年輕人對比,“老李家的,小學畢業就去了建築工地,一天工資好幾百塊。他重點大學讀完,又怎樣?”
虧了30多萬元
鄒洪钫堂哥有個朋友,家裡是種植小草壩天麻的。
小草壩天麻是昭通市彜良縣小草壩鎮的特産。個大、肥厚、飽滿、半透明的小草壩天麻,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素有“雲天麻”之稱。當地人喜歡做“昭通天麻雞”這道菜來補氣血。
鄒洪钫聽說後,就從昭通跑到彜良縣小草壩鎮,把堂哥朋友的天麻,上架到了網店。
整一年時間,鄒洪钫的網店,隻上架了這一款産品。最後,賺了兩三萬的毛利。
天麻
鄒洪钫用這筆錢,買了一輛最适合跑山路的面包車,到雲南各處考察。他咬咬牙,自己貼錢在昆明建了一個中轉倉。在找到合适的農産品之後,鄒洪钫就用大卡車将農貨先全部拉到昆明,再分發到全國各地。
雲南一共129個縣,鄒洪钫花了近一年時間,幾乎全都跑了一遍。
有一次,鄒洪钫聽說石林縣的白蘿蔔,批發價低到了每斤一毛五分錢,都沒有人願意收。
鄒洪钫急忙趕去當地。去了之後才發現,往年3月,當地白蘿蔔主要靠經銷商進村收購,每年白蘿蔔基本不愁銷路。但那年,行情不好。烏龍村、青山村、黃家莊等盛産白蘿蔔的村莊,不見經銷商蹤迹,總共1000餘噸的白蘿蔔,嚴重滞銷。
鄒洪钫将這批白蘿蔔上架到自己的網店上。半個月時間,銷出了15萬件,累計135萬斤左右。爆單後,當地白蘿蔔價格節節上漲,“一斤漲了5毛左右,因為爆單,需求量太大,我們隻能按照這個價格采購發貨。”
發貨後,許多買家都反應,經過長途運輸,收到的白蘿蔔成了藍色,要求賠償。鄒洪钫第一次做白蘿蔔生意,他查閱了很多資料才知道,“白蘿蔔變色與儲存條件和環境有關。有時在受涼情況下,蘿蔔中的酚類物質可能會轉換成花青素,而花青素遇到堿性物質會變成藍色,是無毒無害可食用的。”
變藍的白蘿蔔,鄒洪钫還是進行了賠償。“成本上漲、打包裝箱的臨時工不好找,加上售後事件,這筆訂單最後反虧了30多萬元。”
賣出上萬噸農貨
鄒洪钫步履不停。轉機,來自不久後,蒙自市舍得村的小黃姜。
蒙自的高山小黃姜生長在怪石嶙峋,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的喀斯特岩溶旮旯裡,屬于小種姜。因姜絲豐富細密,辛辣十足,又有“藥姜”“月子姜”之稱。很多制藥廠會買去制作提煉,當地雲南人也喜歡用小黃姜,制作姜棗膏、姜汁紅糖、幹姜片等姜食品。
小黃姜
鄒洪钫曾開着面包車,去過當地的姜田。舍得村種植小黃姜的人家,男的提着鋤頭去田裡挖姜,一塊塊掰掉姜稈和根須,抖幹淨泥土。鄒洪钫将小黃姜先拉回昆明,再通過昆明向全國發貨。
産品好,有銷路,鄒洪钫與當地農戶,合作了5年。
去年,鄒洪钫賣出300多噸小黃姜,“今年估計能賣出500多噸,是店裡銷售額最好的産品。”
元江冰糖橙、石林人參果、昭通冰糖醜蘋果、蒙自甜石榴等新鮮稀奇的水果,通過鄒洪钫的網店,賣到了全國各地。
前不久,他聽說怒江的蠻英村共6000噸沙瓤番茄滞銷,就連夜從昆明開車趕到村裡。
當地農戶告訴鄒洪钫,沙瓤番茄一旦成熟,必須一周内采摘,不然挂在枝頭就會壞。放在家裡沒有特殊保存技巧,也會加速腐爛。因此沙瓤番茄,隻有15天左右的采收周期。“今年沒人來收的沙瓤番茄,誰也不敢摘來囤着。村裡每天爛掉的沙瓤番茄,至少有幾十噸。”
鄒洪钫(左一)
鄒洪钫走訪了40多個農戶,最後以一斤5毛錢的價格從田裡直接向農戶們采購。
采購、挑果裝箱、長途運輸、網套包裝、卸貨、快遞等費用算上,鄒洪钫以一箱17.8元的價格,将番茄挂到了網店上。蠻英村的小番茄很快被一搶而空,村民的收入有了着落。
經營網店五六年,鄒洪钫賣出了上百種雲南的幹貨特産和生鮮水果,昆明的挑揀發貨倉也擴大到1000多平方米。
今年,鄒洪钫店鋪的銷售額達到了上千萬,幫助雲南鄉村的農民賣出了上萬噸農貨。“現在雲南的好東西,也不愁賣不出去了。”
(原标題《華為白領辭職回雲南貧困縣老家,幫當地農民賣出上萬噸農貨》。編輯 錢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