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三畝 基礎顔究
@三畝
清華化工博士,前強生資深研發經理
緻力護膚研究十五年
熱愛文字的科學工作者
曾經讀過一個段子,說某君在特别缺錢的時候,向上帝祈禱:“神啊,今年請給我一百萬美元吧。”
過了幾個月,他爸媽出國旅行去了,突然傳來消息說那個國家地震,他聯系不上他爸媽了。正在着急的時候,突然想起父母的保險受益人是自己,而且金額剛好一百萬——他汗就下來了,上帝不能這麼完成KPI吧。
好在最後有驚無險,家人平安歸來。
美國人有句諺語:“許願的時候要小心,當心它真的實現。”
我們中國人有所謂“人品守恒定律”:在一個地方吃了虧,很可能會在其他地方占到便宜;反過來說,某一處占到了便宜,很可能在另一處連本帶利地虧掉。
這些話,都是有智慧的。
蛔蟲卵我以前就聽說過服“蛔蟲卵膠囊”來減肥的故事。
蛔蟲的确會造成營養不良,但是蛔蟲卵孵化之後,不會停留在腸道内——幼蟲會穿過腸壁,進入淋巴和靜脈,經過肝、心髒、肺,再經過氣管、喉頭、口腔、食道、胃,最後回到小腸。
這樣減肥的風險,到底有多大,從這個人體旅行圖上可見一斑。
除了少數走火入魔的朋友,其他人大概都不會願意這麼來一下——所以有人就開始打“藥品”的主意。
奧利司他「奧利司他」是羅氏制藥的産品,為肥胖症病人開發的。
這東西可以強烈地抑制腸道對于「脂肪」的吸收,這樣的确能夠讓肥胖症病人迅速地減脂——畢竟是不吸收了。但是如果這個藥物用在普通人的身上,可能的副作用也很大。
小腸不吸收油脂,這些油脂就會進入大腸,造成稀便、油便和大便失禁。有些姑娘由于在沒有醫生指導的情形下,濫用或者誤服了「奧利司他」,導緻常年要穿紙尿褲。
這個聽起來也太吓人了,那有沒有更安全一點的選擇呢?
二甲雙胍「二甲雙胍」是著名的“神藥”,它的發現和大批牛羊的死亡有關。
歐洲人到了美國之後,由于瞎折騰導緻本地的自然生态破壞,在19世紀末,不得不從歐洲引入一些“牧草”。可有一批植物到來之後,卻導緻了大批牛羊的死亡——事後調查,發現是一種叫做“山羊豆”的植物惹的禍。
牛羊吃了山羊豆之後,出現了嚴重的“低血糖”症狀,營養不良而死。農場主當然恨死了這種草,可是醫生們卻如獲至寶:既然這東西能讓動物對于“糖”的吸收大大減少,那應該就可以治療糖尿病。
于是醫生們從山羊豆中提取了「山羊豆堿」,又根據「山羊豆堿」的結構,進一步提高功效和降低毒性,得到了「二甲雙胍」——現在「二甲雙胍」已經是治療“II型糖尿病”的一線藥物了。
随着「二甲雙胍」的廣泛使用,醫生們逐漸發現了服用這種藥物之後,II型糖尿病的病人的體重也都有所下降。這也比較好理解,由于糖的吸收減少,身體消耗的能量大于攝入的能量,于是體重就逐漸減輕了。
而且由于「二甲雙胍」多年應用于臨床,很多人都覺得安全性足夠高。于是就有人偷偷地拿「二甲雙胍」當減肥藥來吃——身不動膀不搖,體重一天天減少,這個感覺實在是太好了。
副作用可是即便是「二甲雙胍」,仍然是一個藥物。
從目前看到的文獻報道來看,「二甲雙胍」的減重效果,主要還是基于糖尿病人的數據,甚至有專門的文章指出,普通人服用「二甲雙胍」并不能增加脂肪消耗(小鼠的實驗有,但是小鼠畢竟不是人,隻能參考)。
也有不少醫生(江雲東,2002年;任愛民,李紅,2012年)發現,長期服用「二甲雙胍」來減肥的普通人,出現了腸胃不适和肝髒功能的損傷。
得不償失。
真正有效的辦法這些“捷徑”其實并不好走,能讓咱們快速瘦下來的東西,如果是藥物的話,都太猛烈了。
我的朋友和上海交大的“減肥教授”趙立平老師是很好的朋友,他曾經請教過到底如何才能“輕松控制體重”。
除了老一套的“管住嘴,邁開腿”,趙老師給了一個更近人情的方法:
“吃飯的時候,首先從蔬菜開始。吃完一大盤蔬菜之後,稍等再開始吃蛋白質(肉類),最後吃一點碳水化合物(米飯)。”
堅持這樣的吃法,長期下來就能夠調節腸道内的菌群,打開身體的“消耗性”通路,讓身體逐步地穩妥減重。
當然,還是要配合“管住嘴,邁開腿”。
叔說:大部分的捷徑,都是彎道。
歡迎大家到【基礎顔究】後台留言,與我們積極互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