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怎麼跟孩子表達心裡話

怎麼跟孩子表達心裡話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9 09:58:16

怎麼跟孩子表達心裡話?成長樹原創,公号轉載請在後台輸入“授權”,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怎麼跟孩子表達心裡話?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怎麼跟孩子表達心裡話(孩子才肯說出真心話)1

怎麼跟孩子表達心裡話

成長樹原創,公号轉載請在後台輸入“授權”

好友在朋友圈發了一張孩子的照片,說好後悔把孩子給爸爸帶,讓孩子遭罪這麼多天。

一問才知道,她這段時間加班頻繁,這幾天都是老公帶孩子的。昨天晚上孩子是哭着回家的,她就問老公怎麼回事。

老公跟她告狀說:“因為白天上課總脫鞋,老師批評他了,不讓他脫鞋,他就哭,剛接他的時候,他跟我說了,我說活該,批評你就對了,他就一直哭着回來了”。

好友還覺得是孩子頑皮,想着可能是孩子的腳長得快,鞋子是不是小了。

今天她給孩子放熱水洗腳,一脫孩子襪子,眼淚就直接出來了。孩子兩個大腳趾的指甲又薄又紅,幾乎露肉,滲血出來。

她問孩子是怎麼弄的,孩子說是前一天,在抽屜裡翻出來一個東西,不知道是什麼,問了爸爸,爸爸說是磨指甲的,就把兩個指甲磨掉了。

好友問孩子疼不疼,怎麼不跟爸爸媽媽說,孩子說爸爸當時在看手機,媽媽回來的時候他忘了。

好友說現在她是又生氣又心疼,特别後悔自己沒有先告訴孩子那叫指甲锉,不是锉指甲的面,是锉指甲的邊的,更後悔把孩子給他爸帶。

- 01 -

聽完好友的講述,真替這孩子委屈。不過夫妻倆都忽略了仔細詢問孩子因為脫鞋子被老師批評這件事。

爸爸媽媽即使當時沒有注意到孩子挫了自己的指甲,如果能順着孩子被老師批評這件事,問清楚孩子原因,孩子也能少遭不少罪。

比如耐心的詢問孩子,“你為什麼要在學校脫鞋子呢?”或者猜測一下,“脫鞋子是因為腳不舒服嗎?”,“你知道在學校不該脫鞋子的對吧,那還脫鞋子是為了用小臭腳丫子熏周圍的哪個同學嗎”?

讓孩子把有充分表達自己的時間和機會,孩子就會慢慢的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最忌諱的就是着急,和先入為主。

但很多時候,有耐心的詢問恰恰是最稀缺的。

孩子闖禍了,我們就先責罵孩子調皮;孩子題做錯了,我們就先說孩子不認真;孩子滔滔不絕的說自己的想法,我們會先告訴孩子這個事情你不懂……

這樣也最容易讓孩子變得沉默,把所有的事情都憋在心裡。

曾經遇到過一個叫小東的孩子。他跟我說了自己小學時代遭遇校園霸淩的事情。

小東四年級轉到一所小學做插班生,因為長得比較瘦小,又是新來的。後排幾個男生就經常圍着他欺負。

他那時候年紀小,因為害怕那幾個男生報複,不敢告訴老師。就跟父母透露說不喜歡新學校,不想去上學。但父母就認為他隻是到了新環境不适應,想偷懶。父親還因為他成績下降和逃課打過他。

最後小東想出了一個不用上學的辦法,就是狂吃很辣的紅辣椒。吃到胃絞痛,然後求父母帶他去醫院。為了逃避那幾個男生,小東到小學畢業一直在吃紅辣椒。而父母也從來沒有問過孩子究竟是什麼原因。

孩子後來落下了嚴重的胃病,吃生冷辛辣都會犯病。他一直在說,如果當初父母肯耐心一點,問問他為什麼總不想上學,問問他喜不喜歡新學校,可能就不會這樣了。

- 02 -

除了有耐心的詢問,父母也需要對孩子足夠的包容度。

最近有一起14年前的命案告破了。誰都沒有想到,當年那個捅了被害老太太74刀的殘忍兇手,竟然隻是一個15歲的少年,并且是個“有希望考清華北大”的名校尖子生。

他交代的殺人動機,有些匪夷所思。竟然是高一晚自習逃課想去網吧,看到老人的房子裡亮燈就趴在牆邊,想搞點錢上網。老人發現之後開始罵他,他害怕引來别人,就有了這樣的慘案。

面對記者的采訪,犯罪嫌疑人宋成(化名)竟然說,捅人74刀“不害怕”,怕的是“被我爸知道”。

父母對他都很好,“他們的舉止都很端莊,為人也很正派,我爸媽最注重面子了。”

但是如今已經年近30的嫌疑人,提到對父親的恐懼還是會把臉埋在手掌裡,失聲痛哭。“我做所有錯事,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如果被我爸知道了會怎樣?”

在他的記憶中,每次想和父親親近,“但不知怎麼親近”。他從來沒跟父親有過任何雙向的“交流”。每次做錯事,不是挨打,就是要聽父親講“至少兩個小時不重樣的道理”。

他說後來面對父親,就學會了“演戲”。他說自己即使不樂意,笑一笑也不過是“扯動一下嘴角而已”。

看完這段采訪,心中五味雜陳。我們不能說他殘忍的犯罪行為與父親與家庭有什麼必然的聯系。但是我們生活中,還有多少這樣不會與孩子溝通,不會跟孩子親近的父母呢?又有多少個為了不挨罵,不被父母責罰,而逐漸學會“演戲”的孩子呢?

以父母的閱曆跟年齡,在跟孩子的對話中,是占有明顯優勢的。父母可以長篇大論,一直把“真理”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使詢問孩子,也是帶着教育和責備的姿态在跟孩子溝通,這樣對孩子來說,明顯有失公平。

良好的親子關系,應該是情感的雙向流動。孩子開心了,父母可以問問孩子,有什麼好事兒可以分享嗎?孩子不開心,可以問問孩子怎麼想的。就是單純的關心的詢問和耐心的傾聽就已經足夠。

想對孩子提出指導意見或者建議也可以,但是不要讓談話變成父母的“一言堂”,對話是兩個人的事,隻有孩子有存在感和被尊重的感覺,跟父母的關系,才能真正親密起來。

- 03 -

也常有父母抱怨,自己問了孩子,但是孩子總是喜歡敷衍着說“嗯”、“還好”、“随便”,好像有隔閡,根本不願意多說話。

其實這種現象也很普遍,孩子的表達能力畢竟有限。說不明白為什麼生氣和今天過得怎麼樣這些問題也在情理之中。

這個時候,我們做父母的,就需要給孩子一定的引導。

☞問孩子他有能力回答的問題

曾經遇到過一位爸爸,跟我說孩子“太悶”,聽課就知道傻乎乎的坐在那裡聽,讓記筆記就記筆記,但是從來都不問老師什麼問題。

“都聽懂了也行啊,結果一做題就錯。我問他你自己覺得你這個答案對嗎?也是傻站着不回話”。

聽完這位爸爸的話,能感受到他的無奈,可是也能想象到孩子的委屈。他做好了題目,寫完了答案,每次都要被爸爸問這個答案他覺得對不對,他肯定是覺得對才會寫上去的呀。

如果爸爸可以溫和一些,換一種問話方式,肯能孩子就有話可說了。

比如問孩子“你把題目再重複一遍好嗎?”,孩子自然就會對題目加深印象。或者問孩子“這個問題的步驟和解題思路能不能跟爸爸好好說說”,“你這裡做的很對,但是下一步這個地方有點問題,你再算一遍,爸爸看看你自己能不能補充全面”,這樣就避免了太過尴尬和寬泛的提問,把孩子的思路引導的每一個步驟上來。

效果肯定會比單純的問孩子“怎麼不會問老師問題”和“你覺得你這答案對嗎”這樣要好。

☞多讓他講他感興趣的問題

侄女3歲左右的時候,帶她去動物園。孩子看到什麼動物都很好奇,嫂子就慢慢跟着,到了每一處,都跟孩子介紹這些動物的特點。

回去的時候,嫂子就在車裡問小侄女,“今天開不開心呀?”“今天我們是跟誰一起去的動物園呀?”“我們回去把看到的好玩的動物,跟爸爸說說好不好呀?”

“我們回去告訴爸爸,見到了一個脖子特别特别長的動物,你知道叫什麼嗎?”“你還記不記得給哪個動物喂香蕉了呀?”“你看到哪個動物的時候,說好漂亮好漂亮來着?”

嫂子一路都在問小侄女關于動物園的問題,小侄女也一直開心的回答,沒有一點不耐煩。有些問題她需要再想想,但是稍微提示一下,就說出來了。

回去見到爸爸,小嘴也是連珠炮一樣把自己見到的東西說了個遍,還特别驕傲的樣子。

孩子小的時候,經常跟孩子做這樣的問答好處不少。一方面是鍛煉了孩子的記憶力和表達能力,一方面也讓孩子對美好的事情,開心的事情,加深了印象。但前提就是孩子要感興趣。如果去了不好玩的博物館,回來一定問孩子什麼東西是什麼朝代的,哪年的,孩子就會興趣大減了。

☞提問孩子的時候,提供一些選項

群裡有位媽媽說她問孩子“午餐想吃什麼,媽媽給你做”。孩子說吃冰淇淋。媽媽告訴孩子不能吃冰淇淋,孩子就不高興,說媽媽說話不算數。

其實要避免這種情況很簡單,給孩子提供幾個選項就可以了。

問孩子想吃炒肉絲還是想吃餃子,想穿牛仔褲還是想穿運動服。這些都減少了孩子思考的時間和範圍。又都是父母可以接受的選項,可以避免很多沖突。

☞問孩子的時候要講策略

有位媽媽說女兒說什麼都不讓朋友家的孩子露露過來家裡玩兒。她就問女兒,是不是你們倆鬧什麼不愉快了。

女兒就告狀,說露露拿走了她的娃娃。

媽媽才想起來,有次露露過來,抱着一個娃娃不撒手。當時孩子爸爸不好意思,就直接說送露露了。女兒當時沒說什麼,看來是記仇了。

就跟孩子說,上次的事情是爸爸媽媽沒征求你意見。但是你跟露露是好朋友對不對,娃娃媽媽可以再給你買,好朋友買不到對不對?

看女兒有點緩和,就趁機會問女兒,你覺得咱們能不能想個辦法,既讓露露過來玩,又不讓她拿走玩具?

女兒就提議要不把喜歡的玩具都放到櫃子裡去吧。之後女兒跟露露又一起玩兒了。

這位媽媽的做法就很不錯。我們有時候知道了一些孩子負面的事情,比如誰推了孩子一下,拿了孩子什麼東西或者老師哪裡對孩子有點沒照顧到,就容易直接跟孩子說咱們以後别跟她一塊兒玩或者當着孩子的面說老師不負責任。

孩子的事情是要小心謹慎的問清楚,像一些小事兒,可以積極正面的處理,正面的去引導孩子。這樣孩子長大才會更陽光更快樂。

有一句話說,與老人溝通,不要忘了他的自尊;與男人溝通,不要忘了他的面子;與女人溝通,不要忘了她的情緒;與上級溝通,不要忘了他的尊嚴。與兒童溝通,不要忘了他的天真。一種态度走天下,必然處處碰壁。

其實我們跟孩子溝通,不僅是信息的交流,更是情感的流動和情緒的互動。作為父母,隻有帶着耐心、愛心、同理心和包容心,帶着對孩子完全接納的态度去詢問孩子,孩子才會願意跟我們說心裡話,我們也才能知道孩子們的想法,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關注 訂閱】

這裡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寶爸寶媽

分享他們的育兒經驗,教育心得。

— 原創不易,随心贊賞!心情不錯就轉發到朋友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