瑣憶段落? 燈下閑讀,翻閱《海濱鄒魯是潮陽》一書,見有石遇瑞先生寫的“物配”文章文中引經據典考證潮汕人平時所言的“物配”一詞是古漢語的産物,并說,潮語也以佐餐的食物叫“物配”好一個親切的“物配”,一下子仿佛時光倒流,回到從前,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瑣憶段落?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燈下閑讀,翻閱《海濱鄒魯是潮陽》一書,見有石遇瑞先生寫的“物配”文章。文中引經據典考證潮汕人平時所言的“物配”一詞是古漢語的産物,并說,潮語也以佐餐的食物叫“物配”。好一個親切的“物配”,一下子仿佛時光倒流,回到從前。
童年的生活,都是在物質貧乏中度過的。在鎮上安家的我們,屬居民戶口,無田無地,連地球皮都修理不得。這樣一來,閑卻是閑,但生活的煩惱卻是一刻也少不了。單是那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件事,就讓大人頭痛,因為樣樣東西都得花人民币購買。一家五口,全靠在外地教書的父親微薄的工資養着。母親雖賢惠,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日子過得局促。别的不說,就單從吃的“物配”來說,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屈指可數的日子能吃到一些好點的東西,這個好點是指有肉或有魚之類的飯菜。在我的腦海中,各種傳統節日能吃到。但需要漫長的等待時間。倒是祭拜祖先的日子“做祈”時不時能讓我們打打牙祭。先敬神後敬人,不單自家“做祈”能夠吃到“物配”。有時,也能吃到鄰居“做祈”的“物配”,因為鄰裡關系是“金厝邊”嘛!情來禮往,為“做祈”增添了一點友情的成分。
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都以青菜為主打,肉的味道隻能在腦海中回味。肚裡沒了油水,那個餓真叫人難受。要是大人從外面弄點“物配”回來,我們小孩那種高興勁就别提了。飯點還沒到,母親還在竈前忙前忙後,我們已經意馬心猿想象着“物配”的美味。盡管有時這“物配”隻是烏榄皮,或者叫不出名的小幹魚。“物配”上桌,并不像現在,隻要美食合你胃口,就可以大快朵頤。甚至可以對酒當歌,抒發一下人生的感悟。在那個年代,“物配”上桌,母親會在我們每人面前放一小碟,碟中就是吃飯的“物配”,幾塊烏榄皮,小許幹魚仔之類,最豐盛要算碟中有幾片豬肉,那已經是頂級美食了。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在各自的領地品嘗“物配”,偶爾發生過界撈吃的情況,那都是我嘴饞弟弟幹的。弟弟常常把筷子伸到别人的碟裡,想來個乾坤大挪移。說時遲那時快,哥哥及我慌忙伸出手蓋住碟子,樣子像極周先生筆下的孔乙己用手遮住碟中的茴香豆,隻不過沒有說“多乎哉,不多乎 ”而已。在一旁吃飯的母親就會出來主持公道,批評完弟弟的嘴饞,又教育我們作為兄長要讓弟弟,為吃而起的“戰事”很快就給母親平息了。我們繼續享用“物配”,但我們絲毫沒留意母親是否也有一碟“物配”這一細節。其實,母親是沒有自己的“物配”的,她把“物配”都留給我們。多年以後,才慢慢體會到母愛其實是溶于生活的點點滴滴中。
歲月催人老,白發已經沒有商量爬上頭頂。倏忽三十多年過去了。如今家裡的物配豐富多彩,營養搭配均勻。可女兒卻總是挑食嫌這嫌那。我把過去分碟吃“物配”的事告訴她,可她一點也不領情。這也許是生活的時代不同所緻吧!
标簽:
風土人情
作者:
潘偉斌
來源:
潮州日報(2022.052.28)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