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有雲“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測之謂神”
《内經》有雲“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陰陽不測謂之神,神用無方謂之聖”
《老子》有雲“以道莅臨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如果言語能解盡經義,聖人又何必講述的如此玄妙為難後人呢?
人死為鬼,鬼亦稱之為“歸”,歸宿之意。一個人死了,但關于他的一切信息并沒有完全消失,諸如他留下的言論、著作,生前所作所為的影響,人們對他的印象以及喜惡恐懼等感情還在。無論别人對他是贊賞還是誤解,懷念還是懷恨,此人的一生已經結束了,可以蓋棺定論再沒有變化。但他留下的一切信息,生者還可以感應,“鬼”因感應而生!
鬼是生者對逝者的感應,是因人而現,所以有時候兩個人在一起,甲說我見着某某的鬼魂了,乙說我根本沒看見,這完全正常。因為乙沒有感應,某某的鬼魂對他來說是不存在的。
人的身體來源于父母所授一點精血,受天地間五谷之氣長成,人死之後,精血生機耗盡,形骸散于天地間重入輪回。但是此人一生已定,因此“鬼”是不再變化的,所以在陰陽不測之間。還有一種情況很特殊,那就是這個人天年未盡、生機未絕或魂魄未消而亡,其“鬼”能自感成靈,還能借他人的感應之力修行,擁有影響外物的法力。這種自感成靈的鬼,就稱之為陰神。
如此說來,“鬼神”與“神仙”中的“神”概念不同,前者是名詞,後者大多是形容詞,用“神”來形容“仙”超脫生死輪回之外。
神做為名詞還有一個意思,也是感應成靈,不僅是陰神自感而是與外物相感得神通法力。比如修行成靈能感應一片山川之力,稱為土地神、山神等等,還有修行成靈能感應物類之力,比如花神。這一類“神”稱為“祗神”。祗神指的就是道場地位了,比如山神的道場就是那麼一座山,這也不完全固定,祗神也可能失去道場成為遊蕩妖靈。
祗神的地位可高可低,那要看他感應外物之力的大小。有一類祗神是最重要的,它受掌管日月山河的帝君冊封而成,擁有很尊崇的道場地位,并受香火膜拜,可借道場靈氣與膜拜者的心願力修行得大法力。這一類祗神就是“神靈”了,但不論是普通的祗神還是高高在上的神靈,都不可能是人,就算是人也不可能是活人。
還有一種很有意思的情況,那就是所謂的“神靈”本身根本是不存在的,隻因敬神者的感應而生,這種情況就和上面談的“鬼”差不多了。
“神”做為名詞如果形而上之,還有一個廣義的,大家最熟悉的概念。比如佛祖啊、太上老君啊、仙人啊、菩薩啊、甚至真主啊、上帝啊,都稱之為神。這一類神的概念,就是“功德顯聖之神”。功德顯聖之神地位是無以倫比的,其神聖是不可侵犯與亵渎的,是受到世人尊敬與崇拜的,與剛才所談的那些“神”的概念是兩回事。
天下人隻要心存正念,所行與道無虧,那麼鬼神也不會作祟,不是鬼神不作祟,而是世間與鬼神無傷,也就不必特意去談論。
“以道莅臨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以上文字摘自我最喜歡的小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