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藝術史上,趙孟頫至于元代來說,可以說是一位扛鼎之人。我都忘了自己從何時開始,喜歡上了這位藝術巨匠。在少數民族作為統治者的元代,他幾乎是靠一己之力,做到了薪火不滅,古法不失。在書法、繪畫、篆刻、詩詞、鑒賞等許多方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雖然身為宋太祖之子秦王趙德芳的十世孫,然而出生于南宋末年的亂世,十一歲時父親便早早去世,家境每況愈下,度日為艱。然而即使在如此艱難的生活條件下,他的母親丘氏經常勉勵他刻苦發奮,對他說:“汝幼孤,不能自強于學問,終無以觊成人”。趙孟頫受到母親的勉勵後更加努力學習了。
不滿二十歲時參加科舉考試,便中了國子監,注真州司戶參軍。這也是他在南宋垂亡之際所任的南宋惟一的官職。戴表元在《松雪齋集序》中說:子昂(趙孟頫)不到二十歲的時候,他的言談舉止便讓當地的先儒們吃驚了。稍大點的時候,四方萬裡的人騎馬坐車來求購他的文章墨迹,人多的幾乎把房子都擠倒了。人們能得到隻字片紙,就心滿意足高高興興地回去了。可見青少年時期的趙孟頫就已經才華出衆,聲名遠播了。
南宋滅亡之時,趙孟頫才二十五歲,他的母親告誡他說:“聖朝必收江南才能之士而用之,汝非多讀書,何異于常人。”母親對趙孟頫這番的教導,對于他後來出仕元朝為官,應該說是深有影響的。趙孟頫隐居故裡繼續讀書、寫字、畫畫,研究學問。因為趙孟頫聲譽遠播,被當時的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司事夾谷之奇所欣賞,後來夾谷之奇升任吏部尚書後變力薦趙孟頫入仕。然而當時的趙孟頫無意出山,寫了首詩回絕了,詩雲:青青蕙蘭花,含英在林中。春風不披拂,胡能見幽心。
随着元朝的國勢漸漸穩固,統治者逐漸認識到江南士人的重要性,有意邀請這些士人入朝為官。但當時南朝士人與元朝的敵對情緒尚未消除,這在趙孟頫身上集中體現了出來。至元十九年程钜夫初下江南,便遇見被蒙人抓住的趙孟頫,迫其入仕。但再次被趙孟頫拒絕了,他告訴程钜夫自己無意出仕,就想着隐居江南。程钜夫也非常理解他,就把趙孟頫放走了。
而至元二十三年,程钜夫又一次奉忽必烈的派遣,來江南搜訪名人逸士。這次尋訪到二十四人,趙孟頫又是首選。這是趙孟頫第三次被挑選舉薦入仕,這一次他沒有拒絕。次年春,跟随程钜夫來到大都,觐見忽必烈。忽必烈也是久聞趙孟頫大名,迫不及待的想見到趙孟頫。忽必烈對趙孟頫可以說是一見傾心:“一見稱之,以為神仙中人,使坐于右丞葉公李之上。”之後忽必烈每次見到趙孟頫都跟他相聊甚歡,從上午聊到半夜才肯罷休:“語必從容久之,或至夜分乃罷。”此時的趙孟頫也有意報效國家,他曾雲:“士少而學之于家,蓋亦欲出而用之于國。”
然而入仕的第二年,趙孟頫就有點後悔了,他雖然得到忽必烈的賞識,然而朝堂内外多是元人,忽必烈對他的欣賞也使得這些人對他又是嫉妒又是猜忌。之後幾十年的仕途生涯他都是在仕途和歸隐之間彷徨顧慮。但從另外一方面說,也因為被忽必烈賞識,趙孟頫有機會接觸更多元朝内府收藏的先賢書畫作品,這對他以後的藝術發展是相當有利的。
趙孟頫的一生非常的了不起,作為地位低下的第四等人:南人,他最後官至一品,榮際五朝,名滿四海,整個元朝他是獨一無二的。元人來復曾經有詩贊他:“雅知國滅史不滅,家聲無愧三百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