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對阿q正傳的認識

對阿q正傳的認識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3 10:44:18

在閱讀《阿Q正傳》之前,我想我已讀過魯迅先生的諸多經典作品了,《祝福》,《孔乙己》,《故鄉》,《藥》等。這些作品給我的印象大多是反封建迷信、反傳統禮教,反映人性的陰暗面,諷刺社會的黑暗,文章用筆深刻冷隽而又富有幽默感,并且善于創造典型人物,描寫人物的樣貌言語、心理和行動。作為文學接受的主體,大抵是因為這些作品的原因罷,讓我閱讀《阿Q正傳》前有着一種另類的期待感,我不記得我是從何時變成這樣的了,但我曉得這也許不是一件好事。

印象中最深刻的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他将失敗的原因全部歸于外界,卻從不會進行自我反省,久而久之,這種方法就成了他逃避失敗與痛苦的最後一塊遮羞布。同時我認為精神勝利法是這部作品中最具意義的東西,因為阿Q的形象是社會上這一類人的縮影,因而便能引起衆多讀者的共鳴。

初看阿Q時,他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欺軟怕硬、無所事事的潑皮無賴,為了滿足自身的虛榮,會将自身的痛苦施加在同類或者弱者身上,以此來博人眼球,掩飾其自身的軟弱。阿Q在被王胡和“假洋鬼子”收拾後,其内心感覺受到了屈辱,雖然這種屈辱很快就被忘卻了。但在看到小尼姑時又回憶起來了,并且因此産生了敵忾,于是他便打起了小尼姑的注意,最終在小尼姑的落荒而逃和衆人的哄堂大笑中,阿Q被踩在腳下的自尊和自負,最終得到了滿足和膨脹,這是阿Q精神勝利法的一個典型。這是一個弱者真正的悲哀,在這個陰暗的社會中逐步堕落,漸漸喪失了基本的人性。

每一個時代都不缺乏看客,同樣在魯迅先生的文章中,也不會缺少看客的身影。在小說《祝福》中祥林嫂周圍的那些人都可稱作看客,盡管他們的身份不一,但卻充當着相同的角色。同樣在阿Q正傳中也存在着一群看客,每當阿Q被欺淩時都免不了被周圍一群人冷嘲熱諷。同樣他自身也充當着看客的角色,阿Q在城中圍觀革命黨人被殺頭,回去後還和莊裡的人笑談此事。阿Q雖然死了,但魯迅筆下的看客卻依然存在于這個世界上,這是多麼的可悲啊,小到現實生活,大至整個社交媒體,看客的範圍依然在一步步的擴大,他們依舊不分身份、不分貧富,對着社會上的弱者冷嘲熱諷。這讓我不禁陷入了沉思,究竟是些什麼東西讓這個社會繁殖了一代又一代的看客,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

最後阿Q死的不明不白,看似很荒唐,但他的死确是必然的,他卑微低賤的地位決定了其最終的命運。

對阿q正傳的認識(談談阿Q正傳)1

對阿q正傳的認識(談談阿Q正傳)2

對阿q正傳的認識(談談阿Q正傳)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