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壇高手如雲,王昌齡是不容忽視的一位。我昌哥寫詩,論空靈的意境,比詩佛王維差點;論深沉穩重,比詩聖杜甫差點;論浪漫飄逸,比詩仙李白差點;論通俗易懂,比詩魔白居易差點。但你不可否定,他是唐代一線詩人,因為人家的七絕寫得牛!
昌哥平生存詩不多,一共181首,其中七絕共有74首。這種七絕數量是個什麼概念呢?《全唐詩》中,初唐七絕共有77首,盛唐共472首,加起來就是549首。
昌哥的七絕寫到了什麼程度?這樣說大家就清楚了。昌哥有幾個鼎鼎大名的鐵哥們兒,李白、孟浩然、岑參、李颀、綦毋潛等,而且他都給這幾位老哥寫過詩,寫的還基本都是七絕。
而這幾位老哥們,對他也都不錯,孟浩然還因為帶病和他吃海鮮離世。感情好,正常來說人家給你寫詩,你們就得回呀。可是這幾位,壓根兒就沒回過昌哥的這些七絕。詩人的好面子,由此可見一斑。昌哥的七絕,在當時有多讓人服氣,由此也可以想見。
說到這,可能有朋友要問:為何昌哥的人緣這麼好?雖然總有人說“人和人之間的交情,有時候靠的就是緣分”,但能讓這麼多大詩人挺他,可見他一定有什麼過人之處。可以肯定,不會是因為他有财有勢 ,因為昌哥其實半生不得志。不圖他的錢,不圖他的勢,那到底是為什麼?要搞清楚這一點,咱們就必須讀一讀下面這首《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其一》: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其一》
其一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七絕,年年入選課本,有多少人因為這“一片冰心玉壺”7個字愛上昌哥,但很多人卻并不懂句中冰心和玉壺分别是什麼?當年上學時,以我們的閱曆也确實很難理解清楚。所以本期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首詩,來找找昌哥到底有什麼值得一幫兄弟都力挺他?
一:這首送别詩有點兒“怪”題目一看就知道,這是一首送别詩。此詩約寫于公元742年,當時王昌齡任江甯縣丞。在此之前,他曾被貶于嶺南,第二年才起任江甯縣丞,都屬于被貶外放的官。辛漸是王昌齡的好友,此次送他回洛陽,王昌齡的内心想來是極複雜的。在不舍之餘,他可能會羨慕,人家都能回洛陽了,但自己還不知何時能回。
正常的送别詩,多數都是以景寫情。無非就是寫一些不舍,再加上一些祝福語。但王昌齡這首詩不一樣,前兩句寫完不舍後,他把重頭戲放在了後兩句。他要讓辛漸給自己帶捎話:洛陽的親友如果問起我,請一定要告訴他們,我王昌齡一片冰心在玉壺。
二:冰心和玉壺到底什麼意思對于這句“一片冰心在玉壺”,其實網上有不少種理解方式。有人認為,這是昌哥和辛漸哥在喝酒,這玉壺想來是個極佳的酒壺,而這冰心二字,就是自己對兄弟的一番情誼。所以這話他們理解成:我對兄弟的感情,就在這一杯美酒裡,感情好一口悶!但若是這樣理解,那前一句“洛陽親友如相問”就接不上了,所以這種理解方法,有些許矛盾之處。
事實上,冰心和玉壺是古詩詞中常用的意象。冰心,指的是内心的高潔。而玉壺也并非實體,指的是道教中的自然無為之心。這兩個詞合起來,就是“玉壺冰”的意象,總體意思就是指一個人有操守。這一意象,不隻是昌哥用過,鮑照也曾有句:“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
理解了這層意思,就明白了昌哥為何明明寫的是首送别詩,還非要讓别人捎句話。他當時是被貶的,雖然被貶原因史書上并沒有過多記載,但肯定是被人找出了些小問題的。他這個話,就是要告訴洛陽的那些親人們和老鐵們:我王昌齡沒做什麼錯事,我有節操,品性純良,一片冰心在玉壺,啥時候都不會變!
至此,我們也就能弄懂,李白、孟浩然、岑參等衆多詩人都愛他、敬他的原因:
首先,是因為他在乎朋友!在乎親人們的看法是正常的,但昌哥用的是“洛陽親友”,說明他還在意鐵哥們兒的想法。唐代詩人多豪爽,被貶了,被外放了,其實會想到去解釋的人并不多。他們很狂,狂得懶得去解釋,随時都是一副“懂我的人自然會明白”的心态。但王昌齡不是這樣,他在意兄弟情和他們對自己的看法,所以他要解釋。
其次,他的解釋是令人信服的。既然是解釋,那就得寫得夠有感染力。昌哥這“七絕聖手”可不是白叫的,這個“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寫法,形象生動而又頗具感染力。比起直接寫各種信誓旦旦的話,顯然高明得太多了。
最後,還是用“詩仙”李白的詩來結尾。在李白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随風直到夜郎西”前,還有兩句經常會被大家忽略的名句“揚州花落子規啼,聞道龍标過五溪”。李白哥這話的言外之意:“聽說哥們兒你被貶龍标了,我傷心,就連那楊花也落完,子規鳥也啼鳴個不停,它們也都在為你傷心”。傷心之餘,李白其實也是在為他不平。
以上,就是七絕聖手王昌齡和他留下的千古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壺”。讀懂了這些後,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打心底佩服王昌齡了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