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昌都文化旅遊規劃

昌都文化旅遊規劃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1 06:12:28

昌都文化旅遊規劃?來源:經濟日報綿亘在藏東大地的橫斷山脈懷抱着昌都,使它卓爾不群,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昌都文化旅遊規劃?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昌都文化旅遊規劃(深山峽谷有人家)1

昌都文化旅遊規劃

來源:經濟日報

綿亘在藏東大地的橫斷山脈懷抱着昌都,使它卓爾不群。

在西藏,深山峽谷中的藏東明珠昌都一直是一處特别的存在。既不同于西藏腹心地帶的傳統農耕,也不同于千裡羌塘的遊牧徙移,在連綿不絕的紅色山脈中昌都衍生出了自己獨特的樣子,就像近年來昌都旅遊宣傳語“卓卓(藏語意為卓越)康巴 傳奇昌都”一樣。

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不舍晝夜地奔騰在昌都大地上,國道317、318、214線穿過昌都的山河,層層疊疊的紅色山脈,是昌都遺世獨立的底色。

金沙江畔 紅色鄉遊

昌都的山是紅色的,昌都的曆史也是紅色的。

金沙江邊的江達縣崗托村裡有一塊巨石,上面镌刻着“西藏”兩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崗托村是西藏解放第一村。

利用毗鄰四川的優勢,江達縣深入挖掘崗托村的紅色旅遊資源、鄉村旅遊資源,積極對接川西旅遊市場,探索旅遊發展的新路徑。

跨過滔滔的江水,經317國道金沙江大橋進入西藏,一尊反映當年渡江戰役情形的浮雕屹立在崗托村村口。

走進村裡,家家戶戶二層的小樓都保留了傳統藏式民居的特色。品字形的廊檐,石頭或土壘起來保留原色的一樓,木頭堆砌并刷成紅色的二樓。這些保存完好的民居分布在鄉間小道旁,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吸引了不少慕名而來的遊客。愛拼敢闖的崗托人便在村裡開起了民宿。

70歲的尼瑪次仁是崗托村較早經營民宿的村民之一。八九年前,他辦起了崗托村第一家家庭旅館,還獲得過3萬元的家庭旅館扶持資金,并被授予“鄉村旅遊示範戶”榮譽稱号。

去年,瞅準江達縣乃至昌都市打造崗托村紅色鄉村旅遊的契機,尼瑪次仁加蓋了自家的房子,增加了10餘個床位。

充分利用現有自然村落,突出地域文化,昌都大力開發精品高端旅遊産品,積極鼓勵和支持當地農戶自願參與,形成旅遊村鎮特色目的地,發展全域旅遊産業經濟帶。目前,江達縣崗托村第一民俗村高端定制的民宿已成為昌都市旅遊發展局重點支持的3個高端定制民宿項目之一。

“金沙江不停下來,我們也不能停下奮鬥的腳步。”尼瑪次仁說。

昌都人,居于峽谷,而不困于峽谷。

瀾滄江岸 文化商旅

昌都在藏語裡是“兩河彙合處”的意思。

紮曲河與昂曲河從北方的雪峰中迤逦盤桓而來,在展翅騰飛的雄鷹雕塑下彙聚成了瀾滄江。

凡是一大塊的平地,昌都都愛以“壩”命名,中心壩、雲南壩、四川壩、馬草壩等。壩與壩之間的連接便是橋。昌都市區大大小小、風格迥異的橋梁有13座,橋與壩成了昌都的特色。

最有名的當數兩河彙合而成的中心壩。這裡有昌都的第一座下穿隧道、獲得過人居和設計大獎的“昌慶”街、茶馬城等,中心壩上幾乎彙聚了昌都最有特色的建築,是最繁華的商貿中心。

曆史上,這裡曾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來自四川、雲南的商隊在此彙聚,再前往拉薩。依靠中心壩的台地,昌都建設了茶馬城,主打紅色基調,幾乎彙聚了昌都民居的所有特色。

沿瀾滄江而下,距離昌都市區十餘公裡的地方,就是考古界公認的西藏三大原始文化遺址之一的卡若遺址。它的發現證明距今四五千年前這裡就有人類文明。

昌都市大力開發“旅遊 ”“ 旅遊”産品,努力拓展旅遊産業鍊,精選高原農牧産品、高原土特産及特色工藝品,在産品研發、認證、包裝、銷售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比如卡若區重點打造的藏香豬品牌之一“卡若香豬”已初具規模。

順流而下,芒康縣有一處陽光與風的作品,幾千塊層層疊疊的鹽田沿着江岸依山而建。鹽田的鹽被制成了各種産品,用以潔面美膚、養身健體。借助文旅産業的發展,不僅提高了鹽産品的附加值,也讓走向衰落的鹽田恢複了生機,成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昌都的河,流淌的是富裕和文明。

怒江沿線 走出深閨

從昌都市溯怒江奔流而上,沿江的公路在懸崖峭壁上延伸,一個個村落懸挂在山坡台地上。峽谷人家的房前屋後,總是立着三四根木頭組合成的曬架,用來晾曬剛收割下來的青稞。斑駁的木頭上留下的不隻是時光的痕迹,更是綿延的農耕文化。

距離縣城約1小時車程的地方,有當地人頗為推崇的“三色”湖——白湖、黑湖、黃湖。

黃湖不大,水呈黃綠色。沿着湖邊陡坡而上,到達最高點的時候,一片深藍色呈現在眼眸中,這便是黑湖。黑湖邊上被嶙峋的灰岩覆蓋,山坡上則是蔥茏的雲杉、松柏。樹影倒映水中,湖水深如古潭。白湖是三個湖中最為開闊的,湖畔青草如茵,牛羊安閑,空氣清新,讓人流連忘返。

昌都人愛“耍壩子”,就是郊遊野炊。尤其是6月以後,天氣回暖,大家攜老扶幼走出家門,感受高原難得的惬意時光。近些年,邊壩縣大力發展旅遊業,推介三色湖,各地遊客慕名而來,三色湖已經不再藏在深閨。

流經八宿,怒江在這裡與有中國最美景觀大道之稱的國道318線邂逅了。依托317、318天路廊道及核心景區資源,昌都建起了串珠模式“灑咧”(藏語意為吃喝玩樂和縱情歌舞的耍壩子)。目前,全市已建成“灑咧”營地16個,每年可直接或間接帶動1100餘名群衆就業,人均創收1萬餘元。

昌都大地,在崇山峻嶺亦能自成方圓。

沖出三江 重塑輝煌

昌都有獨特的深山峽谷地形地貌,生長于此的昌都人也像它的地形一樣遺世獨立、卓爾不群。作為橫斷山區的大山子女,昌都人世代生活在川、滇、藏、青接合部。頭纏鮮紅的英雄結、身穿厚重的藏皮袍,趕上馬匹沿着深山峽谷穿梭,昌都人向川、滇而去,再向西藏而來,走出了一條鹽茶富庶的茶馬古道。

如今昌都正在大力發展旅遊業。目前昌都全市共有旅遊景點200餘處。2019年全市共接待各地遊客286.2萬人次,同比增長22.8%,實現旅遊收入23.5億元,同比增長22.7%,約占全市GDP總量的10%。

昌都市編制了全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全域旅遊提升及品牌營銷策劃方案、“十三五”旅遊産業精準扶貧規劃暨特色鄉村旅遊規劃等,引領和推動旅遊産業不斷轉型升級。

立足旅遊發展需要,昌都市将旅遊項目與旅遊景區、地域文化、特色農業、房地産業和相關服務業融合,投資近4億元建設了30餘個旅遊項目。

今年是昌都解放70周年,昌都演藝中心正如火如荼地建設中。建成之後,昌都鍋莊、芒康弦子、丁青熱巴舞等當地歌舞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将在此與觀衆見面,同時也将進一步搭建昌都文旅融合發展的平台。

從地域性、民族性和文化性三方面深度挖掘旅遊業潛力,昌都推出了“重走茶馬古道”“重走金珠瑪米之路”、茶馬文化藝術節等特色旅遊活動,正在形成“7(317國道)進8(318國道)出”的旅遊新格局。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代 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