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的統一是人類追求的理想,是一個人對自身修養的最高要求。但社會、人生是複雜的,要達到這一最高理想和要求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較多的情況倒是這幾者的相互矛盾。在此情況下我們何以自處?
譬如說,在人際交往中人們通常都戴有一個面具以維護自己的形象,協調同他人的關系,“逢人隻說三分話,未可全抛一片心。”這樣,造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可謂善,給他人一個頗佳的形象可謂美。但在“真”的方面是不是有所欠缺?
如果反過來,一個人把自己完完全全地暴露在他人面前,無論是善是惡,是美是醜,這樣“真”倒是“真”了,但恐怕很難為社會和他人所接受。所以,那些有真性情的人往往背有驚世駭俗之名,其實不過是唯尚一個“真”字,不被世人理解罷了。
因此人往往處于兩難之中,顧此失彼,不知該如何選擇。但我想,總還是有些原則可以考慮遵循的。
真善美之中,“真”應該是第一位的。舍此則無法計其餘。如果沒有“真”,善就是僞善,美就是假美。僞善、假美比已經承認的惡、醜更可惡、更醜陋,因為承認自身的可惡、醜陋者,尚有改惡為善、改醜為美的可能,而僞善者、假美人則以假為真,很難救藥了。真的事物不一定是善的和美的,但善和美則必須以真為前提。
更進一步說,“真”到了極緻,才有可能達到真善美的統一。真誠待人才謂善,樸實無華是真美。一個完美的人,他給人的印象總還是本色的;一件完美的藝術品,它給人的印象總是渾然天成、不加雕琢的。
本文的意思,并非是要一個人對誰都說“十分話“。孔夫子說:”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當然是要看什麼人說什麼話。别人對你說十分話,你也就應該對他這樣;别人對你保留了心扉,你也就不必對他完全敞開胸懷。——問題并不在這裡。
問題的關鍵是,一個有意加強自身修養、追求真善美統一的人,他首先應該做到的是要有真性情,要真誠地對待自己,不自欺,要敢于正視和承認自己身上那些不善、不美的東西,無情地解剖自己。
即使這樣做對自己和他人都很殘酷,哪怕是破壞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完美形象也在所不惜,因為這種形象是假的。隻有從這裡起步,才有可能不斷地走向完善。
如果把修養的功夫主要花在維持在别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上,甚至不惜自欺欺人,搞虛假的一套,那就不啻是事倍功半,簡直就是緣木求魚了。
在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下,一個人很容易喪失自我,不能以真誠待己和待人。在一些人看來,好像社會上的人們都是為了自身的利益,你騙過來我騙過去,待人以誠就會吃虧,談不上什麼真正的善;在美容手術能把人搞得面目全非的時代,來談什麼以真為前提的美,似乎也顯得迂腐。
但我仍然相信,人間自有真情在。一個人還是應該以真誠為本,即使這條求真、求善、求美的道路是艱難曲折的。
【本文載于《長江日報》1995年1月5日,原題“真善美”,作者黃忠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