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包拯鐵面無私的由來

包拯鐵面無私的由來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5 20:20:26

包拯鐵面無私的由來(開封有個包青天)1

包公,一個震古爍今、世代傳頌的名字。

他,一個真實的曆史人物,為官26載,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鐵面無私、嫉惡如仇的清官形象,永遠镌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中。

他,清心治本,直道處世,他的37字家訓字字铿锵,振聾發聩。他的孝肅家風穿越千年,千古流芳。

地處長江與淮河之間的合肥,是安徽省省會,古稱廬州。這裡氣候溫和,風景優美。座快速成長的現代化城市,保留了衆多的曆史建築和文化場館。街頭巷尾,代代相傳着許多與包拯有關的傳說與故事。

這裡,是他成長和歸葬的地方。

包拯家史

合肥古有“東鄉出相,西鄉出将”的說法。合肥東鄉,指的是今天的肥東縣。肥東縣的小包村,原名解集鄉十三包,後改名為包公鎮小包村。一千多年前,包公就出生在這裡。

包拯(999-1062),字希仁,廬州府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人。天聖五年(1027年)進士,宋仁宗時任監察禦史,後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開封府尹等職,官至樞密副使。他為官清正,執法嚴明,吏不敢欺,權豪勢要為之斂手,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卒谥“孝肅”,有《包孝肅奏議》十卷。其事迹長期流傳民間,在多種小說、戲劇如《鍘美案》《包公案》《三俠五義》中,都把他描寫成剛正廉明、不畏權貴的清官典型,世稱“包公”“包青天”。

據包氏宗譜記載,包拯的父親名叫包令儀,母親張氏。包拯兄弟3人,長兄包瑩、二兄包穎都早年夭折,他是家中的獨子。

包拯鐵面無私的由來(開封有個包青天)2

包拯的父親包令儀自幼刻苦攻讀,後來考中進士,做過知縣。在他看來,勤奮讀書、考取功名、報效國家是兒子必然選擇的人生道路。

出生于這樣一個書香門第,少年包拯耳濡目染,自幼勤奮好學,熟讀《詩》《書》《左傳》《易》等儒家經典,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浸染,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行為規範。

家庭環境和良好的家風,對他以後的為人為官有着重要的影響。包拯一生堅持“清心治本、直道處世”,以清廉、剛直名重于世。曾鞏稱他“仕至通顯,奉己儉約,如布衣時”。他不但自身廉直,而且重視約束子弟。

家訓故事

包拯鐵面無私的由來(開封有個包青天)3

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十三日,包拯正在樞密院處理軍機要事,突然發病,從此卧床不起。包拯感到自己時日無多,大兒子包繶已經去世,小兒子包绶隻有五歲,還不太懂事,誰來教育他?他将來會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思前想後,他提筆寫下一則家訓,“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殁之後,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仰珙刊石,豎于堂屋東壁,以诏後世”,嚴厲告誡子孫後代做官時不得貪污受賄,否則就不是他的子孫。寥寥數語,字字铿锵,擲地有聲。

包拯的仕宦後代,嚴格遵守了這則家訓,克己正身,直道而行。包拯的廉直風範更嵌入了傳統文化的内核,砥砺無數士人廉潔奉公,以民為先。

安徽省九華山腳下的祠堂村,居住着2000多名像包明鬥這樣的包氏子孫。

800多年前,包公的第五世孫包康二遷居到這裡,從此代代相傳,繁衍生息。

又是一年家祭日,包氏後人聚集在包家祠堂裡,由老人主持,進行一場祭祀。

祭祀的重要環節,是所有的包氏後人一起大聲頌讀老祖宗包公留下的家訓。

這是一種儀式,更是一種緬懷。作為包公的後人,他們不能忘、也從不敢忘記一千年前祖宗留下的家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