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千年文脈潤古今

千年文脈潤古今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1 00:17:46

曆歲月更疊 續璀璨文脈

——“中國現當代名家散文典藏”叢書出版

光明日報記者 韓寒

幾乎與五四運動同步,中國現代文學之路,開啟已有一百多年了。在各類文體中,散文的成果異常豐富。

“雲蒸霞蔚,已莽莽如浩瀚的文學森林。”文學評論家們如此評價。

為了全面展示20世紀以來中國現當代散文100多年的創作成就,人民文學出版社近日推出“中國現當代名家散文典藏”叢書。

千年文脈潤古今(曆歲月更疊續璀璨文脈)1

“中國現當代名家散文典藏”叢書(第一輯、第二輯)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

展散文百年發展成就

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朱自清、沈從文、冰心……在“中國現當代名家散文典藏”叢書業已推出的40種書中,這些現代文學大家的名字赫然在列。

“這套叢書,彙集了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最著名的作家的散文作品集,是符合文學史實際的。”叢書編委會主任、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介紹。

除上述作家外,百餘年來優秀的散文作者如星河一樣燦爛。如何選擇作家,才能體現百餘年來中國散文的發展脈絡?

“人民文學出版社廣邀專家學者成立了編委會,經多輪讨論、投票、遴選,确定了入選作家名單。入選作家不僅有文學史上公認的巨擘、散文領域為人熟知的大家,還力求打破中國現當代文學史既有的框架,以廣博的眼光吸納作者,以呈現中國現當代散文多姿多彩的樣态。”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劉偉告訴記者。

已出版的選集裡,有散文家的散文,也有小說家的散文,如王安憶。

“王安憶的小說成就斐然,有時會掩蓋她在其他領域多年的探索,如散文、戲劇等。其實,散文是她寫作生涯的起點。她認為散文‘可稱得上是情感的試金石’,且擅于在散文寫作中溯源。錯過她的散文,我們可能會錯過許多不同的‘王安憶’,以及她所開鑿的精神世界和美學生活。”《王安憶散文》編者、複旦大學中文系教師張怡微這樣評價。

記者翻越典藏系列叢書,發現除作家外,還有畫家、美學家、古典文學學者的散文被收錄成書,如《豐子恺散文》《宗白華散文》《張中行散文》。

“宗白華先生的文章,雖是學術文章,但完全可以當優美的散文來看,它們關乎古詩、新詩、書法、篆刻、國畫、油畫、戲曲、雕塑、音樂、舞蹈等幾乎所有的藝術門類,而且關乎藝術學體系建構的基本問題,不僅對中國藝術理論構建頗為重要,對寫作也具有啟迪意義。”《宗白華散文》編者、北京大學電影系主任陳旭光這樣闡釋。

“張中行早年求學于北大,做過教師、編輯,以古典文學研究聞名。他的散文,透露出文明批評的味道,文字冷靜、古樸、深邃。古典文化的修養,對東方文化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源頭。”《張中行散文》編者、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孫郁這樣闡釋。

以經典作家、經典作品的篩選為編選基本原則,但在經典标準的确認上不墨守成規,讓這套書如星河般多元璀璨。

“以一目盡傳精神”

如何選擇作品,才能展現一位作者豐贍的精神世界?

在選編《魯迅散文》時,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王培元有些“如履薄冰”:“魯迅先生本人認為,選本所顯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特色,而是選者眼光。眼光愈銳利,見識愈深廣,選本愈準确。但可惜的是,多數選家大抵‘眼光如豆’,抹殺作者真相的居多。但魯迅先生也認為,好的選本在文學史上的影響也不可輕視,如《世說新語》《古文觀止》。”

為了準确全面地呈現魯迅散文創作的成就,王培元首先破除了散文必須是“是以抒情、描寫為主體的美文”這一概念。除了從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詩集《野草》中選編作品外,他又從《華蓋集》《而已集》《且介亭雜文》等十餘本雜文集裡,精選了60餘篇各種體式的文章收入書中,小說集《呐喊》中散文性比較強的《社戲》以及作為序跋編入的《〈呐喊〉自序》也沒有“錯過”。

“我們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之中,以一目盡傳精神,使讀者能夠領略魯迅散文博大的氣象和宏偉的魅力。”王培元說。

小說與散文是沈從文文學大廈的“雙璧”,而濃墨重彩的湘西書寫,是沈從文散文最具特色和魅力的部分。因此,《沈從文散文》從他的《湘行散記》《湘西》等集子中各選擇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構成了選集的主體。

“沈從文成長在湘西,這片大地滋養着他,孕育了他的精魂。作家也沒有辜負這片大地。成長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然人性成為他的生命信仰,表現湘西地方人民率真而又頑強的抗争是他的宿命,這使他的作品充滿了對人性和原始力量的贊美。”《沈從文散文》編者、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李揚這樣評價。

冰心是“五四”時期登上文壇、終身筆耕不辍的散文大家。如何選編作品,才能體現她一生豐富的創作成果?以“愛”貫穿全書,是《冰心散文》的選編思路。書裡收錄的文章,無論是早年的散文《寄小讀者》《往事》,還是中年的《一隻木屐》,晚年的雜感和回憶錄,都體現着冰心“愛的哲學”和對現實的關懷。

“這套叢書收錄的文章是經過專家們嚴格篩選過的。每一位作家的作品,都由專業人士特别是專門研究這位作家的學者進行遴選。”閻晶明強調。

看見中國文學脈絡的演變發展軌迹

中國是一個文學大國,有着非常深厚的文章傳統,散文可謂中國文學文脈最長的一個文體,在文學史任何一個時期創作都非常活躍,“中國現當代名家散文典藏”新書發布會上,多位文學評論家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文章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現在流傳下來的大部分典籍,嚴格意義上來說都是散文。從《左傳》《國語》《史記》至唐宋八大家再至桐城派的文章,我們可以從散文這一文體中,看見中國文學脈絡的演變發展軌迹。”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孔令燕追溯。

而自“五四”新文學誕生以來,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的進程中,散文無疑是耀人眼目的“明星”。

“它接續中國古代文章鮮活的文脈,又讓漢語絕境逢生。”孫郁如此評價。

“衆所周知,晚清的時候桐城派的文章占據要津。由于應試制度需求,八股文束縛了文學表達的手腳,幾乎讓漢語走進‘死胡同’。而‘五四’新文學尤其是現代散文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漢語的面貌。現代散文在漢字的平仄、長短句、叙述語态的變化中,創造出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書寫圖式,傳遞着時人迫切改變社會面貌的強烈精神意志。”孫郁這樣向記者闡釋他的觀點。

散文既能直抒胸臆,又能描摹萬物;既能記錄現實,又貼近日常。因此,散文擁有廣泛的讀者,曆經歲月更疊仍能讓人捧讀。

“中國現當代名家散文典藏”的選編,是一個開放性“工程”。除收錄經典作家經典作品,對百餘年散文創作做回顧之外,叢書還注重“放眼看”——關注仍在茁壯生長的當代作家。王蒙、馮骥才、賈平凹、張炜、鐵凝、阿來、劉亮程、李修文等作家的作品都在出版之列。

正如叢書序言所言,叢書選編的過程,其實也是文學經典化的過程——當代文學是活在人們身邊的文學,讀者能親眼看到一部文學作品是如何誕生的,又是如何引起熱議、得到深入闡釋的。讀者對一部當代散文的喜愛, 往往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得以強化。經典就這樣在不斷被閱讀、被熱議、被闡釋的過程中誕生。

“希望這樣一套叢書,能為中國現當代散文的經典化,貢獻一份力量。也希望我們的讀者,參與到散文經典化的過程中來。”劉偉說。

《光明日報》( 2022年07月03日0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