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在水一方
“在水一方”出自《秦風·蒹葭》,意為心中思念的那人,在水一方。詩中的“所謂伊人”,是詩人理想中熱烈追求的對象。身影似真似幻,若有若無,可思不可見,可慕不可求。該詩被贊為“《國風》第一篇飄渺文字”、“古代愛情的絕唱”。
本單元是愛情詩。有些着力繪單戀情結,如《關雎》寫一青年男子陷入情網不能自拔,求之不得而輾轉反側;《采葛》中有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東門之撣》中有近在咫尺,卻又似遠在天涯。有些着力寫相聚的歡樂,如《木瓜》中男女互投信物以定情;《溱洧》中三月盛會上青年男女遊覽戲谑、挑選情侶的生動場面。
關雎
【原文】
關關雎鸠[1],在河之洲[2]。窈窕淑女[3],君子好逑[4]。
參差荇菜[5],左右流[6]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7]。悠[8]哉悠哉,輾轉反側[9]。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10]。
參差荇菜,左右芼[11]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周南》
【注解】
[1]關關雎鸠:關關,水鳥鳴叫的聲音。雎(jū)鸠,一種水鳥,古代傳說這種鳥雌雄形影不離。
[2]洲:水中的陸地。
[3]窈窕淑女:窈窕,形容女子體态優美。淑,好,善。
[4]君子好逑:君子,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或才德出衆的人。逑(qiú),配偶。
[5]參差荇菜:參差(cēn cī),長短不齊的樣子。荇(xìng)菜,一種浮在水面上的水草,葉子可以食用。
[6]流:求,即采摘的意思。
[7]寤寐思服:寤(wù),醒着。寐(mèi),睡着。思服,思念。
[8]悠:形容愁思深長。
[9]輾轉反側:輾轉,身子轉來轉去。反側,翻來覆去。
[10]琴瑟友之:瑟,古代一種有二十五根弦的琴。友,友愛,交好。
[11]芼(mào):擇取。
【今譯】
雎鸠關關地鳴叫,在河心的小小洲島上。苗苗條條的好姑娘啊,君子想和你白頭到老。
荇菜長長短短不整齊,随水流到左邊右邊。苗苗條條的好姑娘啊,追求你一直到夢裡。
追來追去求不得,醒來睡去都思念。思念綿長,翻來覆去到天明。
荇菜長長短短不整齊,左邊采摘,右邊采摘。苗苗條條的好姑娘啊,彈撥琴瑟把愛求。
荇菜長長短短不整齊,左邊擇取,右邊擇取。苗苗條條的好姑娘啊,鳴鐘擊鼓去迎娶。
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釋義】
中國詩歌中的愛情詩傳統曆史悠久。《詩經》開篇的《關雎》就是愛情詩。
在孔子眼中“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關雎》裡,男子愛上了一個美麗又賢淑的好姑娘,日思夜想,愛慕得連覺也睡不着。先是“琴瑟友之”,再是“鐘鼓樂之”,從愛得渴求,愛得深切,上升到鼓樂婚娶,結成琴瑟之好,這其中感情之真摯、之自然,處處流露着渾然天成的人性美。
漢廣
【原文】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12]。漢有遊女[13],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14],不可方[15]思。
翹翹錯薪[16],言刈其楚[17]。之子于歸,言秣[18]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蒌[19]。之子于歸,言秣其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周南》
【注解】
[12]不可休思:休,休息。思,語氣助詞,下同。
[13]漢有遊女:漢,漢水。遊女,想象中的漢水女神。
[14]江之永矣:江,長江。永,江水源遠流長。
[15]方:渡河的木排,這裡指乘筏渡江。
[16]翹翹錯薪:翹翹,形容柴草衆多。錯薪,錯雜的柴草。
[17]言刈其楚:刈(yì),割。楚,荊條,有棘的灌木。
[18]秣(mò):喂馬。
[19]蒌(lóu):蒌蒿,葉似艾的野草。ft
【今譯】
南方有棵高高的樹,卻不能在它下面乘涼。漢水上面有美麗的女神,卻難以追求成配偶。漢水奔流太寬廣,難以遊過去。江水浩瀚水流長,難以乘筏渡江。
野地柴草真錯雜,我在草中砍荊條。那個姑娘嫁給我吧,我願把她的馬兒喂飽。漢水奔流太寬廣,難以遊過去。江水浩瀚水流長,難以乘筏渡江。
野地柴草真錯雜,我在草中砍蒌蒿。那個姑娘嫁給我吧,我願把她的馬駒喂飽。漢水奔流太寬廣,難以遊過去。江水浩瀚水流長,難以乘筏渡江。
【釋義】
這是南方江漢流域的一首民歌,是一個砍樵青年對一位如漢水女神般的少女求之不得而發出的感歎之辭。傾心愛慕,卻苦于江水浩瀚,欲渡不能。其中對漢水寬廣不可泳、江水流長不可渡的反複詠歎,纏綿委婉,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摽有梅
【原文】
摽有梅[20],其實[21]七兮。求我庶士[22],迨其吉兮[23]。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24]。求我庶士,迨其謂[25]之。
——《召南》
【注解】
[20]摽有梅:摽(biào),落下,墜落。有,助詞,沒有實義。
[21]實:果實,這裡指未落的梅子。
[22]求我庶士:庶,衆,多。士,對男子的通稱。
[23]迨其吉兮:迨,到,趁着。吉,吉日,好日子。
[24]頃筐塈之:頃筐,斜口的淺筐,背在背上。塈(xì),拾取。
[25]謂:通“會”,仲春之會。ft
【今譯】
梅子熟了紛紛落地,樹上果實剩七成。追求我的小夥子啊,吉日良辰要把握。
梅子熟了紛紛落地,樹上果實剩三成。追求我的小夥子啊,抓住今天别錯過。
梅子熟了紛紛落地,可用筐兒來拾取。追求我的小夥子啊,趁着歡會好時機。
【釋義】
少女有感于青春易逝,渴望早日與追求她的小夥子成婚。有趣的是,少女以梅子成熟掉落的自然現象叙述着時光的推移,可見當時的人們與大自然之間的緊密聯系。整首詩雖感歎青春易老,但心境明朗,在反複催促小夥子抓緊時機的過程中,雖少了幾分含蓄,卻平添了幾分率真。
野有死麇
【原文】
野有死麇[26],白茅[27]包之。有女懷春,吉士[28]誘之。
林有樸樕[29],野有死鹿。白茅純束[30],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31],無感我帨兮[32],無使尨[33]也吠。”
——《召南》
【注解】
[26]麇(jūn):獐子。
[27]白茅:草名,以白茅包物表示莊重,婚禮常用。
[28]吉士:古時對男子的美稱。
[29]樸樕(sù):小樹。
[30]純(tún)束:聚攏捆起。
[31]舒而脫脫兮:舒,舒緩。脫脫(duì),寬松的樣子。
[32]無感我帨兮:感(hàn),同“撼”,搖動。帨(shuì),女子的佩巾。
[33]尨(máng):長毛狗,多毛狗。ft
【今譯】
野地裡有隻被打死的獐子,用白茅草把它包紮。有位姑娘向往愛情,打獵的青年追求她。
林中小樹一叢叢,一直死鹿躺在野地裡。白茅草聚攏捆紮好,送給那位美玉般的好姑娘。
“不緊不慢輕輕來,不要掀起我的佩巾,不要惹得狗兒汪汪叫。”
【釋義】
這是一首描寫青年獵人追求美麗姑娘的詩歌。從開始時少女向往愛情,到青年主動追求,再到後來的幽會,整首詩層次分明,情景交融,尤其最後一段對姑娘微妙心理的寫照,十分傳神。在周代,對男女交往的限制不像後代那樣嚴厲,因而從詩歌裡能讀到青年男女自由幽會的情景。
靜女
【原文】
靜女其姝[34],俟我于城隅[35]。愛[36]而不見,搔首踟蹰[37]。
靜女其娈[38],贻我彤管[39]。彤管有炜[40],說怿[41]女美。
自牧歸荑[42],洵美且異[43]。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贻。
——《邶風》
016-01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蹰。
【注解】
[34]靜女其姝:靜女,安詳娴雅的女子。姝(shū),美麗。
[35]俟我于城隅:俟,等待。隅,角落。
[36]愛:隐蔽。
[37]搔首踟蹰:搔,抓。踟蹰(chí chú),徘徊不定。
[38]娈:美好。
[39]贻我彤管:贻,贈給。彤,紅色。管,一種茅草,一說通心草。
[40]炜(wěi):光亮鮮明。
[41]說怿(yuè yì):歡喜。
[42]自牡歸荑:牧,牧野,郊外放牧的地方。歸(kuì),同“饋”,贈送。荑(tí),嫩茅草。
[43]洵美且異:洵,确實,真是。異,出奇,特别。ft
【今譯】
文靜的姑娘真漂亮,等待我在靜靜的城角。藏呀躲呀找不着,徘徊不定又撓頭。
文靜的姑娘真标緻,送我紅色管一支。管子紅色閃閃亮,我愛它來更愛你。
你從野外歸來送我一束白茅草,真是美麗又奇妙。不是白茅草奇妙,确是美人贈送價值高。
【釋義】
這首民歌以男子的口吻回憶靜靜城角上幽會和受贈信物的情景,整首詩洋溢着愉悅、歡快的情緒。文靜的姑娘也有調皮惹人愛的一面,男子如期赴約,她卻躲藏起來,急得男子搔首踟蹰。美麗的姑娘贈送信物,無論是紅色管一支還是白茅草,看上去絕非稀罕之物,甚至有些信手拈來,然而正是這種随意流露出姑娘對男子不時的惦記與牽挂。
桑中
【原文】
爰采唐矣[44]?沬[45]之鄉矣。雲誰之思[46]?美孟姜矣[47]。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48],送我乎淇之上矣[49]。
爰采麥矣?沬之北矣。雲誰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50]矣?沬之東矣。雲誰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鄘風》
【注解】
[44]爰采唐矣:爰(yuán),在哪裡。唐,女蘿,菟絲。
[45]沬(mèi):衛國的一個邑名。
[46]誰之思:思念的是誰。
[47]美孟姜矣:孟,排行老大。孟姜,與下文的“孟弋”、“孟庸”都是女子姓名,這裡是泛指,未必實有。
[48]要我乎上宮:要(yāo),邀約。上宮,城角樓。
[49]送我乎淇之上矣:淇,淇水。上,岸上,河灘。
[50]葑(fēng):蕪菁,大頭菜。ft
【今譯】
到哪裡采女蘿啊?衛國的沬鄉。心裡想着誰?美麗的姜家大姑娘。她等候我在桑林中,約我到高高的城角樓,送我送到淇水旁。
到哪裡采麥子啊?沬鄉的北方。心裡想着誰?美麗的弋家大姑娘。她等候我在桑林中,約我到高高的城角樓,送我送到淇水旁。
到哪裡采蕪菁啊?沬鄉的東方。心裡想着誰?美麗的庸家大姑娘。她等候我在桑林中,約我到高高的城角樓,送我送到淇水旁。
【釋義】
這是一首描寫男女約會和送别的情歌。三個從事采摘勞動的男子,分别愛慕着三個美麗的女子,一問一答的對唱,情意綿綿。送别時的情景,難舍難分。朱自清《中國歌謠》中說:那三個女子的名字,或許隻有一個是真的,或者全不是真的。無論是否确有這些女子,男子想要表達的美好感情已是一覽無餘。
木瓜
【原文】
投[51]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52]。匪[53]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54],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55],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衛風》
【注解】
[51]投:男女互相投贈信物,是民間的一種求愛方式。
[52]瓊琚(jū):美玉。下章的“瓊瑤”、“瓊玖”也是美玉。佩戴各種形狀和顔色的玉石,是古代的一種衣飾習俗。
[53]匪:同“非”。
[54]木桃:桃子。
[55]木李:李子。ft
【今譯】
有人贈予我木瓜,我用佩玉回贈她。不是簡單作報答,表明永久想着她。
有人贈予我桃子,我用美玉回贈她。不是簡單作報答,表明永久愛着她。
有人贈予我李子,我用寶玉回贈她。不是簡單作報答,表明終身陪伴她。
【釋義】
這是一首男女互相投贈信物以定情的民歌。木瓜、木桃、木李,都是普通的瓜果,瓊琚、瓊瑤、瓊玖都是美玉。一投一報,不僅是禮尚往來,更是薄來而厚往。其中寓含着以至誠之心與對方“永以為好”的深情。簡樸而深摯,有濃郁的鄉野情趣。
采葛
【原文】
彼采葛兮[56],一日不見,如三月[57]兮!
彼采蕭[58]兮,一日不見,如三秋[59]兮!
彼采艾[60]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王風》
【注解】
[56]彼采葛兮:彼,她。葛,葛藤草。
[57]三月:形容相隔時間很長。
[58]蕭:蘆荻,用火燒有香氣,古時用來祭祀。
[59]三秋:這裡指三季。
[60]艾:艾草。ft
【今譯】
姑娘去采葛藤草,僅僅一天沒見她,仿佛相隔有三月!
姑娘她去采蘆荻,僅僅一天沒見着,仿佛三季那樣長!
姑娘她去采艾草,僅僅一天沒見着,仿佛三年真漫長!
【釋義】
這是一首思念心上人的戀歌。深陷于情感世界的青年,正處于熱戀的幸福和甜蜜之中,僅僅和心上人短暫分離,心理的錯覺竟然使他感到如同隔了三月、三季、三年一般。分别是暫時的,綿長的是對姑娘的思戀。整首詩語言樸實清新,成語“一日三秋”就出于此。
萚兮
【原文】
萚[61]兮萚兮,風其吹女[62]。叔兮伯兮[63],倡予和女[64]。
萚兮萚兮,風其漂[65]女。叔兮伯兮,倡予要[66]女。
——《鄭風》
【注解】
[61]萚(tuò):草木落葉或脫皮。
[62]女(rǔ):同“汝”,你。
[63]叔兮伯兮:叔、伯,兄弟排行的稱呼。
[64]倡予和女:倡,同“唱”。和,配合。
[65]漂:同“飄”。
[66]要(yāo):和。ft
【今譯】
樹皮脫落枯葉飄,秋風吹你空中飄。小老弟呀大兄長,你來唱歌我和調。
樹皮脫落枯葉飄,秋風吹你任飄搖。小老弟呀大兄長,你唱我和樂陶陶。
【釋義】
這首詩寫的是男女同遊,女子邀男子共同歌唱的情景。女子熱情、直率,“小老弟呀大兄長”,稱呼甚是親熱,任誰都不忍拒絕這樣一位落落大方的好姑娘。郭沫若在《卷耳集:屈原賦今譯》中說:原始人每以唱歌為合歡之媒。于一定時日,男女相聚,男子競唱,女子擇其善于歌者而嫁之。看來男女唱和,并以此覓得佳偶,此歌可謂先聲。
狡童
【原文】
彼狡童兮[67],不與我言[68]兮。維[69]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與我食[70]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71]兮。
——《鄭風》
【注解】
[67]彼狡童兮:彼,那,他。狡童,調皮的小夥子,表示親昵。
[68]言:這裡指交談。
[69]維:因為。
[70]食:這裡指共食。
[71]息:寝息,安睡。ft
【今譯】
那個小夥太調皮,不和我交談。因為你啊因為你,使我吃不下飯去。
那個小夥太調皮,不和我共餐。因為你啊因為你,使我覺都睡不安。
【釋義】
詩中寫了一位女子因被戀人冷落而暗自埋怨。字裡行間都能體會到這個女子的細膩情感,而親昵稱呼更将她心底裡對戀人的期許表露無遺。無論是食不甘味,還是寝不安席,都是甜蜜的青澀,别有一番滋味。
褰裳
【原文】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72]。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73]!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74]。子不我思,豈無他士[75]?狂童之狂也且!
——《鄭風》
【注解】
[72]褰裳涉溱:褰(qiān),提起。裳,下身的衣服。溱(zhēn),鄭國的一條水名,在今河南密縣。
[73]也且(jū):語氣助詞。
[74]洧(wěi):水名,與溱水彙合。
[75]他士:别的男子。ft
【今譯】
你若愛我思念我,提起衣裳過溱水。你若變心不想我,難道沒人來愛我?你真是個傻小夥!
你若愛我思念我,提起衣裳過洧水。你若變心不想我,難道沒人來愛我?你真是個傻小夥!
【釋義】
這是情侶之間鬧了别扭時的戲谑之詞。女子告誡男子不要當薄情郎,語氣并非苦口婆心式的勸誡,而是語摯爽朗,快人快語。鄭振铎在《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對女子的直率贊賞有加:“這種心理,卻沒有一個詩人敢于将它寫出來!”
子衿
【原文】
青青子衿[81],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甯不嗣音[82]?
青青子佩[83],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甯不來?
挑兮達兮[84],在城阙[85]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鄭風》
【注解】
[81]衿:衣領。
[82]子甯不嗣音:甯不,怎麼不。嗣音,傳送音訊。
[83]佩:這裡指系佩玉的绶帶。
[84]挑兮達兮:挑、達,形容走來走去的情狀。
[85]城阙:城門兩邊的觀樓。ft
【今譯】
你的衣領顔色青,惦念沖撞我的心。縱然我沒去尋你,怎麼你不傳音訊?
你的绶帶顔色青,思念萦繞在我心。縱然我沒去尋你,怎麼不來把我尋?
走來走去我徘徊,觀樓之上把你盼。一天未曾見到你,仿佛相隔三個月。
【釋義】
這是一首女子思念戀人的詩歌。女子惦記着戀人,卻羞于主動去找他,反倒埋怨對方不主動追求。“子”、“我”對舉,突出“我”之情,有盼望,有失落。錢鐘書在《管錐編》中說:“‘縱我不往,子甯不嗣音?’‘子甯不來?’薄責己而厚望于人也,已開後世小說言情之心理描繪矣。”可見《子衿》成功地捕捉到了女子在戀愛時普遍存在的心理,即思念戀人卻反倒希望戀人來尋她。
蒹葭
【原文】
蒹葭蒼蒼[98],白露為霜。所謂伊人[99],在水一方。溯洄從之[100],道阻且長。溯遊[101]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102],白露未晞[103]。所謂伊人,在水之湄[104]。溯洄從之,道阻且跻[105]。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106]。
蒹葭采采[107],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108]。溯洄從之,道阻且右[109]。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110]。
——《秦風》
【注解】
[98]蒹葭蒼蒼:蒹葭(jiān jiā),蘆葦。蒼蒼,茂盛的樣子。
[99]伊人:那個人。
[100]溯洄從之:溯洄,逆流而上。從,跟從,追尋。
[101]溯遊:順流而下。
[102]凄凄:同“萋萋”,形容茂盛的樣子。
[103]晞(xī):幹。
[104]湄:岸邊。
[105]跻(jī):登高。
[106]坻(chí):水中的小高地。
[107]采采:茂盛的樣子。
[108]涘(sì):水邊。
[109]右:迂回,彎曲。
[110]沚(zhǐ):水中的小洲。ft
【今譯】
蘆葦長得茂密,深秋白露凝結成霜。我心中的那個人,就在河水的那一方。逆流而上追尋她,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去追尋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蘆葦長得茂密,清晨露水還沒有幹。我心中的那個人,就在河水那岸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道路險峻難以攀登。順流而下去追尋她,仿佛就在水中的小高地上。
蘆葦長得茂密,早上的露水還未全收。我心中的那個人,就在河水那一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道路險阻又迂回。順流而下去追尋她,仿佛就在水中的小洲上。
【釋義】
這是一首描寫追求意中人卻思之不得、上下求索的抒情詩歌。在秋天的早晨,不自覺地想到了心中的那個人,好似離得不遠,待到追尋時,卻又難以覓得。全詩共分三章,均以秋景起興,寓情于景,委婉動人。詩中的男子為了追尋心中的那個人,不畏險阻,矢志不渝,而那個人的美是如此朦胧,既沒有說明她的樣貌身姿,更沒有言語的交流,這種朦胧的意境使她趨于一種盡善盡美的境界,而男子的追求更像是一種指向理想的超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