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明朝最慘且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後

明朝最慘且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後

情感 更新时间:2024-11-27 16:28:30

明朝最慘且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後?在《大明風華》之中,仁宗皇後張妍是個非常喜歡作妖,而且自私自利的人,不僅一昧寵溺孫子英宗朱祁鎮,而且處處偏袒弟弟,結果弄出了一系列的大禍,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明朝最慘且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後?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明朝最慘且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後(明朝首位太皇太後)1

明朝最慘且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後

在《大明風華》之中,仁宗皇後張妍是個非常喜歡作妖,而且自私自利的人,不僅一昧寵溺孫子英宗朱祁鎮,而且處處偏袒弟弟,結果弄出了一系列的大禍。

然而真實的曆史上,仁宗張皇後與此截然相反,劇中張妍的原型是誠孝張皇後,是明朝第二位皇太後,也是第一位太皇太後,向來都是一代賢後,堪稱“女中堯舜”。

張氏是明朝第二位皇太後

出身普通,卻深受公婆喜歡的好媳婦

明朝建立之後,太祖朱元璋有感前朝屢屢發生的外戚幹政事件,所以立下規矩,朱家子孫的後妃、王妃等等,原則上不準從豪門顯貴家庭選擇,隻要女方家世清白,哪怕是農家女兒也是可以的,不僅如此,後妃的家眷,也不得入仕參政,以防形成外戚勢力。

洪武二十年,燕王朱棣長子朱高熾被正式冊封為世子,一同受到冊封的,還有朱高熾的世子妃張氏,這位張氏出身尋常,因為被選入燕王府嫁給了朱高熾,其父親張麒按照常例被授予了錦衣衛指揮使的職缺,這在明朝,也是常規做法。

朱棣與正妻徐氏膝下有三個皇子,長子就是朱高熾,雖然太祖朱元璋很喜歡這個儒雅安靜的皇孫,但是朱棣卻不喜歡這個兒子,因為朱棣覺得朱高熾肥胖好靜,根本不像自己,所以他更喜歡次子朱高煦與幼子朱高燧,當然,太祖對于為非作歹惹是生非的朱高煦與朱高燧,極其厭惡。

朱棣劇照

盡管如此,可朱棣夫妻倆卻很喜歡朱高熾的妻子張氏,自從張氏入門,不僅恭順孝敬,侍奉朱棣夫婦盡心盡力,而且張氏生下的兒子朱瞻基深受朱棣的疼愛。

傳說,建文帝削藩的時候,朱棣對于到底要不要起兵反抗猶豫不決,一天夜裡,朱棣夢見了父親朱元璋,将一個大玉圭給了他,并說“傳世之孫,永世其昌”,朱棣驚醒後,宮人來報世子妃張氏産下長子,也就是朱瞻基。

年少時期的朱瞻基聰穎好學,騎射俱佳,朱棣對于張氏還有朱瞻基母子倆非常喜愛,他最終沒有廢黜朱高熾,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個兒媳與兒媳所生的好皇孫。

仁宗夫婦劇照

從世子妃到太子妃,為公公打理後宮事務

靖難之變後,朱棣成功奪位稱帝,與此同時,朱高熾從燕王世子變成了皇太子,而張氏也從世子妃成為了太子妃。

朱棣成為了皇帝,他的妻子燕王妃徐氏自然也就成為了皇後,但是徐皇後在永樂五年就早早離開了人世,朱棣與發妻感情深厚,在徐皇後去世後并沒有再重新冊立皇後,可朱棣常年在外征戰,偌大的後宮不能沒人來打理,于是,朱棣做主,讓太子妃張氏來管。

張氏作為太子正妃,也就是未來皇後,而朱棣的後宮之中,皇後之位空缺,其他妃嫔哪怕是貴妃,在禮法上也低張氏一等,得到管理後宮的實權之後,張氏或許也成為了曆來權柄最大的一位太子妃,将朱棣的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

《大明風華》中的張妍

做了不到一年皇後,就成了明朝第二位皇太後

明永樂二十二年,朱棣在北伐的時候病重去世,太子朱高熾登基稱帝,張氏順理成章成為了皇後,朱高熾膝下共有十個兒子與七個女兒,其中有三子一女出自張氏腹中,朱高熾雖然長得噸位比較大,但是對于後宮之事卻很有興趣,他的妃嫔數量也并不少。

皇帝耽于床笫之歡,這種事情雖然史料上諱莫如深,卻也并非完全沒有記載,朱高熾的身體本來就不好,又如此不知保重,這讓張氏非常着急,但她卻也并沒有什麼法子。

洪熙元年一天夜裡,朱高熾夜觀星象發現星辰有變,急召内閣楊士奇等人,稱“天命盡矣”,不久之後,朱高熾果然在欽安殿猝然駕崩,僅有四十八歲,張氏在皇後之位上待了不到一年就結束了。

仁宗皇後張氏

朱高熾駕崩後,朱瞻基即位為皇帝,而張氏這個生母也就成為了皇太後,太祖朱元璋小時候母親就去世了,所以洪武年間并沒有太後,而建文帝登基後,其生母呂氏為皇太後,也是明朝第一位皇太後,隻不過永樂元年,呂太後被取消了太後尊位。

朱棣更不必說,不管其生母到底是馬皇後還是其他人,他登基後也是沒有皇太後的,所以北京皇宮之中并沒有預留皇太後的寝宮,張氏成為皇太後之後,自然不能繼續住在皇後寝宮坤甯宮之中。

為了讓母親住得舒心,朱瞻基劃撥巨款,另外建造仁壽宮作為張氏的寝宮,張氏住進去之後仁壽宮也就成為了曆代明朝太後與太皇太後居住的宮殿。

仁宗皇後張氏

太後生了個好兒子,過上了好日子

朱瞻基登基之後,尊奉母親張氏為皇太後,盡管那時候的宣宗朱瞻基已經年近三十,但是很多的軍國大事,他都要去請張太後裁決,聽從她的意見才會施行,雖然張氏并沒有像以往的皇太後那樣垂簾聽政,但是她仍舊掌握着相當的大權。

除掉謀逆的叔叔漢王朱高煦之後,明朝也進入戰略收縮期,與北方瓦剌的戰事有所暫停,原本在安南設立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也被裁撤,明朝退出了越南,永樂時代的鄭和下西洋,在第七次完成後正式結束。

當時的大明朝,海内安泰平和,宣宗也經常侍奉着母親到處遊玩,兩宮之間十分和睦,母慈子孝天下皆知,朱瞻基雖然很親近母親,但也是個有能耐的皇帝,所以大多數的事情其實也用不着張太後過多操心,張氏的生活也算十分舒坦。

張太後與孫太後

輔佐皇孫,祖母攝政,明朝首位太皇太後

朱瞻基在位的時候,張氏的生活也算安樂,隻可惜,明朝大多數的皇帝都不是長壽的,宣德九年,年僅三十八歲的朱瞻基駕崩,做了九年皇太後的張氏,又成為了太皇太後,他也成為了明朝第一位太皇太後。

朱瞻基去世的時候,長子朱祁鎮才九歲,朝野之中傳說着張太後要冊立另一個兒子襄王朱瞻墡為新皇,惹得流言紛紛,但很快,張氏召集群臣,當衆宣布朱祁鎮即位為皇帝,将一切完全敲定,以免有人趁機作怪。

因為朱祁鎮當時年紀很小,根本就理不了事,因此大小事務還是要由張氏做主,内閣請求希望張氏垂簾聽政,但張氏卻拒絕了,她認為太祖留下的“後宮不能幹政”的規矩不可違背,自己隻不過因為皇帝年幼,無奈之下才幫着處理朝政事務。

張氏是明朝第一位太皇太後

明朝時期,丞相制度被廢除,權分六部,大事小情全都被皇帝包攬,但因為工作量實在太大了皇帝難以承受,因此又誕生了内閣制度,從太祖時代發展幾十年後,到正統年間,内閣制度已發展相對完善。

于是,張太後帶着孫兒朱祁鎮做做樣子,大多數的事情還是交給内閣幾位重臣處理,不到非她不可的時候,她通常都不會做出幹涉,朝廷運轉十分妥帖。

張太後的确有攝政甚至稱制的基礎,但是她卻并沒有這麼做,她不僅自己不願垂簾,而且也處處約束自己的家人,張太後的弟弟張升為人敦厚本分,确實有才能,但是張氏為了避嫌,從來不讓張家人參與國家大事的讨論決定,所有封賞也都按照慣例進行,從不逾越。

張太後

若張太後得以長壽,未必會有土木堡之變

明正統十四年,明朝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英宗朱祁鎮不顧群臣反對禦駕親征,結果被瓦剌俘虜,明朝精銳損失殆盡元氣大傷,瓦剌大軍差點攻破京師,弄得明朝江山不保,這就是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變的發生,與英宗固然有很大關聯,但也與另一個人有很大聯系,那就是王振。

從頭到尾,王振對于英宗的鼓動挑唆,還有錯誤引導,都是造成後面悲劇的直接原因,如果沒有王振這個家夥,未必會發生如此大禍,倘若張太後還在,王振也絕翻不出大浪。

明英宗是張太後一手帶大

王振是朱祁鎮的近身侍從,但這個人非常不老實,張太後在世的時候,也知道王振不本分,卻也知道孫兒離不開王振,為了避免王振作怪,張太後三天兩頭把王振叫去仁壽宮臭罵一頓各種處罰,一旦知道王振染指内閣議事,張太後立刻進行懲戒。

對于祖母的做法,英宗也從不敢違逆,畢竟朱祁鎮也是張太後帶大的,但對于這個孫兒,張太後雖然疼愛,卻也懂得分寸,朱祁鎮對祖母既敬畏又親近,王振受罰,英宗隻敢聲淚俱下跪在地上哀求祖母,卻不敢與祖母對着幹。

可以說,張太後在世的時候,不管英宗還是王振,都不敢亂來,一切盡在掌握,隻可惜正統七年,張太後病重,她留下遺诏勉勵大臣輔佐英宗,随即崩逝,與仁宗合葬獻陵。

明朝最不靠譜皇帝明英宗

明末査繼佐在《罪惟錄》中言:嗟一振帝翼之為虎,後視之如雛,使長視得見正統之十四年,可無土木之變。

對于張太後的能力與德行,曆來都稱贊有加,将其稱作是女中堯舜,她臨終的時候仍舊懇請朝廷重臣幫助自己的孫兒朱祁鎮處置朝政,心心念念的都是江山,但在生前,明明有足夠的機會名正言順垂簾聽政,但她怎麼都不肯。

隻可惜,張太後去世之後,内閣的“三楊”也相繼退出朝堂,孫太後對于兒子疏于管教,對于王振的壓制力也遠遠比不上婆婆張太後,英宗愈發任性妄為,王振也不斷幹涉朝政,最終弄出了土木堡之變,若張太後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張太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