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見·握書姑娘
人懂知足,離苦得樂。
年輕的時候,總以為什麼事都弄清楚,什麼理都争明白才是真本事。
後來年歲漸長,閱曆漸深,才終于明白:
适當糊塗,學會知足,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01
糊塗是本事
作家蘇芩說:“曾經以為自己活得很明白,後來才發現,一個真正活明白了的人,不會忍心讓自己活得太明白。”
人到了一定年紀就會發現,活得太明白是一種負累,事事都在意計較,隻會給自己徒增煩惱。
魯迅和林語堂之間,曾發生過一件令人唏噓的事情。
當初,兩人住在同一個院子裡,是志趣相投的好朋友,經常一起讨論文學。
一天晚飯後,兩人坐在一起一邊喝茶抽煙,一邊高談闊論。
期間,魯迅随手将吸完的煙頭一扔,沒想到煙頭正好落在林語堂的蚊帳上,把蚊帳燒了一個窟窿。
林語堂對此非常生氣,毫不留情面地将魯迅斥責了一頓。
魯迅覺得自己是無心之失,對方卻如此小題大做,未免太不顧朋友情誼了。
于是毫不客氣地反駁:“就算完全燒了又怎樣,一共也不過5塊錢罷了!”
林語堂一聽更生氣了,兩人便争吵起來,此後再也不往來。
曾經意氣相投的好友,卻因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大傷和氣,自此絕交,讓人深感遺憾。
其實,生活中的許多矛盾和糾葛,就在于太較真,什麼都想争個輸赢,辯個明白。
《道德經》有言:“聖人之道,為而不争。”
真正智慧的人,忍辱不辯,寡言不争。因為他們明白,為小事着急上火,耿耿于懷,隻會因小失大。
适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聾作啞,才能活得輕松自在。
《紅樓夢》裡有一回,王熙鳳為了讨好賈母,故意當衆捉弄劉姥姥。
讓劉姥姥用滑溜溜的筷子夾鴿子蛋,還在劉姥姥頭上插了許多五顔六色的花,把她打扮成了一個風流的“老妖精”,逗得衆人捧腹大笑。
當衆扮醜出洋相,還被衆人嘲弄取笑,按理說這種事放在誰身上都會生氣。
但劉姥姥不僅沒有計較,還順勢拿自己開涮:
“我雖老了,年輕時也風流,愛個花兒粉兒的,今兒索性做個老風流!”
其實,對于王熙鳳等人故意戲耍她這個鄉下老太太,讨賈母歡心的心思,劉姥姥心知肚明,隻是故意選擇了裝糊塗,逗大家一樂。
看穿不揭穿,看破不說破,這便是劉姥姥的智慧之處。
揣着明白裝糊塗,既成全了别人,又不至于讓自己陷入難堪。
季羨林曾說:“人生在世,有時的确需要聰明,但更少不了糊塗。”
糊塗不是蠢,不是傻,而是一種不計較的豁達,一種通權達變的智慧,一種能屈能伸的本事。
為人處事,該明白的時候不裝懵,該糊塗的時候不較真,才能遠事端,少是非。
02
知足是聰明
《道德經》有言:“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人心不足蛇吞象。即便已經擁有了很多,卻還妄想着得到更多,是人性的深處的惡。
魯國有二人,一貧,一富。
貧者常常喜樂安然,富者卻終日愁容滿面。
一天,富者忍不住問貧者:“你貧窮如斯,為什麼卻如此快樂?”
貧者答:“我雖貧,但身上衣,口中食俱全。無以憂,可得其樂。
你有良田千頃,牛馬成群,為什麼還總是不快樂?”
富者歎氣道:“我資财雖多,但有人比我更富,我自然不樂。”
貧者雖貧,但能安貧樂道,淡然享受生活裡的幸福和美好。
富者雖富,但欲更富,增添了許多苦惱,失去了許多樂趣。
恰如北宋詩人林逋在《省心錄》裡寫的: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一個人能否活得舒心,并不在于财富的多寡,而在于欲望的大小。
貪欲過盛,隻會活在無謂的痛苦之中,懂得知足,自然歡喜常随,快樂常伴。
《大莊嚴經論》中記述過一位居士的故事:
這位居士生活困窘,缺衣少食,被人譏笑為“最貧窮的人”。
但無論生活是貧是富,日子是好是壞,他始終堅守佛祖所贊美的知足德行,随遇而安,知足常樂。
他時常口誦一首偈語:“無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親,涅槃第一樂。”
這世上大凡智慧之人,無論處于什麼樣的境地,都懂得保持知足的心态,恬淡的心境。
不貪求,不妄圖,在物欲橫流的俗世,為内心保留一份淨土,給自己增添一份幸福與快樂。
正如淨空法師所說:“人懂得知足,心開意解,真正離苦得樂。”
03
心要簡單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位叫“瞎半仙”的算命先生,為了生計裝成瞎子,戴上一副墨鏡周遊四方。
在他的算命生涯裡,遇到過各種各樣的人。
大家都以為他是真瞎,隻會閉眼替人算命,不能睜眼看這現實世界。
于是有貪财之人明目張膽拿走他面前的算命報酬,也有好事者當着他面做一些不尊重他的小動作。
而事實上,瞎半仙全都看得一清二楚。
但對于别人對他的冒犯,他隻是淡然一笑,從來不放在心上。
對于順走他算命報酬的人,他也一副無所謂的态度,當什麼都沒發生一樣。
這種既不為小事較勁,也不為小利糾結的活法,讓他少了許多煩惱,活得很是潇灑自在。
人到了一定年紀,形形色色的人見多了,大大小小的事曆過了,漸漸地悟透了一些東西。
明白锱铢必較隻會給自己找不痛快,貪心不足終會反受其累。
是是非非前少一些計較,虛名浮利前少一些貪心,才是真本事,大智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