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陝西省青銅器圖解

陝西省青銅器圖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5 16:22:01

探秘場地:

寶雞市扶風縣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周原青銅範鑄實驗基地

本期主講人:

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周原青銅範鑄實驗基地、周原博物館青銅範鑄工藝研究所所長董子俊,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研究員馬宏林

陝西省青銅器圖解(陝西文物探探探)1

大家在博物館裡看到的青銅器都是重要文物,它們或大或小,有的肅穆莊嚴,有的寒光閃閃,有的精巧細緻。

古人是如何鑄造了這些青銅器?

5月20日,“陝西文物探探探”欄目組來到了位于寶雞市扶風縣的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周原青銅範鑄實驗基地,這裡也是周原博物館青銅範鑄工藝研究所。

研究所負責人董子俊先生,和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研究員馬宏林先生,一起為華商報記者和在線觀看直播的網友解疑答惑。

模範本義指的是鑄造青銅器的模具

董子俊先生介紹,鑄造青銅器不僅要有銅、錫、鉛等原材料,還要有模範。現代人常說的“模範”這個詞,經常使用的其實是其引申義。模和範的本意,就是指鑄造青銅器時使用的模具。

以使用範鑄法工藝鑄造青銅鏡為例,首先要用合适的石材陰刻成石模。所謂陰刻,就是指紋飾是凹進去的。

然後用這個陰刻的石模翻制成陽刻的泥模,這個泥具就具有了想要鑄造的青銅鏡的樣式和紋飾特征。再把這個陽模陰幹後燒制成陶化狀态,然後再用它翻制成具有陰刻特征的泥範,再次經過陰幹和1000℃高溫焙燒制成陶範,之後就可以用這個陶範配合一塊平闆陶範進行預合、預埋。

在這之後,将燒融的銅液從澆鑄口澆入範中,冷卻定型後,再将陶範打碎就可取出銅鏡。

“也就是說,石模是想要的器物的源頭,這個東西可以重複使用。但用它經過兩次翻制之後制成的陶範卻是一次性的,燒鑄完成後必須打碎才能“破殼取器”。

陝西省青銅器圖解(陝西文物探探探)2

從石模到陶範 要經過兩次翻制過程

原理說起來很簡單,那麼究竟如何才能制作出石模?又是如何從石模翻制出泥模,再從泥模翻制出陶範的呢?

馬宏林介紹,做石模首先要選取合适的石材。有的石材在雕刻時,一鑿下去一塊或一條就下來了,所以并不适合做青銅鏡的石模。他拿起台子上的石模說:“這塊青銅鏡石模選用的就是石灰石,也被稱為黑玉,石質堅硬,鑿子每次鑿到哪裡,隻能鑿下來一點,這樣才能保證青銅鏡紋飾清晰。”

董子俊說,石頭材質硬度大,刻出來的紋飾的密度就比較好。仍以制作青銅鏡為例,古人拿到合适的石材,會用圓規對石材劃線打點,然後進行規劃和雕刻。石模制好後,把合适的土料倒進石模夯實後然後就會得到泥模,風幹後高溫處理得到陶模,然後再用陶模來翻制泥範。

研究所工作人員陳師傅現場演示了從陶模翻制泥範的過程。他拿出一個木制的方形器具,把陶模放了進去,然後刷上了一層隔離劑,之後開始篩子往上面篩比較細的土料,篩到一定厚度之後又開始曬稍微粗一些的土料,之後開始用工具進行夯實,然後又用東西把夯平的劃出縱橫交錯的紋理,然後開始往上面倒粗的土料,之後再次夯實。然後就得到了一塊泥範。

為什麼一定要把夯平的面再劃花?馬宏林介紹,這就好比補自行車胎,必須要把漏氣的内胎表面用锉刀锉毛,塗上膠水之後才能讓它和同樣被挫毛的膠皮更緊密地粘和在一起。

華商報記者注意到,院内棚子下放置了大量像磚坯一樣的泥範,它們都正在等待陰幹之後被燒制成陶範。董子俊介紹,在進行範鑄之前,這些泥範要被燒制24個小時以上才可使用。

陝西省青銅器圖解(陝西文物探探探)3

制作完成的青銅鏡 竟然是水銀色的

要使用陶範鑄造青銅鏡,下一步很重要的就是把銅、錫、鉛按一定比例配好後,放進坩埚裡将他們燒熔。

究竟到了什麼程度才算是到了火候?董子俊介紹,當看到融化的銅液呈現出雪青色,也就是所謂的“爐火純青”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澆鑄了。這也是“爐火純青”一詞的本意。

在澆鑄之前,範已提前合好并用鋼筋卡緊埋好。待銅液燒到火候,就不能再等了,必須立即将坩埚裡的銅液倒進合好的範裡。

工作人員現場進行了青銅鏡澆鑄過程的演示。當坩埚被燒得通紅透亮,裡面的銅液也呈現出同樣的色彩,陳師傅開始将坩埚裡的銅液順着澆鑄口往合好的陶範裡澆鑄,澆滿了之後銅液從澆鑄口溢出來,這情景有些像火山口噴湧的熔漿。

現場一共擺放了五組合好的陶範。澆鑄完成之後,待溫度冷卻,陳師傅敲開其中一組陶範,裡面已經出現了兩個青銅鏡的雛形。原來這個陶範一次可以制作兩面青銅鏡。這些青銅鏡雛形連着澆鑄口的的部分要被切割掉,然後進一步還要經過六七個步驟的處理,才能真正成為光可鑒人的青銅鏡。

董子俊拿出一面已經做好的青銅鏡給大家看。和想象中不一樣的是,這面青銅鏡竟然和現代玻璃制作的鏡面顔色很相近,呈現出水銀色,表面非常光滑,和現代玻璃鏡面不相上下。若不是拿在手中感到沉甸甸的,另外背面紋飾精美,真不覺得這竟然是一面青銅鏡。

為什麼會這樣?董子俊介紹,這是由于銅錫鉛配比時,錫的配比比較大。制作青銅鏡要求的就是表面光滑能抗氧化,所以就是這樣子的。若是鑄造武器,對強度要求比較高,那配比就是另外一種方案了。

陝西省青銅器圖解(陝西文物探探探)4

大的青銅器 需要多塊範組合鑄造

“像銅鏡這樣比較小、比較簡單的物件可以一次性澆鑄完成。大的且器型比較複雜的青銅器比如青銅鼎,配合的範數量更多,屬于塊範組合,然後一次性澆築成形。當然,東周時期也有分鑄組裝工藝,是一部分一部分鑄成之後再進行工藝組裝。所以有的青銅器是可以拆開的,比如越王勾踐劍使用的就是分鑄工藝。在澆鑄過程中,經常會留下制作工藝的特征,比如器物上的範線、芯痕、芯撐孔,就可以用它來判斷古人在鑄造時用了幾塊範,用的是怎樣的工藝。”

馬宏林研究員說,正是由于範鑄青銅器離不開陶範,殘存在青銅器上的陶範最終就成為了使用熱釋光進行測年的重要線索。“如果直接對青銅器進行測年是很難的,但通過它燒制時留下的範土就可以對它進行準确測年了,這也是我做的工作。”

複制一件青銅器,成本需要多少錢?董子俊介紹,使用範鑄法鑄造一塊小的青銅鏡成本也就幾百元,而要用範鑄法複制大的青銅器,成本肯定會很高,具體要多少需要經過預算才能知曉。另外即便做出來,也隻能作為工藝研究之用,不能作為産品。

失蠟法鑄造可一次成型 現代航空工業還在用

在周原博物館青銅範鑄工藝研究所,展陳了很多的複制的青銅器物。若不是提前知道這些都是仿制品,還以為來到了博物館。華商報記者注意到,這裡複制的青銅器,不僅有大名鼎鼎的何尊(最早的“中國”二字就記載這個器物上面),而且還有很多帶有文字的青銅鼎。和文物相比,他們相差的隻是年份。

董子俊介紹,除了範鑄法,青銅器鑄造還有一種方法,叫做失蠟法。

這種方法的特點就是先用蠟雕刻出一個想要的器物,并添加澆鑄水口,然後用泥料把它全部包裹起來,再進行脫蠟程序使其形成殼體,同時将蠟回收以再次利用。然後把殼體用800℃的溫度進行高溫焙燒,降溫之後進行熱模澆鑄。澆鑄完成也要打碎殼體,然後取出器物,削掉多餘的澆鑄水口,一件器物就鑄成了。

“因為失蠟法是整體澆鑄的,所以看不到範線。它的好處是,可以一次性鑄造出很複雜、很薄的器物。另外由于是一次成型,連成一體的,失蠟法鑄造的東西強度也更好。在現代航空工業中,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也采用了失蠟法。”

董子俊介紹:“現代蠟模工藝就是從古人所說的失蠟法而來,用這種方法鑄造的東西成本也要節省很多,比如複制一個原大的何尊作為工藝品,也就幾千元,若使用範鑄法來鑄造,成本有可能得幾十萬元。”

陝西省青銅器圖解(陝西文物探探探)5

“青銅器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

董子俊的父親董亞巍老先生研究了一輩子青銅器鑄造,今年已78歲,他也是湖北鄂州博物館副研究員、名譽館員。鄂州也被稱為“銅鏡之鄉”,他已堅持青銅鏡範鑄法幾十年。

董亞巍老先生介紹,盡管青銅器最早出現什麼時代考古學還沒定論,但新石器時代晚期也被稱為“金石并用”時代,這裡所說的“金”指的也就是青銅器。距今四千多年的齊家文化發現的青銅器,物件都比較小,其中包括在青海和甘肅發現的青銅鏡。更早一點,甘肅馬家堡文化中也發現了青銅器。應該在夏代晚期就出現了青銅器,之後經過商代,在西周時期青銅器成為了禮器。實際上,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就在青銅器,很多人可能沒有這樣想過。但從語言上也可以窺知一二。比如咱們經常說的‘節約’現在已成了動詞,它本意是名詞,原指馬具上的器件,起節制約束作用;管和轄本來是指古人車恵上的部件,是名詞,現在變成了動詞;武的本意是止戈,就是指要通過武力最終達到和平;權的本意指砝碼,多一點少一點天平兩邊就不會平衡,最後就演變成權力的意思。此外,還有鳴金收兵、草木皆兵等很多詞,這些都和青銅器或青銅器鑄造過程相關。更不用說,中國這兩個字最早就見于青銅器鑄造的何尊上。所以也可以說,青銅器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

華商報記者 馬虎振/文 強軍/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