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雲台》:蕭燕燕的孩子個個長大,渤海妃的孩子為何夭折?
《燕雲台》演到第37集,主上捺缽期間,各部族朝貢财寶特産,渤海國進獻了幾十名美女,顯得十分與衆不同,難道别的部族沒有美女?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渤海國的确出美女。
渤海國在哪呢?在曆史上它存在了多長時間?
渤海國并不在渤海邊,而是遠在最東北的地方。渤海國是唐代靺鞨人建的國家,這個民族很陌生是吧?這是我國古代的少數民族,生活的區域在我國東北,在曆史長河中,它的名字改變過很多次。
商周的時候,這個民族叫 “肅慎”,戰國叫“挹婁”,北魏稱“勿吉” ,隋唐時寫作靺羯。遼宋時期恢複了最早的肅慎名稱,但漢語中改譯為女真或女直,打敗宋的金也是這一民族,當時叫女真,首領是完顔阿骨打。
清代建立後,清太宗皇太極将已經統一的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稱統一廢除,改族名為滿,延傳至今。
靺鞨人生活在松花江一帶,一直受高句麗控制,唐高宗時滅了高句麗,靺鞨人向内遷移,移居營州(今遼甯朝陽)一帶,營州是唐王朝統治東北的政治中心,設有營州都護府。
696年,是武則天統治時期的天寶元年,因為營州都督對當地契丹人、靺鞨人的殘暴統治,激起反抗,武則天為了分化反唐勢力,将靺鞨人分而治之,封了兩個大官,企圖引起内鬥,但靺鞨人沒有上當,趁唐朝動亂之際帶領族人東渡遼水,回到長白山下牡丹江上遊一帶,在今吉林省敦化縣城的敖東城建城定居,這裡曾是“挹婁”的故地。
698年,武則天聖曆元年,靺鞨人建國自立。
713年,唐玄宗開元元年,靺鞨人首領受唐封為左統衛大将軍、渤海郡王,在其統轄的地區置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此後,這個地方被稱為渤海國,雖然叫國,其實是唐王朝的忽汗州,是唐朝的組成部分。
渤海最繁盛時,疆域包括“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包括了大半個朝鮮半島。其中設置在烏蘇裡江東岸一帶有四府十一州,轄有今綏芬河流域及烏蘇裡江、興凱湖以東至海濱之地。
渤海國重視農耕與唐文化,使用漢字,處于發達的封建社會形态,對祖國東北地區的開發作出了重要貢獻。
而同時期的契丹仍處于原始的部族社會,一直到唐末,耶律阿保機趁機崛起建立起契丹國,也不過剛剛到奴隸制國家。
就文化和農耕文明來說,契丹是野蠻落後的。但他們太尚武力,東征西讨,統一了整個北方,在取得燕雲十六州前,他們首先征服了渤海國,并将皇太子耶律倍派去治理渤海國,封為東丹王,意思是東部契丹。
渤海國地處白山海水間,肥沃的黑土地富産各類農産品,這裡成了契丹的糧倉,契丹後來得了燕雲十六州,這裡也成了契丹的聚寶盆,契丹人以戰養戰,他們連年打仗的後方補給多依賴這兩個基地。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物産豐富的渤海國沒有給耶律賢朝貢其他物品,而是送上幾十名美女呢?
我猜有兩個原因:
其一,渤海國的物産早已是統治它多年的大遼司空見慣的了,很難再有新鮮玩意。
其二,美女曆來是最有效的武器,你就看耶律賢那個身體,送幾十個美女不是催命嗎?雖然電視劇中因為玉箫的到來,似乎緩解了耶律賢的病疾,還為他生了個兒子,他不還是在34歲就一命歸西了嗎?
《燕雲台》中的渤海妃是耶律賢的真愛,耶律賢死後,渤海妃連孩子都不管了,寫封遺書把孩子托付給蕭燕燕,說自己要去黃泉路上陪主上。這樣的情節,讓人感動于生死相随的愛情。但是否真有其事,無從考證,因為曆史沒有留下隻言片語。
唯一的事實是,耶律賢四個兒子,蕭燕燕生的3個兒子順利長大,一個當主上,另外兩個手握重權,而渤海妃生的孩子藥師奴早早夭折了。
我很喜歡看《燕雲台》這部劇,它激起了我看《遼史》的濃厚興趣,去年老公送我一套完整的《二十四史》,繁體字、豎版,我哪有耐心看?但自從看了這部劇,5冊《遼史》被我翻得快打卷了。
和很多人一樣,我在狂熱追劇中,為此開了騰訊會員,但我不讀《燕雲台》小說,害怕自己被帶偏。作為一名曆史愛好者,曆史領域的創作者,在讀了《遼史》後,我寫的文字,願能作為你追劇的補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