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張愛玲最為著名的代表作,《傾城之戀》當之無愧成為“張愛玲時代”的縮影,是對那個時代深刻的诠釋。張愛玲是跟魯迅一類人,都是批判現實。隻不過魯迅更多地揭露社會現實,而張愛玲是通過婚姻與愛情辛辣地諷刺了封建婚姻制度的落後及其對人的迫害。
故事發生在香港,上海來的白家小姐白流蘇,“從一個夢被推向另一個夢,一個火坑跳到另一個火坑”。她經曆了一次失敗的婚姻,身無分文,在親戚間備受冷嘲熱諷,看盡世态炎涼。偶然認識了潇灑多金的單身漢範柳原,便拿自己當做賭注,遠赴香江,博取範柳原的愛情,要争取一個合法的婚姻地位。兩個情場高手鬥法的場地在淺水灣飯店,原本白流蘇似是博輸了的。但在範柳原即将離開香港時,日軍開始轟炸淺水灣,範柳原折回保護白流蘇,在生死交關時,兩人才得以真心相見,許下天長地久的諾言。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作品中氣質十分獨特的一部,除了精巧的結構和語言以外還有非常難得的浪漫氣質。張愛玲大概是不屑于描寫浪漫的,因為感情太經不起推敲,隻有利益才是永恒的人心所向,所以她筆下很少能見到這樣的筆觸,而白流蘇與範柳原之間的“浪漫”也并不是金波玉液,而是要打落牙齒往肚裡咽的。
張愛玲的很多作品中都有對愛情與戰争的描寫,或許這也是一種對照:男人和女人的愛情,過程就如同一場戰争,各種試探、争鬥,然後偃旗息鼓。而《傾城之戀》應該算是對這個主題描述得最深刻、最仔細的一部作品。
像是小說的最後,“胡琴咿咿啞啞拉着,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想那胡琴也在讀者悲憫的情懷裡奏出綿綿如絮的惆怅,這份惆怅在于白流蘇與範柳原畸形的淩駕于整座城市淪陷基礎上的愛戀,也在于二人終歸無法為對方改變的頑固的“個人主義”。總而言之,二者的矛盾預示着他們即使走在一起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亂世隻能成全他們無靈魂的婚姻,卻無法成全他們惺惺相惜的愛情。白流蘇與範柳原的愛情結局了,張愛玲的時代,卻開始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