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泗水縣城區改造

泗水縣城區改造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2 13:43:43

泗水縣城區改造(濟甯泗水讓爐火)1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8月6日訊(通訊員 宋娜 李強)山東省濟甯市泗水縣,在柘溝三村一間土制瓦房内,一位老人正聚精會神地在石台上揉着泥條。這位老人叫劉敬傑,今年74歲。他從九歲開始跟着父親“玩泥巴”,十六歲時已經掌握了全套的制陶工藝。

“泗水制陶到我這一代,已經是第十二代。”劉敬傑說,作為見證者,他親曆了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陶器在大江南北的暢銷,也見過九十年代土陶産品市場的漸漸萎縮。如今,他正在見證着泗水民間制陶在新時代煥發出的新光彩。

泗水民間制陶曆史悠久,薪火相傳,民間制陶始于大汶口文化時期,距今有六千多年的曆史。《史記·五帝本記》記載的‘舜耕曆山,漁雷澤,陶河濱’中的制陶之地,指的就是泗水柘溝。

劉敬傑能将一捧捧泥土經過澄泥、搓泥、拉坯、整形、陰幹、晾曬、燒窯等二十道工序,燒制出各種陶器,涵蓋從缸類、盆類,再到甏類、罐類等約有60個品種,全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具,曾被當地百姓親切地稱為“柘溝家什”。

直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随時鐵和塑料制品的快速發展,土陶産品市場漸漸萎縮。但以劉敬傑為代表的民間手藝人,依然在“泥巴藝術”的道路上追逐着。

讓泗水民間制陶這一古老傳統技藝重新煥發光彩,傳承和創新依然是不二法門。

在柘溝民間制陶體驗基地,一位年輕人正在給研學團隊上課,學員們全神貫注地拉坯,體驗土陶制作的工藝流程,感受陶制作的工藝魅力。這位年輕人就是魯陶工藝品有限公司經理姜彬,他說:“作為年輕的一代制陶人,要融入現代陶藝思想,現在已研發鑲嵌陶、龜裂陶、開片陶等系列新産品。制陶體驗基地是泗水縣文旅局用非遺專項資金打造的,将我們的土陶工藝傳承帶走。”

姜彬和弟弟姜通都是“90後”,自幼跟随父親姜茂功學習現代制陶工藝,如今,在泗水當地是青年制陶藝人中的佼佼者。參加省級傳承人培訓班3次,榮獲第二、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銀獎、“民間工藝大師”之稱,在當地的陶器生産中起到模範作用,開創了現代制陶工藝的新篇章。

為提高土陶制品的附加值,泗水的“泥巴藝術”追夢人們,開始與書法、繪畫等藝術家“強強合作”,嘗試将文學藝術與制陶工藝完美交融,在特殊器型上撰寫書法,經高溫燒制後,土陶産品從實用品過渡成藝術品,往往成為收藏者的“最愛”。

魯柘硯,是中國古代四大名硯之一的澄泥硯,今年84歲的楊玉祯是魯柘硯研制的旗幟人物,是《柘硯制作技藝》省級傳承人。他從選料配比到焙燒,采用最傳統的制作工序,通過自然窯變,得到的色彩有罕見的鳝魚黃、蟹殼青、朱砂紅、桔黃、黑灰、褐等稀有顔色,賦予魯柘硯更神奇厚重的藝術魅力。目前,魯柘硯有10餘個花色,500多個品鐘,款款是文化愛好和收藏者的“寶貝”。

“這是球磨車間,這是沉浮車間,這是制坯車間……”儒陶技藝傳承人尤躍,揮着帶着陶泥的雙手,熱情地介紹儒陶傳統制作工序。當來到儒陶産品陳列廳,上百種産品映入眼簾。

泗水縣城區改造(濟甯泗水讓爐火)2

“這是中國土造淨水器,能過濾雜質,吸附氯元素,能改變水的PH值呈弱堿性。我們的産品有茶具、酒具、餐具、灸具四個系列。”尤躍随手拿起一個陶杯,自信地說:“它具有一定的養生保健功能,它們每一件都是孤品,這就是手工制陶的魅力所在。”

儒陶是傳承與創新相結合,采用當地獨有的五色陶土與高嶺土,按照科學配比,先後試用了數百次配方,燒制上千窯,最終成功研發符合現代家庭生活氣質的高溫陶器。高溫陶的燒成,改寫了柘溝低溫陶的千年曆史。目前,儒陶瞄準現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品味,向既注重工藝又注重功效的方向發展,讓更多消費者用上健康産品。為做大做強現代制陶産業,他們以師帶徒的方式,已培養了100多名“小有名氣”的制陶工藝傳承人。在當地,制陶技藝已成為一種時尚,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制陶隊伍。

為了加大對泗水民間制陶系統性保護力度,泗水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不僅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還在資金和政策上給與支持。“柘硯制作技藝”、“柘溝民間制陶工藝”先後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名錄。

龍灣湖畔,古樸的石頭房子裡的落地窗前,一位身着白色盤扣上衣的制陶藝人專心地拉制茶壺底座,仿佛所有的滿足沉浸在了手中的泥土裡,十多個身着閱湖尚儒研學馬甲的孩子,好像是無意間闖入了他的聖地,他一邊拉坯一邊向孩子介紹制作工藝。

“這是柘溝民間制陶,制作時要有一顆平靜的心态,等作品燒制後,産生的窯變會給你帶來驚喜。”在閱湖尚儒研學基地,通過政府搭台,傳承人“入夥”的方式,土陶柴燒傳承人孫凡合,成立了“柘溝民間傳習所”。在這裡,他手把手帶徒弟、傳技藝,将手工制陶真切地展現在遊客面前。遊客可以在坯房親自體驗繪畫制作個性陶器,手工制陶技藝,在這裡實現了活态展現和傳承。

“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這也成泗水縣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發展的工作思路。近年來,該縣探索出“非遺 旅遊”創新發展模式,讓非遺“活”起來。通過搭建非遺進景區平台,把“非遺 文創”、“非遺 研學”融入景區項目。目前,已有3家制陶企業進駐龍灣湖文旅小鎮,銷售産品、研學教育,直接帶動效益創收。

“我們不斷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力度,創新“非遺 ”傳承模式,拓寬非遺保護路徑,以‘見人見物見生活’的指導原則實現非遺與現代生活融合,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産更好的傳承發展。”泗水縣文旅局局長湯穎說。

泗水縣城區改造(濟甯泗水讓爐火)3

泗水縣通過文化打底、旅遊帶動、産業支撐等“一連串”的動作推動民間制陶持續發展:依托“陶文化協會”,民間制陶藝人以傳幫帶的形式,不斷加強學習培訓;引導非遺企業進駐全縣旅遊景區,打造成為泗水的旅遊品牌産品;利用新媒體與電商合作進行線上銷售,通過快手、抖音等直播銷售;引入青年設計創意,增強非遺創新活力,以研學美育教育為基本形式傳承發展,以文化創意産品為重要載體融入生活。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争取非遺專項資金,将《柘溝民間制陶工藝》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目前,全縣民間制陶業蓬勃發展,制陶加工企業、個體戶如雨後春筍,規模企業22家,産業鍊條從業人員達8000人,年産值突破1億元。

泗水民間制陶,千年不息的爐火在傳承與發展中熠熠閃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