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松鼠
來源|極果編輯部
等了三年!國行Apple Watch心電圖功能(ECG)終于來了!
不用花錢,隻需要升級下系統,你就可以獲得擁有心電圖功能的“滿血版”Apple Watch。
極果君第一時間把手頭的Apple Watch Series 6做了升級,并做了詳細體驗。下面就一一為大家介紹具體的升級方法,體驗情況以及大家最為關心的——準确率到底怎麼樣。
Apple Watch Series 4以及以後的蘋果手表(包括五代、六代、七代,除了Apple Watch SE)都内置了電極式心率傳感器,它是Apple Watch檢測心電圖的硬件基礎。如果你的Apple Watch在極果君提到的手表之列,那麼恭喜你,可以“解鎖”心電圖功能。
開通前需要将自己的iPhone升級至iOS 15.2 RC版系統,Apple Watch升級至WatchOS 8.3 RC版系統。
升級完系統後在Apple Watch APP中找到“心髒”,點擊第一個選項,手機會自動跳轉到健康App中。
點擊“設置”,在跳轉的頁面中輸入出生日期。注:年齡要大于或等于22周歲,否則用不了。
接着,會提示你完成第一次心電圖記錄,記錄完後便設置完成了。
完成後,你會發現Apple Watch裡會多出一個軟件“心電圖”。
檢測界面是一個由紅色波動顆粒組成的紅心,把手指放在表冠上,即可進入心電圖檢測過程,總共會花費30秒的時間。伴随着流暢、舒适的動畫,整個測試過程十分“舒心”。
檢測過程中需要保持靜止,如果遇到中斷的情況,可以參考極果君總結的幾條經驗。
1.保證Apple Watch适當貼合手腕。
2.放松,盡量不要大幅移動。可将手臂平放在桌上或膝上。
3.保持手腕和Apple Watch的清潔幹燥。
4.确保 Apple Watch 戴在 Apple Watch App 中所選的手腕上。
檢測完成後,彈出的界面會告訴你結果。
結果有四種,分别是窦性心率、房顫、低心率或高心率、不确定。
如果結果是“窦性心律”,屬于正常的心率現象。但即使是這樣也不代表心髒完全健康,因為“窦性心率”隻代表測試時的心率狀況,不能說明心髒一直跳動規律。
如果你在“窦性心律”結果下仍然覺得不舒服,撥動表冠找到“添加症狀”,可添加你當時的狀态。
“房顫”代表着在50 次/分至 120 次/分的心率範圍内心跳不規律。
“低心率或高心率”指的是心率低于 50 次/分或高于 120 次/分。
“不确定”則原因較多,記錄時手臂未平放在桌面上,或 Apple Watch 太松,體内裝有起搏器或植入式心律轉複除顫器 (ICD)都有可能導緻結果不準确。
測試完,手機上的健康App會生成一份心電圖報告供你查看,你可以将報告以PDF格式導出給醫生。
蘋果在官網上推薦過一款供醫學院老師或學生使用的APP,叫做“ECG Test”,這個軟件提供了正常窦性心律以及房顫、房撲...的心電圖特征,可以為你提供一個參考。
正常窦性心率:
房顫:
但咱們畢竟不是專業的,如果覺得心髒不舒服,或者發現心電圖異常,穩妥起見,還是到醫院讓醫生用專業儀器檢查并診斷。
要說Apple Watch中的心電圖功能實用不實用,還得看準确率。極果君在健康APP中發現一個小細節,新增的“心電圖”APP是版本1,目前最新的已經是版本2。
“心電圖”App 版本1能夠實現 99.6% 的窦性心律分類特異性以及 98.3% 的房顫分類敏感性,而版本2能夠實現 99.3% 的窦性心律分類特異性,以及 98.5% 的房顫分類敏感性。總體來說,兩個版本在準确率方面相差不大。
雖然從字面上看,Apple Watch中的心電圖功能檢測準确率已經相當高,但仍然達不到專業醫療器械的精準度。所以,心髒不舒服,記得找醫生。蘋果在設置界面也給出了四項提醒。
從另一方面看,Apple Watch的心電圖檢測功能也有不少的價值。例如,買來給家裡的老人佩戴,再通過蘋果的共享健康功能查看老人的健康數據。
如果家人沒有蘋果手機,也可以用Apple Watch APP裡的家人共享功能激活Apple Watch,請求接收對方的健康數據。
至于年輕人嘛,可能對心髒健康啥的不在乎。在蘋果對房顫的介紹界面中,極果君看到了一些症狀描述:
怎麼那麼像熬夜或者是加班後的極果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