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确認後,接下來要考慮效果維持的方法,以及确認效果是否持續維持着。而這兩件事,前者正是本步驟的标準化工作,後者則為本步驟的維持管理工作。被認為有效的對策,經上級批準後,予以标準化,作為新的作業方法。同時,制程必須維持在管制狀态,才能繼續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因此,必須徹底實施新的作業标準、新的制造标準等。此外,管制項目(管制特性)亦須重新檢讨,以便查檢作業的實施是否順利。
一、标準化與維持管理之進行方法
1.以臨時标準作為正式的标準
如果臨時标準實施容易,而且能夠達成目标,則可依據臨時标準進行制定或修訂,作為正式的标準。此時必須注意:
a.按照公司的标準制定或修訂手續進行。
b.明确叙述,勿漏掉要點。
c.修訂欄寫明修訂理由及日期。
d.取得有關單位的确認與了解。
e.獲得上級批準。
制定新的标準時,應先從負責管理公司标準的有關部門取得公司标準的分類代号(管理編号)。
2.決定管理方法
改善的效果必須維持,否則可能又會恢複原狀。因此,決定「管制項目(control point)」與「查檢項目(check point)」及其管制方法勢在必行;同時要制定或修訂QC工程圖、制程異常對策表等管理标準,以便進行管制相關的特性值及确實地抑制不良要因,使效果能夠維持在良好的狀态。
3.讓所有相關人員了解新管理方法并徹底實施
召開會議,或利用朝會等各種集會,向有關人員說明新管理方法,讓大家都了解, 并徹底實施。
4.對作業員實施有關新作業方法的教育訓練
如果隻是把新的作業标準書交給作業員,就期待作業員能做出标準作業,這的确有困難。作業員不一定都會好好地閱讀,而即使讀過,好會有人對内容産生誤解。因此,主管人員應對部屬充分實施有關作業标準的教育訓練。
5.确認改善效果是否持續維持
效果維持,一般使用查檢表、推移圖、直方圖或管制圖等QC手法加以确認。
制程異常通常由以下幾種情況可以發現:
a.有關管制特性的管制圖呈現異常狀态。
b.不良品突然增加等産品異常現象。
c.機械故障等有關4M的異常現象。
一旦發現制程異常,應盡快對制程或産品采取措施,同時追查制程異常的原因, 采取再發防止的對策。
二、實施标準化與維持管理的要點
1.提高作業員的質量意識
優良質量的産品或服務,絕非偶然産生的,必須對每一個作業員,灌輸重視品質的觀念,以及對質量負責的态度。在生産現場,必須提高「質量是在制程制造中進去的」這種意識,才能滿足規定的質量标準。質量意識即是對「質量」的想法與認知的方法。
2.追查不良原因,并采取再發防止措施
制程混亂而發生不良時,必須采取措施。這時候,如果隻采取追究目前情況的權宜措施是不夠的。
除了采取應急(緊急)措施,處理那些不良品或制程之外,還必須追究不良原因, 并采取永久(根本)的措施,消除不良原因,以防止因同一原因而再度發生不良,這是非常重要的。
3.制定或修訂有關作業方法與管理方法的标準
因為以4M(材料、機械設備、人員、方法)采取對策進行改善,作業方法自然和以前不同。困此必須制定(若以前尚無标準)或修訂作業标準,以及重新檢讨QC工程圖、處理程序書等,使新的作業方法能夠持續做下去。
實施管理活動,必須先決定管理方法。決定管理方法者即是決定「管理标準」, 而制定管理标準時,有關數據的取法、數據的整理方法、是否異常的判定方法、 采取措施的方法等,均須注意5W1H的明确化。
4.嚴格遵守作業标準
決定要将質量制造進去時所需的作業方法,稱為作業标準。由于這是為保持作業在一定水平所實施的标準化工作,因此每一個作業員都必須嚴格遵守。如果作業員不遵守作業标準, 而各做各的工作,那麼,不管什麼時候,恐怕都無法提供變異少的産品,或同樣質量的服務。
5.有效連用管理方法防止不良再發
影響制程的原因很多,想了解制程是否處于管制狀态,或欲維持制程在管制狀态,有許多手法可以使用。有效連用具有防止不良再發作用的手法來獲得效果甚為重要。
有時候,一點小錯誤就會給顧客帶來偌大的麻煩。寫錯數字、東西由高處落下、異品混入等,看來微不足道的疏忽,都可能造成無可挽回的事故。對于這些疏忽,一定要設法消除。
欲消除上述這些人為錯誤,一般可應用愚巧法(fool-proof)而設計出:
·即使外行人操作也不會錯的結構。
·任何人都不會做錯的結構。
·好像會發生錯誤時,能防患未然的結構。
6.實施教育訓練讓大家明了新的方法
不論制定多少優良的作業标準或管理方法,若未充分實施教育訓練,則無法令人遵循,或者會産生誤解。不僅要把新的标準交給有關人員,更必須讓大家明白改善的理由、新方法的要點等,同時謀求徹底實施。改換新方法時需要學會的技術,也要一并加以訓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