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我們都不陌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不乏各種機會去聆聽他人的演講。那麼,是不是因為我們熟悉演講,所以,自然而然地就對演講有了客觀的認知呢?
恰恰相反,我們憑經驗對演講的認知,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偏頗的。
下面就給大家總結幾個演講認知上的誤區。
誤區一:演講和PPT有很大的關系
很多人都會認為演講跟PPT有很大關系。但事實上,我們有誰見過馬雲演講的時候用過PPT?我們有誰見過奧巴馬演講的時候用過PPT?
根據統計,全世界最受歡迎、點擊量最高的TED演講當中,有1/3是沒用過PPT的。而且當PPT誕生之前,我們依然有很多很偉大的演講。
誤區二:演講是有技巧的
先來看看TED演講十大黃金法則。
你以為你看完這十大黃金法則之後,你就可以做一場演講了嗎?你依然不可以做一場演講!
為什麼?因為很多人在看着這十大黃金法則的時候,忽略了好多東西:
TED主辦方是提前6個月敲定演講者的;然後提前一個月和演講者面對面或者視頻溝通,有關他們的故事以及演講的邏輯;然後提前一天甚至在演講者上台前一刻,還在不停地打磨,給演講者反饋。
在此情況之下,當演講者拿到十大黃金法則,才有用。如果沒有之前的鋪墊,十大黃金法則還有用嗎?所以演講的技巧是什麼?它是錦上添花的花!可是你的錦在哪裡?
誤區三:演講和邏輯有很大的關系
這個問題從來不能用是或不是來回答。
對于演講者個人來說,對于台上的講者來說,邏輯當然重要,要根據邏輯去創造和發展演講;但是對于聽衆來說,邏輯一點都不重要。比如,我可以把演講詞忘掉2/3,你會覺察到嗎?你覺察不到,因為觀衆隻在乎當下的感受,而不是去刻意觀察你的邏輯。
誤區四:演講和性格有很大的關系
很多人都說,我是一個很内向的人。當我站在台上的時候,我會感覺無所适從,如果你認為你是一個很内向的人 ,你就做不好一個演講的話,那如果我說兩個人的名字呢?
一個叫羅永浩,一個叫郭德綱,除了這兩個人之外,還有奧巴馬、李開複。李開複說,奧巴馬是他的大學同班同學,當時李開複是班裡第二羞澀的人,奧巴馬是第一羞澀的人。除了這些名字之外,還有一個人,希特勒,那也是一個非常非常内向的人。
當我們把内向,跟郭德綱、羅永浩、李開複、奧巴馬、希特勒聯系起來的時候,你會想到什麼?
而且全世界有1/3的人都是内向的,所以你還說演講跟性格有關系嗎?
誤區五:演講和口才有很大的關系
我們有很多客戶,他來自的行業要求他有一個很好的口才,比如說教師、主持人,他們口才确實也挺棒的,但是當他們去做一場演講的時候,幾乎沒有人可以聽得下去。
我們還有一些客戶,他可能文化水平不高,甚至是殘障人,甚至連普通話都不會,可是當他講出自己的故事的時候,所有人都會為他動容。
所以演講和口才有關系嗎?有點關系!但是演講是什麼?它是你的見識、常識,你的說服力的綜合體現,它是一個更加綜合的東西,口才隻是一點點的東西。
我們談到演講跟口才、PPT、邏輯、性格有關系嗎?有毛關系!這個有毛關系,并不是說沒有關系,是有一點點關系的,但關系不是很大!所以當我們明白,演講跟這些東西隻是有點毛的關系的時候,不要再專注你的手勢、你的眼神,而是要專注你的内容、你的故事,要專注在當你有一個想去演講的想法到站在講台上這一系列的流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