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蔣臻 虎門二橋将更名為南沙大橋。近日,虎門二橋建設項目索塔被噴上“南沙大橋”四字,珠三角重要跨江通道虎門二橋更名為南沙大橋。
虎門二橋更名早有消息,今年1月15日,廣州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開幕,會上公布的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廣州今年将要推進9個高速公路建設,其中包括南沙大橋(原虎門二橋)。這也是虎門二橋更名為南沙大橋最早的官方表述。
南沙大橋(原“虎門二橋”)是粵港澳大灣區又一重要交通項目,工程總長度約13公裡,雙向八車道,起于廣州南沙區,經廣州市番禺區,穿越虎門港進入東莞市沙田鎮,終點與廣深沿江高速公路相接。工程于2013年開始動工,目前建設進入最後階段,計劃于今年5月建成通車。
作為珠三角核心區的過江通道,南沙大橋建設之初就被寄予分擔虎門大橋車流量的厚望。1997年通車的虎門大橋,是珠三角連接東西兩岸最早的跨江橋梁,當時日均設計通行量為8萬輛标準車次,通車22年來,随着珠三角經濟的發展,虎門大橋的日均車流從建成時的1.84萬标準車次,到2018年12.17萬标準車次,早已超過日均車流量8萬标準車次的飽和度通行設計能力。
南沙大橋下遊距離虎門大橋約10km,設計流量比虎門大橋要高出2萬,即日均标準車流量達10萬車次,可預見,南沙大橋建成通車後,虎門大橋繁忙的交通狀況将有明顯改善。根據預測,待南沙大橋通車後,從廣州到東莞的路程可縮短10公裡,比現在縮短約半小時車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
20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