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詩人張祜全部詩

詩人張祜全部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28 16:26:37

詩人張祜全部詩(詩人張祜唐玄宗)1

張祜這首《集靈台》也算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首作品了,原詩如下:

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污顔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這首詩的意思比較簡單,一句話可以概括:虢國夫人簡單修了眉,天剛亮便騎着馬去見皇上。

這首詩寫得真是高明。

據幾千年來對女性有不完全了解,一個女子幾乎素顔去見一個男子的時候,她一定是笃信這個男人對她的喜愛——他喜歡你,你什麼樣子都喜歡。天不亮便騎着馬匆匆趕去見面,更說明這樣的會面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這是什麼樣的“夫人”又是什麼樣的“至尊之主”啊?

一個非後妃有丈夫的女人“承主恩”,一個帝王天剛亮便等着一個有夫之婦素顔騎馬匆匆來......果真是輕佻昏聩不分家啊!

那麼問題來了,這首詩中的這位“至尊之主”是哪位皇帝?“虢國夫人”是誰的夫人?在那個等級制度嚴明的封建時代,她是怎麼認識皇帝的呢?詩人又是如何得知這些宮闱秘事呢?

《舊唐書 列傳第一》中記“玄宗楊貴妃......有姊三人,皆有才貌,玄宗并封國夫人之号:長曰大姨,封韓國;三姨,封虢國;八姨,封秦國。并承恩澤,出入宮掖,勢傾天下。”

也就是說,詩中這位“至尊皇帝”是玄宗李隆基了,“虢國夫人”是玄宗貴妃的姐妹因而被封了“夫人”之号。

這樣一看,這詩中所描述的豈不是姐妹共侍一夫?

在封建帝制時代,皇帝同時寵幸幾個姐妹倒也不算是太令人難以理解的事情。

不過,這樣的寵幸如果不是封妃,宣揚出去也還是有辱聖上顔面。因而,行事理應不是很張揚吧?

詩人張祜全部詩(詩人張祜唐玄宗)2

為何詩人張祜會了解的如此清楚?連時間、地點、如何去的、化沒化妝、為什麼隻修眉毛這樣細節都了如指掌呢?是張祜特别受皇帝信賴一手操辦此事?還是張祜有什麼特别身份?

從現在的資料來看,詩人張祜出生于公元785年,唐德宗年間。他是清河人,也曾寓居姑蘇。

這不對呀!

虢國夫人死于公元756年,那時候詩人還沒有出生呢!他怎麼可能見過虢國夫人?還能知道虢國夫人與玄宗相處的細節?

難道是玄宗告訴詩人的?

公元757年,随着安祿山被殺,玄宗由成都返回長安。不過,此時,他已經不再是皇帝了,他以太上皇的身份住在居興慶宮,偶爾也去大明宮。公元760年,已經是太上皇的李隆基“搬了家”,不過他沒有“帶”之前的任何随從及親信。之後,他的兒子,唐肅宗“另選後宮百餘人,到西内以備灑掃”。公元762年,太上皇李隆基駕崩——他人生最後的幾年裡,過得并不太好。

從這樣的曆史情況來看,詩人也是不可能認識玄宗本人的......除非詩人能穿越到玄宗執政那些年,與帝王聊聊風花雪月。

那麼,詩人還有其他途徑能獲探到這些宮闱之事的渠道嗎?

比如通過類似“起居注”之類的記載或者記錄?或者與曾經執掌内廷的官宦往來密切?能聽到前朝的花邊新聞?

如果能接觸到關于玄宗朝關于皇帝本人的記錄,除了下一任皇帝之外,那最大的可能就是官修史官之類的職位或者相關的工作要求才被允許看到。或者,能與曾經負責内廷的高官有往來,那意味着詩人本人也得職位比較高吧!

詩人張祜全部詩(詩人張祜唐玄宗)3

我們再來看看詩人張祜是不是在朝中位高權重,或者從事修史彙編記載的工作?

某度上對張祜的介紹并不多,我收集到的資料裡關于張祜的内容也比較簡單。大概理出來詩人的生憑,來看看詩人是不是有機會接觸到這些宮闱秘事。

首先,他出生于富裕家族,家世比較好,從小接受了較為系統的教育,且有機會結交當世一些名人。

第二,他比較有才華,且他的才華被令狐楚、杜佑、李紳等人認可過。

令狐楚曾經親自起草奏章向朝廷薦舉張祜,杜佑也對他比較賞識,李紳還寫詩贊他如“神仙”......不過,這些大佬與他都沒有太多更深的交流。即便有些來往,這些大佬可能更悉知軍事财政要務,恐怕也不知道玄宗朝内宮之事。而且,令狐楚出生于公元766年,杜佑出生于公元803年,李紳出生于公元772年,這年齡都也沒什麼可能與公元762年已經過世的玄宗本人有交集。

第三,詩人沒有做過官。

意不意外,驚不驚喜!

不要說專修史料的相關職位了,他甚至于連當世的皇帝唐穆宗都沒見過就寂寞歸鄉。後寓居淮南。

為什麼他這麼有才華備受推崇,穆宗怎麼不喜歡他?

答案是,穆宗不認識他。

對于一位皇帝來說,每天推薦他認識求官的人太多了,他不能一一都認識。不過,皇帝會問問身邊的人,如果被推薦的人風評尚可,見不見都能給個官或者給點别的機會......反之,皇帝将這個人已拉“黑名單”,其他“操作”都受限。

那張祜做了什麼了?在穆宗聽到的是關于他的不好呢?

答案更簡單,文人相輕加朋黨之争。

文人相輕就不多提了,同行一直是冤家;朋黨問題可以參考中晚唐的朋黨之争和中晚唐權力博弈。

由此可見,詩人張祜一沒有接觸過虢國夫人和玄宗兩位“當事人”,二沒有機會接觸到玄宗朝,尤其是與玄宗本人相關的記錄;三沒有通過内廷中人能了解往事的渠道。

那這首《集靈台》是怎麼寫出來的?根據野史加豐富的想象力完成!

話雖如此,不過,野史也非完全空穴來風。

在曆史上,真實是存在着虢國夫人和玄宗,也真實存在着因為楊貴妃得寵而使得她的姐妹兄弟都得以封賞,乃至把持朝政,終究釀成大禍。

詩人張祜全部詩(詩人張祜唐玄宗)4

唐代皇帝中,玄宗李隆基是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帝王。不過,在李隆基出生的時候,他并沒有任何能繼承大統的指望。

李隆基是睿宗的第三子,出生于公元685年的洛陽。當時,睿宗并沒有能力掌握手中的權力,而真正的權力掌握者武後出于對自身利益的維護,迫使睿宗在公元690年退位,而她本人稱帝。

武後稱帝後,睿宗及其諸子實際上是被幽禁與世隔絕的。因而,李隆基幼年時光過得比較艱難。除了絲毫沒有自由之外,更擔心随時可能被賜死。

公元698年,武後決定在自己賓天之後将皇位歸還李氏,并且中宗被立為皇儲。這對于已經被廢的睿宗及其子女都是好消息,因為他們被解除監禁了。而且,他們還得到了一府位于洛陽的新王府,又要公元701年被賜了新的宅院。更好的消息是,李隆基還在朝中擔任了職務。

公元705年,中宗正式繼位,李隆基的職務實際權力是有所增加的——他負責管理京師的軍械。随後幾年裡,他表現都令中宗滿意。公元708年,中宗派他擔任了山西東南戰略要沖潞州的别駕,這使得他在長安的軍中擁有相當的勢力。

幾年的曆練讓李隆基獲得不少支持者與追随者,他們認為李隆基有可能成為九五之貴,或者說李隆基自己也開始積極參與到政治中來,以謀求更大的政治企圖。

機會是給有所準備的人,公元710年中宗被他的皇後毒死,宮廷政變一觸即發。最終,睿宗登基,成為了大唐新的帝王。

即使是他的父親睿宗成為了皇帝,李隆宗也不是繼承者的第一人選。更何況,當時還有太平公主權傾朝野。

當時的朝廷來說,皇帝的權力被幾十年的政治鬥争所削弱,又因鬥争而産生的政治腐敗及裙帶關系便得朝堂管理更為松散。

經過多年的博弈,公元713年,李隆基終于賜死了太平公主,并且從他的父親睿宗手裡接過了皇位。那一年,他二十八歲。

玄宗在位最初,他的政治是顯赫的。他勤于政事,從各方面采取措施,鞏固和發展了唐朝政權。他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後期逐漸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且寵愛楊貴妃,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塞外民族試圖來穩定唐王朝的邊疆,結果導緻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

玄宗本人是多才多藝的,他精通音律、詩文和書法,也精通道家哲學,對密宗佛教也有所了解。更為重要的是,玄宗很重兄弟姐妹及家屬的情誼,在他執政的正式記載中,也對他的評價是親切又體貼臣屬的人。這可能是為什麼他去世後,會出現很多關于他的傳說故事及民間傳奇的重要原因吧。

當然,這些故事中,被後世所流傳最多的還是他與楊貴妃之間那種招緻不幸和災難的感情。

無數的詩詞、小說、戲劇内容都有着關于玄宗皇帝感情的描述——因而,詩人張祜在沒有見過玄宗,也沒有任何可靠史料來源的前提下創作與玄宗“情感”有關的内容,應該算是符合當時的“創作流行”吧!

不過,像張祜這樣聯想能力豐富,又能用細節構建情節的詩人,能繪聲繪色描寫出讓人差點信以為真的“花邊新聞”,确實也是非一般能人啊!如果說那年代有報紙,張祜這水平一人便能撐得起娛樂版。

詩人張祜全部詩(詩人張祜唐玄宗)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