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正在抛棄快時尚品牌!
Gap大規模關店,清倉大甩賣
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平台上奔走相告,快時尚品牌大規模關店,清倉大甩賣,呼籲趕快去薅羊毛。
打開社交平台小紅書,輸入GAP,就會跳出許多博主的閉店打卡:“速去撿漏” “比奶茶還便宜”……
這似乎不是傳言。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長沙、青島、重慶、南甯、南京、佛山、杭州、南昌、昆明和中山,已經關店或者正準備關店。
位于杭州餘杭區的金地廣場,GAP專賣店清倉甩賣氛圍濃烈,店内各種三折,五折的标志異常醒目。
除了衣服,店裡其它的商品也被明碼标價大甩賣,譬如模特,梯子,連滅火器也被标價清倉,梯子200塊一個,滅火器15塊一個。
Gap是美國最大的服裝公司之一,1969創立。當時,一對美國夫婦在舊金山開出了Gap第一家店。Gap三個字母取自當時流行的詞彙“Generation Gap”(代溝),創始人希望用人人都可以穿的牛仔褲及休閑服,架起當時叛逆的嬉皮士年輕人與他們老去的父母兩代人之間溝通的橋梁。
鼎盛時期全球擁有3500多家連鎖店,16萬多名員工,年銷售額超過130億美元。
2010年,Gap作為快時尚品牌的代表進入中國市場,雖然比優衣庫,Zara,H&M等品牌進入中國市場要晚,并不昂貴的價格依然受到了不少消費者的青睐。
中國市場的巨大消費潛力成為當時Gap銷量和利潤的重要增長點。
在2006年至2016年,Gap總複合增速為負,而亞洲業務複合增速近10%,其中,中國市場貢獻巨大。
不過,2017年以來,Gap亞洲業務發展現明顯瓶頸,不止增速下滑,甚至出現了負增長。2018年,Gap業務增長-18.2%,2019年增速為-2.4%。
GAP集團2022财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該季度公司銷售額同比下降13%至35億美元,線上銷售同比下滑17%,店鋪銷售額同比下降10%,淨虧損1.62億美元。
快時尚品牌大潰敗
實際上,不隻是Gap,幾乎整個快時尚品牌都在被中國市場抛棄。
7月31号,Zara的三個姐妹品牌 -- 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us同時關閉天貓旗艦店。
加上Zara的三個姊妹店的線下實體店早已陸續關店,也标志着這三個快時尚品牌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一直在中國市場順風順水的優衣庫也遇到了困境。
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2022财年的中報顯示,集團實現營收總額1.22萬億日元,同比增長1.3%;利潤總額1892.78億日元,同比增長12.7%。但優衣庫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收益及經營溢利雙雙下降,已有133家大中華區的門店暫時關閉。
迅銷是亞洲最大的服裝零售公司,旗下擁有優衣庫和GU兩大主營品牌。除日本這一本土市場外,大中華區是迅銷的第二大市場及第一大海外市場。
報告期内,優衣庫在大中華區收入錄得營收3067.7億日元,占迅銷集團當期總營收的25.2%,大中華區市場仍為其營收占比最大的海外市場,但同比卻下降了1.3%。這也意味着,比上一财年同期,優衣庫在大中華區的銷售縮水2億元。
2022年6月,瑞典服裝品牌H&M悄然關閉了位于上海傳統商業街淮海中路651号的店鋪。這是15年前,H&M進入中國市場開出的第一家店鋪。
實際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H&M就開始在中國市場密集關店。其财報顯示,截至去年年底,H&M在中國已有60家門店關停,占到了總門店數的12%。
2020年7月,入華才1年的英國快時尚品牌Superdry宣布退出中國市場。
早在三年之前,2019年4月,Forever 21就宣布退出中國市場。
不隻是國際快時尚品牌大潰敗,國産快時尚品牌同樣是舉步維艱。
有中國版Zara之稱的拉夏貝爾從當年紡織服裝A H第一股直接到退市。
拉夏貝爾在巅峰時門店數曾高達9269家,後在此後三年中驟降至300家。
2018年,拉夏貝爾發布财報虧損為1.6億元,此後幾年,越虧越多,2019年虧損20.5億元,2020年虧損18.4億元,2021年淨虧損8.21億元。
四年時間,累計虧損接近50億元。
快時尚品牌為何會遭抛棄?
快時尚品牌源于歐洲,特點就是快速傳播,契合當下時尚,既提供當下流行的款式和元素,以低價、款多、量少為特點,激發消費者的興趣,最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需求。
其最大的優勢就是簡約,時尚,風格切換快,款式多,上新快,價格低。
不過,所謂的時尚,也隻是指在設計上跟随大勢和潮流,并無獨特之處。
價格低也是相對的,準确來說,應該是價格适中。這是一個優點,但在消費升級的環境下,往往就變成了缺點。
一句話,買得起的看不上,看得上的買不起。
快時尚品牌的質量也不容樂觀。
有網友表示,沒有一件zara能完整地走出洗衣機,肯定有誇張的成分,但也從側面反映出快時尚品牌衣服的質量真的很一般。
當然,有些國外快時尚品牌輕視亞洲市場,輕視中國市場也是他們潰敗的又一原因。
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的商業版圖來看,亞洲市場根本不占主導地位。其品牌設計的衣服,主要是适合歐美人體型,與亞洲消費者的契合度并不高。這完全是輕視亞洲市場,輕視中國市場的具體表現。
除此之外,一些國外快時尚品牌在大是大非的原則性問題上表現出的傲慢與偏見也深深傷害了中國消費者的感情。
如此多服裝品牌,少了誰也能過,還有多種選擇。
近年來,運動品牌特别是國産運動品牌開始崛起也對快時尚品牌發起了有力沖擊。
安踏的市值一度超越阿迪達斯成為全球第二大運動品牌,營收也在去年首次超越阿迪達斯,直逼耐克,市場份額也節節攀升。
李甯,特步,361度,鴻星爾克都表現優異。
電商的崛起對過分依賴線下渠道的快時尚品牌則是緻命一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