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
經常虛弱,容易疲勞;
手腳冰涼,怕冷;
容易腹瀉,喜歡熱;
月經總遲到,常有血塊,易痛經;
腿腳容易水腫;
下肢容易無力,酸麻,易犯腰痛;
夜尿多;
……
上述症狀你占了幾條?俗話說:“十病九寒”,又有“百病寒為先”之說,體寒的人往往比較怕冷,手足冰涼。脾胃有寒,不敢吃偏涼的食物,經常腹痛腹瀉;腎有寒,除腹瀉以外還會小便清長;肝有寒,可能會氣逆産生嘔吐感,或頭頂痛等。可見寒邪影響人體健康之甚。
上述是判斷體内是否有寒的标準,如果以上情況占兩樣就需要警惕了~!
人體内的寒氣是怎麼來的?
寒氣的來源很多,總體可以分為内寒和外寒。寒的本質是氣機靜止。
内寒——因體弱造成氣機無力運動,一般伴有虛證表現,如氣短乏力、面色白等;
外寒——由于外界寒氣侵犯到機體,使機體内部的氣機受阻,運行緩慢。
這種情況一般會有兩種發展趨勢:體質虛弱者會向寒的方向發展下去,而體質壯實者,正氣會和外寒争鬥,争鬥過程中伴随氣的運行加速,會表現出熱象來,這就是中醫常說的寒邪“郁而化熱”。
人體有一些部位容易受寒,需要多加保護。首先就是要護好腹部。腹部是足三陰經循行的部位,對寒邪的抵抗力較弱,所以睡覺時應注意蓋好被子,避免着涼出現腹痛腹瀉。其次是下肢,足三陰經是從人體下肢内側循行入腹的,寒邪可從下肢沿着經脈到達腹部。有些年輕人喜歡一年四季光着腳走路,這就給寒邪入侵提供了方便,應當注意避免。頭部和背部是陽經循行的部位,有一定的抵抗力,但是因為正邪在此交争,卻容易出現頭痛、發熱等現象,因此也不能掉以輕心,平時應注意頭發吹幹再出門,夜裡睡覺避免頭背受風。
萬病不離一個寒字。慢性病人一般都是内寒外熱,中醫上稱之為陽虛,其實外熱隻是因為内髒的寒氣太重,把熱的元氣逼到外面,元氣本來深藏在腎中,元氣越充足的人,越收藏的很深,很牢固。不充足,自然被寒氣逼,放散到身體的外層。即所謂元陽外越。
内寒是怎麼發生的呢?
首先是熬出來的。
在中醫看來,子時(晚上十一點)是陰氣與陽氣交接班的時間,如果此時不睡覺,長此以往,陰盛則陽虛,陽虛則寒。
第二是穿出來的。
女士愛穿短裙、露臍裝等,而肩關節、膝關節、頸部、腹部是最怕受寒的。肩關節、膝關節就不用說了,這都是人體薄弱之地,最受不得沾風寒受涼。更要命的是頸背和腰腹,小腹為元氣的中心,身之重地,腰為腎之府,頸背屬于一身陽經之總管——督脈的位置,這些地方露着,不受寒才怪!
第三是吃出來的。
一到夏天,冷飲是人們的最愛,但長期飲用生冷食物,容易内寒。
第四是内髒虛弱生寒。
内髒功能虛弱,内寒就會叢生。内髒一虛,功能與活力下降,内寒就會叢生。加之現代人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對身體正能量變本加厲地消耗。如果你還不注意養生,就會導緻耗的遠遠大于養的,就導緻内髒功能虛弱,内髒運轉慢就滋生出内寒了。
第五是懶生内寒。
隻有常運動,氣血才能不瘀不堵。缺乏運動,氣血運行就弱,則寒從内生。
四個生活惡習 讓你體内生寒氣
冬季時節寒氣最重,如果不能及時的排除寒氣,就會影響身體健康!下面四個生活惡習,需警惕否則小心寒氣入侵機體。
忽冷忽熱——頻繁出入空調房、天氣突變時沒有及時增減衣物等
寒氣在體内慢慢累積,就會造成腎虛、長斑、關節炎和長痘等問題。因而,從外面回到屋裡時,不要馬上打開空調,15分鐘以後再開,并且要保證室内外溫差小于6℃,否則會引發空調病。
衣服沒幹透——會将濕氣帶進體内,同時還是細菌的聚集地
半幹不濕的衣物會将它們的濕氣帶進身體内,從而就會埋下風濕病的隐患,沒有幹透的衣服還是細菌的聚集地。因而,洗衣服之後應盡量用洗衣機将其甩幹,晾在通風地方;在氣候潮濕的南方,我們可以選擇用熨鬥、電風扇或暖風機将其進行水分蒸發。
鞋底薄——涼氣進入人體
鞋是直接接觸地面的,倘若鞋底太薄,涼氣自然會進入人體。因而,應選擇有一定厚度,且以牛津、橡膠材質為鞋底的鞋,并墊上鞋墊,隔涼效果好。腳容易出汗的人,最好随身備一雙襪子,在出汗腳涼後及時換上,天天晚上最好用熱水泡腳,保暖活血。
另外,不少愛美的女性,在天氣轉涼時還穿着單鞋,有的甚至露着腳背,即便鞋底夠厚,寒氣依舊會從裸露的部分入侵,一定要選擇包裹住腳面及腳踝的鞋。
光腳下床——寒氣通過足底遊走全身引起胃腸疾病
不少年輕人早起後,匆忙中光着腳在地闆上走,還有人半夜上廁所,迷迷糊糊不穿拖鞋,當時雖然不覺得什麼,但時間長了,地闆上的寒氣通過足底進入身體,進而遊走渾身,引起腸胃功能下降,腹痛、腹洩等。因而,卧室要常備一雙柔軟的平底拖鞋,天氣太涼時還要穿上襪子。貪吃冰涼生冷食物,就相當于在體内開了個“大冷庫”,那麼寒邪就會趁虛而入,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
如何去除體内寒氣?
內寒和外寒有不同驅寒的方法,内寒是需要熱,而外寒則是需要散,微微的出點汗就能夠将身體的寒氣驅走。想要驅寒,首先要改掉上述不良習慣。除此之外,你還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祛除體内寒氣。
起居有常
異常的或者毫無規律的生活、作息習慣會耗傷陽氣,比如熬夜、久居空調房間、貪食冷飲冷食等都會耗傷陽氣、積聚寒氣。
有助于養陽氣、散寒氣的生活習慣有:夏天喝常溫開水或飲料、不吃冰鎮食物,不要總是呆在空調房間,要有足夠的流汗時間與空間;炒菜要習慣放生姜、蔥等溫性配料,時不時地吃一點辛辣的大椒、胡椒或喝一點白酒“沖一沖”身體,有利于發散掉體内的寒氣;天冷了,就要及時加衣,避免“美麗凍人”。
經絡灸法
經絡灸是中醫治療疾病的一個好方法,同時也是一個去除寒氣的方法,尤其是對手腳冰冷的人更是有很好的調理作用。經絡灸具有活血、抗炎、祛風除濕的多重功效,能迅速打通人體經絡将人體内的風寒濕邪逼出體外達到快速治愈頑疾的目的。艾灸豐隆、足三裡、三陰交、神阙等穴位,或以小腹為中心,經常推揉,都可以起到消除經絡内的寒毒的作用。
喝杯姜湯
中醫認為,姜是助陽之品,于是自古以來中醫素有“男子不可百日無姜”之語。尤其是對于那些體内有寒氣的人來說吃姜更能祛除寒氣,在淋雨之後,喝點姜湯更是避免寒氣的最好方法。
鮮姜滋潤而不傷陰,每天切四五薄片鮮生姜,早上起來飲一杯溫開水,然後将姜片放在嘴裡慢慢咀嚼,讓生姜的氣味在口腔内散發,擴散到腸胃内和鼻孔外。若常感胃寒、食欲不振,可以含服鮮姜片。
科學飲食
冷、涼、寒性的食物都有可能會增加身體的濕氣,因此要注意科學的飲食,尤其是冬季更不要吃寒性、反季節的食物,這些都有可能會加重寒氣的病情。
熱水泡腳
中醫上認為,汗液由部分津液轉化而來,津血同源,出汗太多傷氣血,正所謂“大汗亡陽”。用熱水泡腳是個養生好方式,全年都适用,泡出一身大汗能驅寒。泡腳時間不能太長,大概10-15分鐘,後背有熱烘烘的感覺即可。
避免受寒
生活環境濕氣太重寒氣很容易堆積,受寒也會引起體内的寒氣過多的問題,尤其是在遊泳過後更有可能因為受冷而引起寒氣的問題。如果經常居住在受潮的環境中,日常也要經常把棉被等物品拿到太陽底下曬。
多做運動
人隻有在抵抗力低的時候,才會引起各種各樣的疾病,因此日常生活中就要自我增強抵抗力,多運動,多接觸陽光。運動可以強健機體各系統功能,促進組織器官代謝和調節更趨健旺與協調,如此一來則陽氣輸布充沛,寒氣自然就無藏身之地了。但值得注意的是,運動鍛煉後人體會感到疲乏,抵抗力下降,寒氣也會趁機而入。所以,運動、補血雙管齊下,保健身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