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聽同事說,她兒子語文成績不太行,基礎不牢,錯别字特别多。
其實老師要求挺嚴的,每周都聽寫,全對才算過關。但實際運用的時候還是經常會用岔,不知道怎麼補......
而且一到聽寫詞語的時候,孩子還總有問不完的問題:
比如:聽寫“馬虎”的時候, 給孩子解釋說是指做事不仔細, 孩子突然來一句:那為什麼不是“馬獅”,也不是“魚羊”呢?
張了張嘴,沒答上來。。。
想想,這都是咱們平時挂在嘴邊的話,即不知道答案,也沒有想過為什麼!
字和詞是中國語言的基本組成元素,隻有積累了大量的字和詞,閱讀才能順暢,語文學習才能暢通無阻。随着孩子詞彙量的增加,要把這些詞彙都寫好、寫對、用對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覺得不能光記字音、字形,更重要的是要理解漢字的來源、内涵以及背後的曆史、文化演變。故事性的内容更好記憶,容易展開聯想,能幫助記憶字形、字義。
市面上與“十萬個為什麼”相關的書不少,但大多都是與科學、生命、人體、宇宙相關的,它會告訴你:人是哪兒來的,什麼是轉基因,黑洞是什麼,核能發電有什麼好處......
但與我們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百科書少之又少。像教師節的時候,大家給老師寫祝福語都寫“祝老師桃李滿天下”! 為什麼不是“蘋果滿天下”、“柳樹滿天下”呢?
了解這些詞語背後的秘密,才是學習語文的訣竅。
這次就找到這套《有故事的詞語》系列 ,特别推薦給大家! 這套書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講述了詞語的來源和詞義的演變,也展現了詞語背後的民俗傳統和文化内涵。幫助孩子能更好地理解詞語 、準确地使用詞語。
這套書并不高深,它的内容選材都是一些我們老百姓天天挂在嘴邊的話,
例如:
加油,加的是什麼油?
除夕,為什麼要除掉“夕”?
鬥膽,人的膽子像鬥一樣大嗎?
打油詩,是打油時寫的詩嗎?
這些詞語我們天天說,卻很少詢問它的來源、出處,而這恰恰是孩子感興趣的。
家裡有3歲以上的孩子,這套書父母都值得讀一讀,7歲以上能夠獨立閱讀的孩子也應該擁有一套。
詞語裡面不僅集合了漢字知識,更包含了大量的中國傳統、文化、曆史、民俗等背景知識。學習詞語不僅有難度、有挑戰,還十分有趣。
這套書共5冊,分為:文化卷、地理卷、禮儀卷、曆史卷、民俗卷。在每冊中集合了50個精彩的詞語故事,讓孩子既能輕松掌握字、詞、句的基礎,也能真正熟練地運用漢語,進行流利的閱讀,寫出精彩的句子。
這套書難能可貴的是,它不枯燥,而是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講述詞語的來源、詞義的演變,介紹詞語背後的民俗傳統和文化内涵,讓孩子在故事中了解詞語,在詞語中了解中國!
此外,文後還有豐富多樣的小拓展、小練習,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詞語,準确使用詞語! 總的來說,這是一套既有趣,又能收獲滿滿的中國文化知識的讀本!
一起來了解一下具體的分冊内容:
有故事的詞語——中國曆史卷
中國的很多詞語都是從曆史典故中來的,你越懂曆史,就越能明白這些詞語的含義。所以,多讀一些曆史故事,對于學習語文是非常有幫助的哦。
比如前面提到的“馬虎”這個詞,就來源于一個讓人警醒的故事。
不知道同學們發現了沒有,當一個詞語使用的是漢字的引申意義的時候,它就和原意完全不同了,就像是一個人精心裝扮之後,徹底改頭換面了。
例如:“鴻溝”是一條溝嗎?
“問鼎”問的是什麼事情呢?
有故事的詞語——中國民俗卷知識和智慧不僅藏在書本裡,日常生活中它們也随處可見。
小朋友們都很喜歡過節,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要過這麼多傳統節日?這些節日的習俗又是怎麼來的呢?
許多代表民間生活觀念的詞語,其實都有很深的曆史淵源,大家可以一起來追根溯源哦。
抓周、壓歲錢、露馬腳、破天荒……這些詞語都是怎麼來的?鼓勵别人為什麼要說“加油”?“風涼話”為什麼表示嘲諷?一些社交過程中的講究你都知道嗎?上當、不管三七二十一、賣關子……這些大家經常挂在嘴邊的俗語,可能也有你不知道的典故。
有故事的詞語——中國文化卷
在古人看來,“琴棋書畫,詩酒花茶”,是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基本方式。其實,在今天看來,這些仍然是一個人文化素養的象征。
比如,書法、繪畫、彈琴……它們都是中華文化得以世代傳承的重要載體。
此外,中國民間技藝和餐飲美食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比如,皮影戲、口技、剪紙……這些著名的民間藝術,曆史悠久,獨樹一幟,光彩奪目,蘊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魅力,堪稱中華文化的瑰寶。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一種生活,也是一種文化。四喜丸子、佛跳牆、麻婆豆腐……每一道中國美食都有一個自己的故事。
有故事的詞語——中國地理卷
我國曆史悠久、幅員遼闊,擁有衆多的自然美景和名勝古迹。
古人在開發和改造自然山水的時候,往往給它們附會了很多美麗的傳說故事,蝴蝶泉、望夫石、九華山……每一處美景都蘊藏着豐富的文化内涵和有趣的地理密碼。
我國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俗語和諺語、成語典故,包含了勞動人民的生活體驗和智慧。
比如,有眼不識泰山、大水沖了龍王廟、樹倒猢狲散……這些俗語中都蘊含着豐富的地理知識。精衛填海、草木皆兵、過河拆橋……這些成語都與自然山水有關,蘊含着豐富的地理常識。
有故事的詞語——中國禮儀卷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将謙謙君子、賢良淑女作為楷模,禮儀文化已如血液一般滲透進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兩個人見面時為什麼要拱手行禮,尋求幫助為什麼要說“借光”,噓寒問暖為什麼要握手,家裡來了客人為什麼要敬茶,請人吃飯時為什麼說“做東”,搬家為什麼叫“喬遷”……這些社交禮儀背後都包含哪些常識呢?
我們國家不僅吃穿住行等日常生活講究禮儀,而且婚喪嫁娶等重要活動更是講究禮儀。比如,為什麼用桃子給老人祝壽?倒貼“福”字是什麼寓意?……這些傳統習俗都有悠久的曆史,成為一種文化傳承至今。
在人與人交往過程中,禮儀是不可缺的一部分。我們也可以一起來看看這些禮儀詞語背後藏着怎樣的故事呢。
每個故事後面還有一些小小的互動遊戲,比如考考有關聯的成語、詩句,補充說明一些故事中小朋友不太理解的制度、物品、禮節等等。篇幅不大,可以趁着孩子孩子看完故事,意猶未盡的時候補充一下關聯的知識。
好了,這套書就介紹到這裡,希望孩子們在讀故事的同時,能理解、學會相應的詞語,同時也學到一些傳統文化知識。
這套書獻給熱愛生活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孩子。全家人都可以和孩子一起來看看詞語背後的曆史故事,會有你意想不到的收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