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阿依達》是著名意大利歌劇大師威爾第的巅峰之作,藝術性地叙述了一個古老的東方愛情傳奇故事。作曲家
在這部歌劇裡努力創新,在音樂上加強了與戲劇發展的緊密聯系,有意識地突出和增強重唱、合唱與樂隊在刻畫人物形象上的作用。以音樂表達複雜細膩的情感,讓每一個音符都具有一定的意義,這部歌劇給“歌劇”這門藝術也帶來了無盡的深遠影響。
《茶花女》之後威爾第創作了五部歌劇,終于迎來了劃時代的《阿依達》。作曲家在創作《阿依達》時已經58歲了,他的思想和生活閱曆足夠讓他寫下《阿依達》這部偉大的作品,甚至在以後的15年裡沒有再創作任何一部歌劇。原因其一是與他長期合作的劇本作家皮阿維去世了,歌劇作曲家和劇本作家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偉大的歌劇作曲家的身邊總是有很重要的劇本作家與他一起寫作和創作,皮阿維的去世對威爾第而言有着不小的影響。原因其二是說威爾第開始更多地關注社會公益事業,并擔任了一段時間議會議員的職務,同時他利用這15年時間把自己的部分著作進行了修改甚至壓縮或者改寫。
《阿依達》這部歌劇講述了在古埃及法老王時期,交戰國雙方國王的女兒,在她們同時深愛着的一位戀人之間所作生死抉擇的故事。女主人公阿依達和男主人公拉達梅斯被威爾第安排在一個極度痛苦的兩難之地,個人的愛情完全受到外部力量的左右,最終雙雙被活埋在石棺中。
全劇共分為四幕,首先出場的人物是青年将領拉達梅斯(男高音),第二個出場的人物是埃及公主安奈瑞斯(次女高音),出場以後就會發現她暗戀拉達梅斯,但是拉達梅斯對公主無情,他喜歡的是阿依達。第三個出場的人物就是阿依達(女高音),這三個人物都出來之後迅速形成一首表達緊張不安的三重唱。這首著名的三重唱,每個人形成一個部分,無論音區還是節奏都是相互産生對比的,作曲家對聲部的平衡處理得非常得當,通過調性、音區、節奏、音樂動機的不同,凸顯了三者在情緒上的微妙變化。在音樂當中不同聲部的重唱,不同人物的性格,都能夠同時讓你感受到并且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和一個有表現力的樣式,這是歌劇音樂中所能表達的一種有效的方式。
威爾第還很注重合唱在歌劇中的運用,從《納布科》中的合唱《飛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也稱為《奴隸大合唱》開始,幾乎他的每部重要作品裡都會給合唱留下空間。一幕二場中的著名合唱《奮起吧,埃及人!》,由埃及國王領唱,展現了向埃塞俄比亞軍隊宣戰的龐大場面。作曲家偏愛有合唱隊參與的大型曆史題材,喜歡用合唱來強調歌劇裡盛大的場面,他的合唱歌曲雄偉廣闊,而且充滿沖擊力,并具有一定的寓意。
在歌劇史上我們稱為“title role”,就是以主角名字命名标題的歌劇,這部歌劇阿依達是毫無争議的女主角。在合唱結束之後是阿依達第一次獨處,唱着著名的詠歎調《祝你勝利歸來》,阿依達處在了極度的痛苦和矛盾中,一邊是心愛的愛人,一邊是自己的祖國和父親,使阿依達處于極其絕望,進退兩難的境地,這也暗示了阿依達最後的命運與結局。
阿依達和拉達梅斯這兩個“小我”的情感在經曆了更大的磨難後,比如“對國家的忠誠”和“英雄的榮譽感”使得他們二人最終被“大我”取代,進而升華。尤其是終場那一幕,在149年前,威爾第就在總譜上明确地寫到“舞台将被分成三個空間,最下面是即将埋葬阿依達和拉達梅斯的石棺,中間一層是悔恨交加但又苟活着的公主,最上面是那些僧侶”。這宛如“天地人”一樣的舞台形式,展現出威爾第人生的博大情懷和對于生命的終極關懷,以及充滿豁達和感恩的人生觀,使得《阿依達》這部裡程碑式的作品成為至今在全世界最受歡迎、演出最多的歌劇之一。
本期主講人簡曆
郝維亞,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作曲系主任。1999年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作曲專業博士畢業,師從吳祖強教授。意大利羅馬聖·切契利亞音樂學院 (Conservatorio Santa Cecilia di Musica ) 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in New York)訪問學者。
藝術普及教育部/策劃
郝維亞/文
呂天一/整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